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中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分析
2010-05-29原晓玲杨发明
原晓玲,杨发明
(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脑病中心,山西太原 030006)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三大特点,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清除术(简称微创术)是立体定向手术与颅内血肿清除术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具有安全、简便、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体弱或不能耐受全麻的患者,为脑出血的治疗开创了新的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高血压脑出血后微创术患者7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0例均为我院2005年8月~2009年6月高血压脑出血住院病例,采用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及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订的诊断标准严格选择病例,均行头颅CT检查、经家属同意签字、无凝血功能障碍、生命体征稳定,积极稳定血压,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随机化数值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5~80岁,平均(50.11±5.12)岁;出血量 30~90 ml,平均(45.34±8.24) ml;其中,基底节出血15例,丘脑出血5例,颞叶出血7例,顶叶出血3例,并破入脑室者10例。治疗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 16 例;年龄 36~80 岁,平均(55.13±6.24)岁;出血量 32~85 ml,平均(46.21±8.23) ml;其中,基底节出血 17 例,丘脑出血 7 例,颞叶出血6例,顶叶出血5例,并破入脑室者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发病6~24 h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CT下定位确定最佳穿刺点及穿刺深度,避开大血管及重要功能区,电钻钻透颅骨,进带针芯的穿刺针,抽出针芯,用注射器以适当的力量抽吸,将血肿液缓慢抽吸,首次抽吸量控制在血肿量的1/3~1/2。第2天复查颅CT,一般3~5 d后拔管,均予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药,自拟纠瘫培元汤,以健脾补肾、活血通络主方施治,桃仁12 g,红花12 g,川芎 15 g,地龙 10 g,黄芪 80 g,当归 12 g,丹参 15 g,丝瓜络12 g,桑枝 12 g,杜仲 12 g,白术 15 g,葛根 25 g,全虫 3 g,龟板6 g,茯苓15 g,山药15 g等,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服或鼻饲,2周为一疗程。
1.3 疗效标准
按照1995年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①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生活能自理;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甚至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神经功能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疗效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评分均显著下降,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x±s,分)
2.2 两组总疗效比较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总疗效比较(例)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肌酶学检查,仅治疗组1例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总胆红素稍升高,其他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病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的疾病,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占20%~30%,早期病死率可高达49.4%,仅不足半数预后良好[1]。血肿引起的直接效应是机械压迫造成微血管缺血痉挛、梗阻、坏死导致神经功能的丧失,其占位效应可使周围脑组织受压移位,严重者造成丘脑下部及脑干损伤甚至脑疝形成[2];血红蛋白及其降解产物有明显的神经毒性作用,临床表明血肿清除术后脑水肿程度明显低于保守治疗者,血肿抽吸治疗能明显减轻急性期神经损伤和改变神经功能[3]。采用甘露醇等脱水是治疗脑水肿的重要措施,但若反复多次使用甘露醇势必引起血液黏度显著增高,产生反跳现象,甚至可以加重血管源性脑水肿[4],因此,探讨应用中药减轻脑水肿及继发性损害有重要意义。中医学认为,高血压脑出血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中医指因风阳上窜,痰火内扰,气血逆乱,或因头颅创伤,内生脑瘤,使脑络破裂,血溢于脑,出现突然昏倒、头痛、失语、偏瘫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经疾病[5]。具有起病急、病情重、临床表现多样等特点,致残率及死亡率高。中医药治疗该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认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大多为老年患者,气血不足,肝肾阴亏,加之饮食不当,情志不遂极易引发卒中,在发病后急性期为风、痰、瘀相互交织,治疗上应在祛风、化痰、活血基础上健脾益气、培补肝肾为大法,故拟定纠瘫培元汤,该方以桃仁、红花、川芎、丹参活血化瘀,黄芪、茯苓、杜仲、龟板等补气利水、补肝益肾,地龙、鸡血藤、桑枝等化瘀通络,并随证加减,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另外该组成药物经现代研究表明,大多可改善微循环,保护脑细胞,促进缺血区脑细胞功能的恢复,抑制自由基产生,从而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6]。
从本组治疗结果看,治疗组总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中所用的中药确实能够调整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平衡,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由于本组病例数较少,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建立多中心试验的验证。
[1]Zurasky JA,Aiyagari V,Zazulia AR,et al.Early mortality following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Neurology,2005,64(3):725-727.
[2]孙树杰,邹仁林,刘欣,等.微创置管吸引术救治重型高血压脑出血[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5):295-297.
[3]王文志,刘红梅,李涤.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5(2):79-83.
[4]周建萍,彭江娥.甘露醇在降低颅内压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1(8):510-511.
[5]刘淑霞,王晓峰,杨秀清.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110例[J].陕西中医,2002,23(8):685-686.
[6]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