APP下载

语言模糊性及其翻译策略

2010-04-12

关键词:模糊性词义译文

华 燕

(上海理工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 200090)

语言模糊性及其翻译策略

华 燕

(上海理工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 200090)

模糊性是语言的自然属性之一,是客观存在的。模糊语言对反映客观世界,表达人类的思想起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它也给翻译造成了障碍,引起了更多翻译家的关注。本文讨论了模糊语言在语音、词义、语法和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及其翻译策略。

语言;模糊性;翻译策略

一、引 言

1965年美国加州大学控制论专家查德(L.A. Zadeh)在《信息控制》杂志上发表了“模糊集合”(Fuzzy Sets)一文,最先提出“模糊”(fuzzy)这一概念。这篇论文向人们揭示了客观事物的类别或数量之间,经常没有精确的界限这一事实,从而说明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模糊现象、模糊概念和模糊推理是其把握对象本质和规律的一条重要途径。查德运用其模糊集合论,对模糊语言的语义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创立了“定量模糊语义学”(quantitative fuzzy semantics)(程同春,2002)。可以说,查德是模糊语言学的鼻祖,正因为有了其“模糊集合”一文,才使得“模糊语言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在我国,最初确立“模糊语言学”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地位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伍铁平教授。伍教授在他的《模糊语言学综论》中对“模糊概念”作出了定义,并对模糊语言和模糊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探讨。

模糊性是语言的自然属性之一,这是因为在人类的实践和认识过程中,人们对存在有过渡状态的事物或现象具有认识的任意性和主观性,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模糊语言。语言的模糊性存在于各种语言现象之中,主要表现为:语音、语调出现多种变化;语义多项化,并延伸、扩展和转借而更为积极活泼;语法结构上出现歧义;跨文化(语境)引起歧义等。也就是说,语言的模糊性主要指语义内涵或外延难于准确地确定而产生的语义范围不清的现象(伍铁平,1999)。从模糊性的实质来看,语义的模糊性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关于事物精确性和性态的不确定性的反映。因为语言有其双重作用,即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在其使用过程中,语言不但能承载句法和语法信息,还必然能携带大量的语用、社会、文化等附加信息,由于语言交际者受到某种条件的制约,他们对语言的处理必然对其模糊与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果原语言中包含有上述诸多模糊因素时往往会造成误译或无法用目的语进行正确地表达,更有甚的是由于目的语中的模糊因素又往往会导致对原作本意的歪曲或表达得不够确切(韩林虎,裴结贵,1999)。由此可见,对原语言中模糊句子的正确理解是翻译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在充分理解原语言的基础上,才能使两种语言信息准确无误地进行转换,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二、常见的语言模糊现象

1. 语音、语调的模糊性

语音、语调的模糊性又称为跨语音、跨语调歧义,通常只出现在口语中。语音模糊性主要是利用谐音、同音、近音或听力错觉而获得到的模糊效果。多出现在双关修辞语中,会产生一种“言此意彼”的效果。

例(1):

We must all hang together, or we shall all hang separately.

本句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 (Benjamin Franklin)于1776年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严峻的形势下所说的一句名言。他利用了同音、同形异义的双关语,极大地增强了其政治宣传效果和感染力。本句可译为:我们要么团结一致,要么将被一个一个地绞死。

例(2):

He denounced the stand-pat advice he knows George Bush is getting from subordinates: “I told him, ‘You got a bad case of AIDS,’” says Helms,“A-I-D-E-S.”(Donald Baer)

这句话中,同样是利用一个语音形式所表达的不同意义:AIDS(艾滋病)与aides即助手assistants同音,这种形式称为同音双关(homophonic pun)。本句可译为:他知道乔治·布什正从幕僚那儿得到一些顽固反对变革的建议。他谴责这些建议。“我告诉他,‘你患了严重的艾滋病,’”,赫尔姆斯说,“碍—治—病。”

例(3):

I wouldn't tell her any stories.

本句中可通过变换any一词的语调,来获得不同的句意。如果把any一词分别读成降调和升调,其意思则分别为:“我什么事情都不告诉她。”和“我不会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她。”

2. 词义的模糊性

由于英汉一般性词语中存在着大量内涵外延难以界定的以及一些概括性的词语,因此会产生语义模糊的一般性词语。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肯普森(R. M. Kempson)1977年在他的《语义理论》(Semantic Theory)一书中指出词义的模糊性有四种类型:

2.1. 指称模糊(referential vagueness)

指称模糊指的是词义本身非常清楚,问题是很难确定该词所指的具体客体。例如英语中的:cottage和house; city和town; box和case等。这类词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会造成指称模糊现象。

2.2. 词义多项化(indeterminacy of meaning)

词义多项化是指一个词、短语或句子在没有任何变动的情况下,所表达的不同的意思。如"Mary's picture."(玛丽的照片)可指“玛丽自己的照片,照片上的人是玛丽”,也可指“这是玛丽的照片,即玛丽拥有此张照片”。

2.3. 词义缺乏特指(lack of specification)

这类词往往词义本身清楚,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它们是用于泛指,而不是特指,因此同样会造成语义模糊。如 "neighbour" (邻居)一词可以指截然不同的各种人,男女老少皆有可能。同样的词还有colleague, classmate, friend等。

2.4. 词项确指意义的析取(disjunction)

词项确指意义的析取指的是英语中某些虚词词组所表达的界限具有模糊性,可以有不同理解。如:The candidates for the position have either teaching experience or a master degree related to management.

本句中虚词词组either…or所连接的二个部分可理解为或者,但是根据肯普森的解释,该词组还可以理解为,既…又…,因此本句有两种译法:

A: 本职务的候选人或有教书的经验或有与管理相关的硕士学位。

B: 本职务的候选人既有教书的经验又有与管理相关的硕士学位。

3. 语法模糊性

语法模糊性主要表现在语法中界限不清现象和模糊分类现象。有些词组和句子在脱离了语言环境和缺少上下文的情况下,通常会造成语义模糊现象。如英语中的the girl with the flowers,这个词组可表示一种“固有”和“偶然”的关系。即这个女孩可能刚刚买了花,也可以指这个女孩经常卖花。本句还可以理解为:the girl that is decorated with flowers; the girl that is trying to sell flowers; the girl that carries flowers in her hand等等。汉语也是如此,如:桌子上有厚厚的几本书。本句中由于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不明确,而造成了语义的模糊。到底是几本厚书,还是几本书在一起显得很厚呢?因此,本句可以有两种相应的译法:"There are several books, which look thick, on the table.” 和 "There are several thick books on the table."

4. 语用模糊

语用模糊主要指的是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语言的应用,达到交际的目的。如1972年周恩来总理在欢迎尼克松总统宴会上的祝酒词中这样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As it is known to all, the friendship relation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has suspended for more than 20 years.) “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是一个模糊的表达,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起到了回避观点分歧,求同存异的效果。如果把原因逐一列出,不但麻烦,恐怕还会引起双方不愉快的回忆,甚至会影响到刚刚和好的中美关系。周总理巧妙地使用这一模糊语言,既有坚定的原则性又有策略上的灵活性,充分展现出一个领导者杰出的外交才能(郑静,2008。)

5. 跨文化交际产生的模糊性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和映像。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则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在他的《语言、文化与翻译》一书中说:“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词义、习语含义的影响如此带有普遍性、以至于在不仔细考虑语言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任何文本都无法恰当地加以理解。”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英语中常用 “chicken”一词表示一个没有勇气的胆小鬼,汉语则用“胆小如鼠”。再如:在中国汉民族文化里,“狗”是一种受到鄙视、诅咒的对象,与“狗”相关的用语几乎都带有贬义,如:狗胆包天,狗急跳墙,狗血喷头,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但在西方文化里,狗却是人之良友,“地位”要高得多。因此,当某人碰到好运时,人们会对他说“You are a lucky dog.”意为:“你是个幸运儿。”;当某人感到累时,他会说:“I am dog-tired.”意为:“我累坏了。”;当某人感到自己上了年纪,学不会新东西了,他会说:“I am too old dog to learn the new tricks.”意为:“我年纪太大了,学不会新玩意了。”

三、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

模糊性作为语言的一个基本特征,决定了人们的翻译性质和翻译方式(毛荣贵,范武邱, 2005)。我们知道,语言的模糊性,并非是指语言本身含混不清,模棱两可,而是指利用语义的模糊性,准确地反映出了生活中的模糊概念。因此,只要我们对原语言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理解,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原语言中的模糊语言就能得到很好的翻译。下面是模糊语言常见的几种翻译策略。

1. 模糊语言的直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某些表达方面有其相似之处,也就是说有时可在目的语中找到和原语言相似模糊词语,表达相同的意义,这时多采用模糊直译的方式进行翻译。

例(1):

At noon, the sky was as dark at the close of the day. Many of us grow impatient and wandered out of our tents to discuss the weather in twos and threes.(中午,天空像傍晚一样阴沉,我们许多人感到不耐烦,边走出帐篷,三三两两地谈论着天气。)(包惠南,1991:207)

例 (2):

"When I take an idea firmly into my head, evenif the walls are ten thousand feet high, I cannot be prevented from doing it.”(我一旦拿定主意,就是万丈高墙也休想阻拦我。)(包惠南,1991:207)

译文采用直译的方法将 "twos and threes"和"ten thousand feet wall”译为“三三两两”和“万丈高墙”,既完整地传达了原语言中的模糊概念,又准确地表达原语言中的模糊意义。

2. 模糊语言的归化译法

所谓归化译法就是指当原语言和目的语中表达某些概念的模糊词语发生不一致时,或者说当不能在目的语中找出与原语言中模糊概念对等的词语时,需要改变目的语的模糊词语,以更好地表达原语言中模糊语言所表达的确切意义,其目的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语的意义和文化。

例(1):

情人眼里出西施。(《红楼梦》第七十九回)(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例(2):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My whitening hair would make a long long rope, Yet could not fathom all my depth of woe.)

例1中将用beauty来译“西施”,既生动又避免了译文读者可能产生的误解,更容易为译文读者的接受,并使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例2中的“三千丈”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其修辞作用是“长”的意思。如果按原文直译为“three thousand",译文读者肯定会感到迷惑,产生误解。

3. 模糊语言的变异法

变异法指的是在翻译时,原语言中一个词所表达的模糊概念可以在目的语中用非对等词语来表达其所表达的模糊概念和意义。模糊语言变异法通常有如下两种形式:

3.1. 以模糊语言来译原语言中的确切语言

例(1):

She loved him too well not to detect from the deepened line between his eyes and a score of other minute signs that he had received an unexpected blow.(她深爱着他,能轻易地从他的眉宇间那变深的纹路和许多别的琐细形迹上瞧出来,丈夫受到一个意外的打击。)

例(2):

It's two and two makes four that the corporal punishment administered by the defendant was minimal and not excessive.(很明显,被告所施加的体罚属最低限度而未过当。)

例1中的a score of是英语中的固定词组,在此用于数量上的夸张,已失去了“二十”的实际意义。因此,将a score of 译为模糊性语言,“许多”。例2中two and two makes four是确切语言,而译文中却译成了模糊语言。

3.2. 以确切语言来译原语言中的模糊语言

例(1):

There is more to their life than political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more than transient everydayness. ( 他们的生活远不止那些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问题,远不止一时的柴米油盐的问题。)

例(2):

大批仁人志士,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想有所作为而不能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So many men and women with high ideals, worried and frustrated, wished to do something about it, only to find that, able as they were, they had no chance to carry out their ideals.)(段新苗,2008)

例1中的 everydayness是一个表示抽象概念的名词,在汉语中无与之相对应的词语,根据上下文可知此处指的是日常生活,联想到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使之具体化,译为“柴米油盐”,既传达了原文的语用意义,又再现了原文的信息功能。例2中“满腔悲愤,万种辛酸”属于模糊表达,而译文则译为“worried and frustrated”,既确切,又使原文的含义摆脱朦胧,走近明朗。

4. 模糊的省略译法

模糊省略译法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有时原语言中的某些模糊语义在目的语是没有必要或没有办法保留下来,或者在目的语中是不言而喻的,这时就需要略去那些可有可无的,或者是有了反而累赘或是违背译文习惯的词语。

例如:王冕一路风餐露宿,九十里大站,七十里小站,一径来到山东济南府地方。(吴敬梓《儒林外史》)(Braving the wind and dew, Wang Mian traveled day after day past large positing stations and small, till he came to the city of Jinan.)原语中的九十里和七十里的模糊意义均表示“距离”,而英文中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用法,如果按字面意义进行直译的话,译文势必会变得不知所云,无法理解。虽然在译文中数字被省略了,但译文依然很好地向译文读者传递了足够的信息,避免了可能出现的混淆。

四、结 语

模糊性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一种基本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而翻译是一种语际间相互转换行为,语言的模糊性必然会引起翻译的模糊性,同时丰富了翻译活动的内涵,又为翻译实践带来了有力的挑战(刘在良,1999)。可见,语言模糊貹下翻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翻译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二者有机的结合将大大促进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的发展。但是,我们要切记,无论是模糊表达,还是精确表达,都必须建立在准确把握原文的基础之上。只有充分理解了原文,并且精通目的语,这样才能在模糊与精确表达之间游刃有余,译出上佳作品。为各国文化交流和传播做出贡献。

[1]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 程同春. 模糊限制语在科技英语中的运用与翻译[J].北京:中国科技翻译,2002(11):8-15

[3] 段新苗. 英汉互译中的模糊性语言及其翻译策略[J]. 辽宁: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10):32-35

[4] 韩林虎,裴结贵. 模糊理论与翻译[J]. 安徽:池州师专学报,1999(2):32-35

[5] 刘在良. 试论翻译中的模糊性[J].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1):90-92

[6] 毛荣贵,范武邱. 语言模糊性与翻译[J]. 上海:上海翻译,2005(1):60

[7] 伍铁平. 模糊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8] 郑静. 论模糊与翻译[J]. 湖南: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3):192-193

Fuzziness of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Hua Yan
(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0)

Fuzziness is one of the features of language, which exist in the objective world. It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reflection of real world and expression of human thought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auses the obstruction in translation and more and more translators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i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fuzzy language, such as fuzzy in phonology, word meaning, grammar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of strategies in translation.

language;fuzziness;translation strategy

猜你喜欢

模糊性词义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我国传统色名的模糊性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译文摘要
《刑法修正案(十)》中“公共场合”的教义学理解——兼论刑事立法语言的统一性和模糊性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I Like Thinking
法律英语中形容词搭配及其模糊性探讨——基于USC语料库的reasonable个案研究
字意与词义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