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酯酶在重症肝炎患者中的水平变化

2010-05-29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8期
关键词:胆碱酯酶肝炎胆固醇

龚 诗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高州 525200)

本研究中,笔者选取2007年4月~2009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53例重症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酯酶水平变化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4月~2009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53例重症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A组,其中,男性33例,女性20例;年龄19~56岁。同时选取同期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B组),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21~59岁。两组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基本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n(%)]]

1.2 方法

A组患者治疗前检测其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酯酶水平,然后对患者进行治疗,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输血、山莨菪碱及清热解毒等药物[1-3],同时针对其他症状给予针对性治疗,病情相对控制后,再次检测其胆固醇、胆固醇酯及胆碱酯酶水平。同时对选取的同期的B组研究对象进行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酯酶水平检测,后将两组的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酯酶水平进行比较,采用艾碧康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定量试剂盒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别检测A组治疗前后及B组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酯酶水平,然后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A组治疗前后及B组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酯酶水平比较(x±s)

由表2可见,A组治疗前后胆固醇及胆碱酯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固醇酯水平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前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酯酶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胆固醇、胆碱酯酶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胆固醇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酯酶水平变化提示肝脏功能的变化,从而显示了重症肝炎患者病情变化的规律。

3 讨论

重症肝炎包括黄疸型肝炎中的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慢性肝炎并发肝细胞大块坏死等[4],其发病急骤,病情隐恶,死亡率很高,有报道其病死率达70%~90%,故其治疗一直是重中之重,而只有掌握了病情变化,才能随时制订最佳的治疗方案。掌握了病情变化的规律就可以随着病情的变化掌握用药等治疗的时机及用量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5-6]。在抢救重症肝炎患者的过程中,除早期诊断、及时抢救外,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7-9],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其前提为掌握病情变化,从而根据变化制订最佳治疗及控制方案[10-12]。本研究中笔者选取2007年4月~2009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53例重症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酯酶水平检测,以从中发现重症肝炎患者的病情变化规律,以掌握治疗用药的规律,及时制订最佳治疗方案。

本研究中,笔者通过检测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酯酶水平发现,其水平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当病情较重时,其水平较正常值低,且差异较大;而当病情得到控制时,其水平虽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差异明显缩小,尤其胆固醇酯可以达到与正常值几乎相当的水平,这些都说明了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酯酶水平的变化与重症肝炎之间的关系。掌握这个规律后,即可以根据检测的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酯酶水平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方案,达到降低死亡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通过比较发现,重症肝炎患者的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酯酶水平与其病情有着重要的关系,其水平变化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1]Mc Hutchison JG.Peginterferon alfa-2b or alfa-2a with Ribavirin for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 infection[J].N Engl J Med,2009,361(10):580-593.

[2]Bondarenko VM,Lykova EA,Matsulevich TV,et al.Microecological aspects of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syndrome[J].Zh Mikrobiol Epdemiol Immunobiol,2006,9(6):57-63.

[3]梁后杰,林进乾,徐启旺,等.肝硬化患者肠道菌丛潜生体形成及其调控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4):251-254.

[4]林梅.肝源性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与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1):56.

[5]Freestone PP,Williams PH,Haigh RD,et al.Growth stimulation of intestinal commensal Escherichia coli by catecholamines:a possible contributory factor in trauma-induced sepsis[J].Shock,2002,18(5):465-470.

[6]江元参,陈幼明,姚集鲁.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评价[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2):117.

[7]韩志启,朱增红,冀宝剑.重症肝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前白蛋白、胆固醇、胆碱酯酶的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3):2591.

[8]孙宏勋,谢永富,胡建峰,等.血清丁酰胆碱酯酶与白蛋白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价值比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507-508.

[9]王静,高锦孝,白永泽,等.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临床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68.

[10]Scarpignato C,Pelosini I.Rifaximin,a poorly absorbed antibiotic: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potential[J].Chemotherapy,2005,51(1):36-66.

[11]鞠九龙.新生牛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急性肝衰竭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药理学报,1991,7(3):222-223.

[12]张武.重症肝炎患者丁酰胆碱脂酶、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及AST/ALT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00,22(6):441-442.

猜你喜欢

胆碱酯酶肝炎胆固醇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华南胡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