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甘蔗适度规模经营趋势研究——以云南省弥勒县为例

2010-06-01吴玉震孙炎文灿尚娜

当代经济 2010年15期
关键词:蔗农甘蔗云南省

○吴玉震 孙炎 文灿 尚娜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1)

适度规模经营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经营管理、信息等)进行最优组合和有效运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它反映的是生产要素集中程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因为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所以农业规模经营在很大程度上指土地规模经营。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农业规模经营的适度值不同。然而,我国现行的农业体制包括家庭承包制和农户经营,这种体制不利于规模经营的推广,束缚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当前农民增收难的主要根源。

一、研究区域概况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部,跨热区8万多平方公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适宜甘蔗的生长和蔗糖的积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截至2009年,云南省甘蔗种植面积达420余万亩,其产区主要分布在红河、德宏、保山、思茅、西双版纳、玉溪等地州(市)。目前,云南省甘蔗产量位居全国第二,甘蔗种植成为推动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弥勒县是云南省甘蔗种植的重要产区,本次调研采取从该地抽样调查的方法,共调查了全县121个种植户。调查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的指标为种植面积、物资成本(蔗种、化肥、农药等)、用工成本(整地、种植、中耕等)、甘蔗产量、市场价格等,其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2009年弥勒县甘蔗种植情况

121名蔗农家庭种植面积从0.5亩到15亩不等,其间跨度较大。面积在0.5亩到2亩之间的蔗农占到总数的76.86%,分布在两端的蔗农只占到23.14%,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局面;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弥勒县甘蔗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蔗农的每亩净收益在不断增加,说明对于绝大多数的蔗农来说甘蔗种植处于规模经济,根据规模经济原理,需要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来谋求最大净收益。

二、适度规模经济实证分析

1、根据数据分布特点,建立函数类型

在对121名蔗农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数据分布的基本特征,设蔗农种植面积与净收益的函数模型如下:

其中,x和y分别表示蔗农的种植面积和净收益;β0、β1、β2为待估参数;u为随机扰动项。

2、对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运用spss软件对其甘蔗种植净收益和种植面积进行回归分析;曲线回归估计结果反应见表2。

表2 模型回归结果

从回归结果来看,判定系数(R Square)为0.962,说明模型对现实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检验模型曲线关系的F值通过了检验,P值为0.000,说明方程拟合程度较好(见图1),模型参数统计显著,能够比较客观地反应数据的变化趋势。

图1数据拟合曲线

解释变量 β0、β1、β2分别为 -177.342、1.004E3 和 -8.583,二次曲线的方程为:

从表2中可以看到,b2(=-8.583)是一个负值,这就意味着,随着蔗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净收益不可能持续增加,会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在不考虑其他制约因素的情况下,经计算,甘蔗的适度规模经营种植面积为58.49亩,此时,蔗农的净收益达到最大。

三、制约弥勒县甘蔗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因素

由上述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弥勒县甘蔗适度规模经营种植面积为58.49亩,而实际的种植规模与此有较大偏差(见表1)。农业规模经营是将大量土地集中在一部分人手中,这就对生产者自身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衍生出一系列生产要素组合方面的问题,我们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省情,得出制约甘蔗规模经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甘蔗种植资金筹集困难

弥勒县甘蔗种植规模的扩大必须有一定量的资金积累和再投入,甘蔗种植又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回笼收益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然而,该县绝大多数的农民处于社会的底层,收入微薄,经济实力较差,据统计,2009年弥勒县农民人均收入为3160元,低于云南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3400元);甘蔗种植又具有资金投入大、收益较低、风险较高等不利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追逐更大的收益率,农业银行、信用社和其他社会金融机构会将更多的资金流入城市。在被调研的121名蔗农中,有农业资金贷款经历的还不到1/8,而且数额普遍较小。

2、培养现代新型蔗民困难

当前弥勒县绝大多数的蔗农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基础文化水平较低,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匮乏,他们对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的接受能力普遍比较差。甘蔗种植只是一味凭着经验走,没有掌握合理的种植技术和高效的管理方法,根据调研结果显示,121名蔗农中,小学和文盲水平占到绝大多数。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现代新型蔗农不是一件易事。

3、土地流转困难

发展甘蔗种植规模经营必须将土地集中起来,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发展规模经营的必要前提条件。可现实的情况是弥勒县土地流转机制还不够健全,操作流程还不够规范,服务意识和管理力度还不到位,绝大多数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状态。蔗农普遍反映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问题,很难找准相关部门;该县农民的思想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封闭保守,故土难离等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他们,再加上当前的就业压力异常严峻,农民如果失去自己的土地,感觉不到生活保障;弥勒县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分户经营又形成分散性、随意性的特点,导致难以通过土地规模化流转实现甘蔗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加快弥勒县甘蔗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对策建议

农业规模经营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为目的,其中,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规模经营的重要前提;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遍推广应用是规模经营的物质基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是规模经营的重要保证条件。

1、多途径筹措资金发展甘蔗适度规模经营

(1)进一步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加大政府对农业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2)积极发挥蔗农作为甘蔗投资主体的作用。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强其生产积累能力。从根源上落实农民投入主体地位。

(3)政府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应合理地增加农业贷款,达到互惠双赢的局面,从而提高甘蔗现代化规模经营的资金保障程度。

2、积极培养新型蔗农

(1)开发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农村教育和培训体系。继续全面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坚决杜绝新文盲的产生;建立健全农村成人教育网络,多层次、多形式发展成人职业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快培养和造就真正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蔗农。

(2)大力倡导农村现代文明新风,提高农民的道德法制水平。要不断开展和丰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典型人物,积极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要大力加强政府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民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3、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济的发展

(1)制定和出台土地流转法律和法规。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意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农村土地流转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2)大力鼓励和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政府应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使其合理有序地最大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再就业。

(3)合理引导土地流转,积极营造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政府应建立信息沟通、法律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和鉴证等平台,设立专门的服务部门,妥善处理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矛盾和纠纷等问题。

[1]高祥宝、董寒青:数据分析与SPSS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田维明:计量经济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宝德等:土地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陈珍、罗乐勤:统计学[M].科学出版社,2006.

[5]张丽艳: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与政府制度创新[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3).

[6]蒋满元: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及其解决途径探析[J].农村经济,2007(3).

[7]宇传华等:SPSS与统计分析[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8]胡初枝、黄贤金: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生产绩效的影响分析——基于江苏省铜山县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6).

[9]蔡昉:劳动力迁移的两个过程及其制度障碍[J].社会学研究,2001(4).

猜你喜欢

蔗农甘蔗云南省
清明甘蔗“毒过蛇”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甘蔗的问题
推行订单农业,保障原料供给
干旱致缅甸蔗农面临困难
爱咬甘蔗的百岁爷爷
种甜的人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价格指数保险:广西1.13万户蔗农获赔1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