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龄妇女使用避孕措施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2010-05-31朱江丽
朱江丽
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在提高避孕药具的续用率、降低避孕失败率、减少人流引产数、提升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的满意度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我国提供的免费避孕药具种类少、档次低、领取不便,导致采用长效措施的人群数逐年减少,人流引产绝对量不断上升。本文通过对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旨在为免费避孕药具改革工作提供一定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2004~2008年,杭州市15个区、县(市)的常住已婚育龄(20~49周岁)妇女6936458人落实避孕措施的情况(包括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下沙经济开发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市、桐庐县、临安市、建德市、淳安县)。
1.2 方法 分别统计每年采取不同避孕措施的人数、不同避孕措施的使用情况,同时比较不同避孕措施的效果。避孕措施包括口服避孕药、避孕针、皮埋、外用药、避孕套、节育环、结扎人数等,人流引产数。
2 结果
2004~2008年,杭州市常住已婚育龄妇女数分别为1394181、1395353、1394809、1373362、1378753名,其中使用避孕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分别为1295099、1251585、1246248、1223738、1217470人,避孕失败行补救措施者为4834、6081、6598、7327、7005人(表1)。已婚育龄妇女使用的避孕措施包括口服药、针剂、皮埋、外用药、避孕套、放环、结扎等(表2)。
2.1 使用部分避孕措施情况结果 经调查统计发现2004~2008的5a中,杭州市15个区、县(市)已婚育龄妇女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从92.89%下降到88.30%,下降了4.59%。其中使用口服避孕药的人数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且无任何逆转的迹象,在5a中共减少了16461人,所占比例从2004年的2.58%下降至2008年的1.39%,下降了1.19%。使用避孕套的人数却是逐年攀升,5年中使用人数增加了94458人,所占比例从2004年的20.24%上升至2008年的29.29%,上升9.05%。见表3。至于针剂、皮埋、外用药等由于使用人数少,影响不大。而放环、结扎因与现行的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相关而呈现减少现象。
2.2 避孕失败人数变化结果 5a中避孕失败的人数有所增加,5a中增加了2171人,所占比例从2004年的0.37%上升至2008年的0.58%,上升0.21%,其中在2007年更是达到了0.60%,见表3。
表1 杭州市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情况统计结果(例)
表2 杭州市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措施调查结果(例)
表3 杭州市已婚育龄妇女中使用部分避孕措施情况及其构成比例(%)
3 讨论
1960年,世界上第一个复方口服避孕药(COC)在美国获得批准上市,它的名字叫“异炔诺酮-炔雌醇甲醚片”(Enovid)。目前我国免费发放的口服避孕药,包括复方炔诺酮片、复方醋酸甲地孕酮片、左炔诺孕酮炔雌醇片等,如果正确服用,避孕效果可达99.9%以上[1]。1992年欧洲所做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总共18142名各种口服避孕药(包括妈富隆、孕二烯酮TriGynera)使用者中,药物失败者仅4例,因个人因素使用失败者6例。含第3代孕激素口服避孕药的研究亦获得了相似的避孕效果。复方口服避孕药对于育龄妇女有很多益处,避孕药除用于避孕外,还有一些非避孕用途,如减少异位妊娠、防止缺铁性贫血、降低卵巢黄体囊肿和卵泡囊肿发生、减少急性盆腔感染性疾病[2]。还可用于治疗各种妇科疾病,更年期妇女的激素替代疗法等,另外对于一些肿瘤还有一定的预防和保护作用[3]。
西方发达国家口服避孕药应用广泛。在欧美国家,育龄妇女约40%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每4个妇女就有1位妇女把口服避孕药放在包里,大部分人把避孕药放在浴室,与每天常用物品放在一块。我国的避孕文化与之不同,且缺乏一个广泛使用口服避孕药的社会环境,从1981年开始,国内才专门研制避孕药具生产和供应问题,开始设置专门机构—药具管理站,配备专职人员负责避孕药具的供应发放工作[4]。导致口服避孕药呈逐年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除起步晚还有以下几方面:①可供选择方法多。目前可选择的避孕方法包括输精管和输卵管结扎术、宫内节育器、口服避孕药、避孕针、避孕套、避孕药膜/栓/凝胶、紧急避孕药、皮下埋植等,特别是2001年我国实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群众可自行选择适合避孕法。②政策限制。以往我国药具部门只能免费提供第一代、第二代口服避孕药,今年国家才开始免费提供第三代口服避孕药(复方醋酸环丙孕酮片)。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第三代口服避孕药基本为国外产品,如荷兰欧加农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妈富隆,美国惠氏制药公司研制生产的敏定偶,德国先灵公司研制生产的达英-35、优思明及美欣乐等,这些口服避孕药价格相对比较贵,国家免费发放难以承受。③媒体影响。由于口服避孕药确有一些副作用:类早孕反应;阴道不规则出血;经量减少,经期缩短;闭经等。加之服用麻烦,易漏服,长期服用还需定期体检。还有停药后是否影响生育功能的恢复或导致不孕等方面的顾虑。此外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经常会有不科学、不正确的夸大避孕药副反应的宣传,如长期服用避孕药可能引起女性骨密度降低,增加发生骨折的危险;长期服用避孕药可能引起癌症的发生率增加,也导致服用避孕药的人数下降。
5年中杭州市15个区县(市)育龄妇女使用避孕套的人数增加了94485人。避孕套是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之一,特别是对刚结婚而又暂时不想要孩子的夫妇,即使避孕失败,也不必担心胎儿的健康问题。而且避免少数人对精液过敏;另外,还有辅助治疗某些抗精子抗体不孕;减少生殖道感染,减少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的传播的作用。如果能正确使用避孕套,失败率仅为1.6%左右。所以避孕套作为目前仅有的具有避孕和有效预防性病、艾滋病双重作用的一种避孕工具,已越来越受到重视[5]。使用避孕套人数增加的原因主要还有以下几方面:①女性地位不断提高及男性对女性的理解。②性病和艾滋病的蔓延,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③避孕套的易得性,近年来,杭州市提供免费的避孕套途径更便捷,从2005年开始,杭州市由主城区向15个区、县(市)全面推行避孕药具免费供应“一证通”服务,包括流动人口,只要凭“领取证”就可到任何挂牌的免费供应点便捷地领到避孕套。目前杭州市有1497个免费供应点。另外,杭州市主城区还配有1172台自动售套机,只需投币一元钱,24h都可方便地得到一只避孕套。各大型超市、药店还有避孕套销售。④避孕套使用便捷,副作用既少又小,还不易忘却,只需在房事之前用,用后即弃,方便卫生。⑤避孕套质量好、品种多。现在避孕套的厚度只有0.03mm左右,对性生活影响小。外形多样,颜色各异,更有水果香味套的上市,使得越来越多的男性选择了避孕套。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喜忧参半。喜的是在大力提倡防治生殖道感染和预防性传播疾病、艾滋病之际,尤其在鼓励男性参与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今日,使用避孕套人数逐年增加。忧的是口服避孕药使用人数逐年下降,也就是说采取长效避孕措施的人数逐年下降使得避孕药具使用失败率大幅度上升,5a上升了0.21%。众所周知,多次人流损伤子宫内膜,不仅会发生宫腔与子宫颈管粘连,导致闭经或痛经,而且也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多次人流使手术难度增加,易导致穿孔或大出血等。手术次数多,增加感染机会,易得子宫内膜炎或盆腔炎,影响今后生育;未婚女子若多次人流,婚后有可能出现习惯性流产。多次人流的妇女如果生育,还会增加产科并发症,如胎盘粘连、产后大出血等。这严重威胁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大量人流引产,还消耗了国家、单位、家庭的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
4 结论
为保障广大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提高生活品质,在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后,我们将有计划地对提供免费避孕药具的工作逐步进行改革。
4.1 加强培训 加强对基层人口计生队伍建设,聘请国家、省、市各级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真正能正确指导育龄群众有效地使用避孕方法。
4.2 强化宣传 在进行避孕知识宣传教育中,不应简单地介绍各种避孕方法种类,更应强调如何正确使用各种避孕方法。向育龄群众宣传口服避孕药的避孕有效率、优点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如目前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炔雌醇)的量已接近生理剂量(20~35μg),孕激素也由低选择性、多副作用的第一代逐渐被高选择性、低副作用的第二、三代所代替。健康的育龄群众完全可选择口服避孕药,减少避孕失败率,尤其在人流后即时可口服避孕药,大大降低重复人流。
4.3 优化途径 不断按需调整免费发放点,增加流动人口聚居点的发放,每个供应点有醒目、温馨提示牌。坚持保质保量供应,同时减少浪费。
4.4 满足需求 研发更安全、有效、便捷、新型避孕药具,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促进我国生殖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今年国家免费提供的纳米隐形避孕套(女用避孕泡沫)就有避孕、润滑、杀菌、香味等作用,天然复合胶乳高阻隔安全套(加厚套),复方醋酸环丙孕酮片等就更有较大的适用群体。
总之,计划生育药具发放工作要做到规范化管理,关键是加强基层人口计生队伍的建设,深入开展细致、个性化的宣传,增加免费避孕药具的易得性,提高避孕节育的使用率、有效率,在满足育龄群众对不同避孕方式选择的同时,提倡使用长效避孕措施,如避孕药,从而减少避孕失败率、保障广大育龄群众的身心健康、减少资源的浪费。
[1]潘贵玉.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数据集[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30.
[2]Fletcher PC,Bryden PJ,Bonin E.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of oral cont raceptive use among university-aged females[J].Contraception,2001,63(4):229.
[3]扬丹.第三代口服避孕药的药代动力学和对代谢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11):324.
[4]翁梨驹,吴尚纯.口服避孕药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1,17(6):315.
[5]肖碧莲,邱淑华.计划生育手册[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