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武定县蜂业发展现状和可持续性发展对策

2010-05-25云南武定县畜牧兽医局651600段彦民

中国蜂业 2010年7期
关键词:武定县养蜂业蜜源

云南武定县畜牧兽医局,651600 段彦民

养蜂业是生态农业和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直接的蜂产品价值以外,蜜蜂还是自然界中很重要的可以为农作物、果蔬、牧草、中药材等授粉的昆虫,可使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间接影响畜产品的产量,其经济价值远远超过了蜂产品本身的价值。武定县有很好的养蜂条件,是云南省养蜂重点县,饲养的蜂群主要是中华蜜蜂,存在着饲养水平低,养殖效益不高,蜜源植物减少或不流蜜等问题。探索解决好上述问题是武定县中蜂饲养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VOF方法采用了流体体积函数与流场的基本数学模型结合,从而避免采用相对复杂Marker点的方法。在每一个网格中,将一种流体的体积所占网格体积的分数将其称为流体体积函数。将网格中全部含有这种流体时称之为“满”网格,包含相界面时的网格称之为“半”网格,网格中不含有这种流体时称之为“空”网格。所以,可以通过流体体积函数值构造运动界面,并在它附近进行精细处理,可提高精度。

一、武定县蜂业发展现状

武定县隶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位于滇中高原北部,金沙江南岸,年平均气温15.1℃,年降雨量900~1050毫米,立体气候明显,素有“山顶飘雪花,山腰开桃花,山脚收庄稼”的说法。总体气候特征为冬暖夏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境内蜜源植物的多样性。经普查,境内生长着60余种蜜粉源植物,能形成商品蜜的有10余种,野生蜜粉源植物野坝子、野藿香、香薷、杜鹃花、苦刺花,栽培作物油菜、苕子、板栗、荞麦等蜜源植物遍布全县大部分地区。金沙江沿岸河谷地带还种植有龙眼、荔枝,全年皆有蜜粉源植物开花流蜜,一年内大致可形成7个花期,为蜂群的繁衍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为养蜂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里世代居住的各族人民素有饲养中蜂的习惯,在长期的养蜂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养蜂经验。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武定县的养蜂业也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世纪80年代初期,云南省养蜂专家多次到武定县培训养蜂人才,推广中蜂活框饲养技术,是我省较早推广中蜂活框饲养的县分之一。1988年10月,县政府批准在县畜牧局成立养蜂管理站,负责养蜂技术推广和蜂政管理工作,使养蜂业得到较大发展。1991年,武定县被农业部列为优质野坝子蜜建设基地。2000年后,武定县连续被云南省农业厅列为养蜂综合示范区,2008年被列为国家蜂体系行业建设项目。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自1956年在美国达特茅斯会议上人工智能学科正式诞生以来,至今已历62年。

我县虽有3000多人从事专业或业余养蜂,从对蜂农的调查和历年来对蜂农的培训可以看出,我县中蜂养殖人员一是文化偏低,二是年龄偏大,多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从事养蜂的老养蜂员。现在有文化、接受新技术能力强的年轻人不愿扎根山区,多数外出务工,对养蜂业了解较少,愿意从事养蜂业的年轻人很少;负责全县养蜂技术推广的武定县养蜂管理站现有编制4人,实际在岗5人,55岁以上2人,40岁以上3人,年龄结构老化,而且其中仅有2名受过养蜂技术培训,缺乏养蜂后备人才。

我县中蜂饲养目前居全省首位,活框饲养技术推广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但目前仍存在蜂农饲养技术水平低,养殖效益低等诸多问题。通过认真分析,笔者认为影响我县蜂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下:

我县中蜂较多,但以散养、传统饲养为主,规模饲养户较少,饲养规模较小,养殖效益低,群均产蜜量不足10千克。加之全县从事蜂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只是对蜂产品进行初级加工,效益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产业链没有得到延伸。对蜂产品生产、收购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价格,对蜂产品收购缺乏有效检验手段,不能按质论价,影响蜂农养蜂积极性,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不明显。

二、蜂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方法 对照组:取50mg米非司酮,清晨空腹服用,每日给药2次,连续用药3天,用药3日后,取用100mg乳酸依沙丫啶,经腹壁注射入羊膜腔内。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中,额外增加结合雌激素片,每日给药3片,分3次口服,连续给药直至胎儿娩出后3日,服药3日注射乳酸依沙丫啶,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引产时间计算均为乳酸依沙丫注射后,引产后取弯盘、产垫等,收集阴道出血,计算2小时出血量,引产后3日行B超复查,若发现有产妇存在胎膜、胎盘残留,应当采取清宫术治疗。产后随访观察产妇经期恢复时间。

1、缺乏养蜂后备人才

经过多年扶持发展,武定县的养蜂业已初具规模,目前有蜂群4.3万群,其中中蜂4.1万群,意蜂0.2万群,40%的中蜂实现活框饲养。生产特点:中、西蜂结合饲养,以中蜂饲养为主,活框饲养与旧法饲养结合;以推广活框饲养为主,定地饲养与小转地饲养结合;以定地饲养为主,活框饲养使用蜂箱以中蜂标准箱为主。蜂群群势3~5脾,群均产蜜量6~10kg,群均效益90~150元。

9月23日18时,杜家台分洪闸开始关闭闸门,历时5分50秒全部关闭完毕。整个分流期间,杜家台分洪闸共开启53小时36分,共分流汉江下游超额洪水约2亿m3,有效降低仙桃以下河段水位约0.6m,减少仙桃站超保证水位时间50小时。

2、饲养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目前,武定县养蜂管理站有事业编制4人,除负责全县蜂业技术推广外,还管理经营一个中蜂种蜂场,常年饲养中蜂100余群。全县有3800余人业余或专业养蜂,有16人从事西蜂养殖。常年到全国各地追花采蜜,20群以上的中蜂饲养户有280余户,80群以上的5户。年加工销售蜂产品10吨以上的蜂产品营销户有3户。全县年产蜂蜜300余吨,产值500余万元。中蜂数量虽多,但多为散养、传统饲养,群均产蜜量低,养殖效益低,没有充分利用好资源优势。

3、中蜂群势下降,病虫害严重

我县多年从事养蜂的老养蜂员在实践中观察到,活框饲养的中蜂分蜂性愈来愈强,群势越来越小,饲养强群不容易,多数蜂群流蜜期只有3~5脾,难组织强群取蜜。笔者分析原因,有外界气候变化、蜜源条件恶化、中蜂囊状幼虫病等病害危害,还有养蜂员管理不到位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养蜂员在多年的活框饲养过程中,选留了分蜂性强的蜂群,最终导致整体群势减弱。这一现象应引起中蜂饲养地区管理、科研部门的高度重视。中蜂病虫害对中蜂饲养业危害较大,一是中蜂囊状幼虫病,每隔3~4年,局部地区的中蜂场会发生此病,导致蜂场大部分蜂群损失,当年蜂产品产量减少或绝收。在加强饲养管理的条件下,要经过2~3个繁蜂期,蜂群才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二是蜡螟(又名巢虫)的危害,群势弱和蜂群管理不到位(蜂脾不相称,脾多于蜂;蜂场或蜂箱底部长期有大量蜡脾存在),外界气候异常,蜂群容易滋生蜡螟,导致蜂群飞逃;三是农业生产大量使用有毒化学制剂,导致蜂群死亡或飞逃。

4、蜜源植物减少或不流蜜,影响中蜂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县农户大量开垦荒山种植粮食作物和毒草紫颈泽兰(俗称飞机草),导致野坝子、野藿香、香薷、苦刺花等蜜源植物面积减少;加之气候异常,部分优质蜜源植物多年不流蜜,养蜂生产物质基础遭到破坏,威胁中蜂饲养业可持续发展。

三、蜂业发展对策

1、重视养蜂业发展

养蜂是一项不争田、不占地、投资少、见效快的无污染的集约型空中农业,发展养蜂业是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供大量营养丰富、滋补保健的蜂产品,还能通过传粉授粉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山东、黑龙江、四川、云南、浙江、江西等省推广蜜蜂授粉增产措施,使棉花、油菜、荞麦、苹果、柑橘、向日葵、苕子等增产23%~70%,其品质也显著改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蜂产品经济效益的百倍。养蜂业是农业增产的又一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我县具有发展中蜂生产的良好条件,畜牧兽医部门应积极建议县人民政府重视养蜂业发展,制定蜂业发展规划和中蜂养殖保护奖励扶持政策,加大养蜂生产宣传和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养蜂推广机构。建议在县职业中学开设中蜂养殖课和采用多种方式培训蜂农,建设一支有创业精神,有科学知识,有熟练技术,有经营本领的蜂业生产队伍。

2、养蜂管理部门要着力解决养蜂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养蜂管理部门要加大中蜂活框饲养技术推广力度,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政策、资金,扶持规模养蜂户和蜂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引导蜂农成立养蜂合作组织,统一蜂产品质量管理和价格,互相支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借助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在我县实施的机遇,建立我县中华蜜蜂群势周年变化数据库,用于指导我县中蜂生产;进一步加强和省农大、省农科院的蜜蜂研究机构合作,争取把我县中蜂养殖中的群势弱小化和中蜂囊状幼虫病危害严重的问题列为课题研究,尽快找到解决办法。重视中蜂保种和蜂种选育工作,引导蜂农利用空地、冬闲田、荒山种植苕子等蜜源植物,提高中蜂生产力和抗病力,增加蜂农养蜂效益,为我县养蜂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周丹银主编《云南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手册》

[2]云南省养蜂办公室编著《云南蜜源植物》

猜你喜欢

武定县养蜂业蜜源
林下拓蜜源 蜂业上台阶
鄂西武陵山区五峰县及周边主要木本蜜源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策略
武定县总工会:举行第一届职工气排球联赛
指示蜜源的导蜜鸟
浅谈武定县海绵城市
武定县鲜切花发展探讨
对绍兴市柯桥区养蜂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蜜蜂采花蜜
农户家庭养蜂生产行为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