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2010-05-30066100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樊艳辉李凡
066100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 樊艳辉 李凡
进展性卒中(progressive stroke,PS)是脑梗死的一个亚型,是指缺血性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少症状和体征较轻微,但呈渐进式加重,在48 h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1]。进展性缺血性卒中临床常见,且治疗困难,致残率、死亡率高,因其病情在入院后不断进展,易引起患方不满,从而引起医患纠纷,所以临床医生对缺血性卒中是否进展的判断非常重要。我科自2004年开始检测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探讨其在进展性卒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6月~2007年12月收集的脑梗死患者82例,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扫描证实,诊断符合1991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标准[2];所有病例发病均在24 h之内,排除血液病,严重心、肝、肾、肺功能不全,肿瘤。82例患者按临床诊断分成两组:非进展性卒中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45~78岁,平均(67.45±7.68)岁;进展性卒中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48~71岁,平均(66.53±6.39)岁,均符合欧洲SP诊断标准[3]。对照组40例,为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人,男23例,女17例,年龄45~80岁,平均(65.36±8.24)岁,无临床症状和体征。各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检测对象均于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4 mL加入有特殊抗凝剂的试管中,离心吸取上清液,抽取磷脂成分,过滤、浓缩、分离,加入显色剂,90℃水浴箱放置5 min,室温中放置35 min,用722型分光光度计测定LPA。所采集标本均在采血5~6 h内完成检测。LPA试剂购自北京泰福仕科技开发公司的测定用套装试剂和过滤器,其余试剂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2 结果(表1)
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血浆LPA含量比较,梗死组患者发病后血浆LP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展性卒中组与非进展性卒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及不同类型卒中患者血浆LPA含量的比较
3 讨论
LPA主要来自活化的血小板和卵巢。正常情况下,血浆中含量很低,几乎检测不到,而血清中含量可达到5~20 μmol/L。血清是经过凝血、血块退缩后生成,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受到凝血酶活化产生LPA,导致血清中LPA大幅度增高[3],所以血浆中LPA增高标志着血小板被激活,血小板血栓形成链条开始启动。因此,血浆LPA可以作为体内凝血或血栓形成启动的分子标志物。
本研究结果表明,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血栓形成早期,血小板活化程度较高,但它具有一定的时间性,一旦血栓形成平稳,病情不再进展,血浆LPA水平也逐渐下降。本组患者入院后诊断缺血时已经有一段时间,血栓形成过程趋于结束,所以低于进展性卒中组。进展性卒中组血浆LPA值明显高于非进展性卒中组,说明进展性卒中血小板不断被激活和活化,从而有更多的微血栓形成,最终形成更大的血栓,阻断更大范围的供血,从而导致脑卒中的进展。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LPA可从多方面促进卒中的进展:①LPA促进血小板的聚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血浆中的LPA是由活化的血小板产生,反过来,LPA增高会导致血小板的激活[4],使血小板聚集、黏附,从而产生更多的微栓子,最终导致较大的血栓,引起卒中的进展。②LPA是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血栓产生的关键分子。LPA存在于动脉硬化斑块中,在早期可诱导屏障功能障碍,促进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的黏附,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炎症细胞存活,很有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期的血管损害中起核心作用。LPA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积累,是斑块中活化血小板的主要脂质,位于脂质的中心区,它的含量最高,是最强的血栓产生的易脱落部分[5]。③LPA可引起血管痉挛。LPA可显著增加脑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1(ET-1)进而引起脑血管收缩,并可以拮抗cAMP依赖的脑血管舒张。通过LPA预处理后,cAMP依赖的血管舒张剂的效果被明显抑制。也有研究表明,鞘内注射ET-1预处理后,cAMP的浓度明显下降,而LPA的浓度明显增高[6],提示脑血管病发生后,LPA与ET-1协同作用,进一步加重脑血管痉挛,从而使疾病进展。
由此可见,LPA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浆LPA增高,提示血小板被活化和激活,血小板血栓形成链条开始启动,但血栓形成有一个过程,所以我们有时间进行干预,可以把LPA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警标志物,早期进行有效干预,避免血栓的形成。如果卒中患者血浆LPA很高,并且发病24 h仍未达到高峰,提示临床医生患者病情重,有进展的可能,一定要更积极地抗血小板、抗氧化、抗凝,也要和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这样,最大可能地避免卒中进展,另一方面,使患者和家属提前预知病情进展,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1]王维志.神经内科[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141.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学杂志,1996,29(6):379-380.
[3]BarberM,StottDJ,LanghomeP.An internationally ageed definition of progressing stroke[J].Cerebrovasc Disease,2005,41(1):95.
[4]MoolenaarWH.Lysophatidicacid,amultifunctionalphospho lipids messenger[J].J Biol Chem,1998,270(22):12949-12952.
[5]伍期专.溶血磷脂酸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及病因学中的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5(2):77-79.
[6]杨晓燕,罗祖明.溶血磷脂酸——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J].华西医学,2007,22(1):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