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风湿因子定量及分型检测的临床比较

2010-05-29张晓东孟巧芬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8期
关键词:浊法类风湿分型

张晓东,孟巧芬

(河间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北河间 06245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疾病,是造成患者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60%~70%的RA患者血清中会出现类风湿因子,但其他一些风湿性疾病患者甚至部分正常人血清中也会出现低浓度的类风湿因子。为此,我科对部分送检血清进行了类风湿因子的定量和分型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4月~2008年4月住院风湿性疾病患者126例,其中,风湿性关节炎组(RA组)患者52例,男14例,女38例;年龄32~56岁,平均43.4岁。其他风湿性疾病组(非RA组)患者74例,其中,男25例,女49例;年龄24~69岁,平均44.7岁;含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3例,强直性脊柱炎12例,骨性关节炎6例,皮肌炎4例,其他21例。本组患者均排除其他可致类风湿因子升高的疾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并保存在-20℃备用。所用仪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仪器是雅培公司AEROSET仪器。试剂:北京利德曼公司试剂;ELISA试剂盒选择上海捷门公司标准试剂盒,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ELISA检测结果阳性判断标准参考王婷婷等[2]的报道。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 t检验,P<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中各型类风湿因子含量比较

RA组与非RA组血清中各型类风湿因子含量比较,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见表 1。

表1 ELISA法检测RA、非RA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含量比较(x±s,IU/ml)

2.2 分型检测结果

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A敏感性低于ELISA法,但特异性优于后者,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在临床检验中应联合发挥其互补作用,见表2。

表2 两种检测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比较(例)

3 讨论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是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RA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有IgM、IgG、IgA、IgD、IgE等分型,是诊断RA的指标之一。传统多采用乳胶凝聚法对IgM型RF进行检测,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及临床对检验科室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了RA分型检测。比浊法虽不能分型,但具有重复性好、自动操作和结果直观等优点,ELISA法可对各型RF进行检测,而且敏感性较高。有报道表明多种分型RF同时升高患者病情较重,关节受累个数随IgM、IgA型RF升高而增加,炎症反应程度也加重,而IgM型RF单独存在时则提示预后良好[3]。当血清中IgA型RF含量较高时,骨质破坏发生较早且进展迅速,IgG型RF持续增多多提示预后不良[4]。本研究表明,利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ELISA法对各型类风湿因子进行检测,弥补了各自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的不足,提高了诊断效率。同时要结合临床表现、血象、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5],避免漏诊和误诊。约1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可自行缓解,大多数患者仍需临床干预,早期发现和合理有效的治疗可以阻止和延缓骨破坏等并发症的发生,最大可能地保护关节功能,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1]叶任高.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85.

[2]王婷婷,殷皓,陈国千,等.免疫比浊法和ELISA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的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10):882-883.

[3]杨雅琼,刘长明,易峰.类风湿因子分型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2):74.

[4]孔纯玉,齐文成.类风湿因子分型及定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及病情评估的意义[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6):21-24.

[5]陶丽菊,王小超,陈诗强,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液学改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5):737-738.

猜你喜欢

浊法类风湿分型
健脾化瘀泄浊法对尿酸性肾病患者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光电比浊法血小板聚集仪与流式细胞仪检测氯吡格雷药效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两种定量试剂检测D-二聚体的评价
化瘀通络清热泄浊法治疗糖尿病肾病36例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