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蜜蜂名称文化考

2010-09-10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132108葛凤晨

中国蜂业 2010年7期
关键词:雄蜂王台工蜂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132108 葛凤晨

我国饲养中华蜜蜂的历史已有2000多年,古人采捕利用野生中蜂蜜的历史更为久远。在人类认识和利用中华蜜蜂的历史过程中,留下了许多蜜蜂的名称,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华蜜蜂历史文化内容。中蜂名称文化不仅在客观上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养蜂生产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体现了古代的养蜂科技水平。

古代“蜜蜂”二字出现较早,但根据现有文献记载,它们不是同时出现的,“蜜”字最早出现在3300年前后商代遗存的甲骨文中;“蜂”字最早出现在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诗经·周颂·小毖》一书中[1];也有“蜂”字出自殷墟甲骨文之说。在东周时期(公元前 770年~前 256年),“蜂”和“蜜”二字组合成蜂蜜一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次六经》(公元前3世纪),一直沿用至今。当时,古人还不完全掌握人工养蜂方法,但在采捕蜂蜜接触蜂巢和蜜蜂的过程中,已知道伐倒有蜂巢的树采蜜;在石洞蜂巢内重复掏取蜂蜜;将野生蜂巢留下记号等等,逐渐从采捕蜂蜜向看护蜂巢的初期养蜂发展。在采捕野生蜂蜜和家养蜜蜂的过程中,古人对中华蜜蜂的蜂巢和生物学特性逐步加深认识,从而产生了一些相应的蜜蜂名称。

古人认为,蜜蜂有灵气,蜜蜂的行为富有神秘感,称蜜蜂为“神虫”、“灵虫”。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蜂”为“飞虫螫人者”,释“蜜”为“蜂甘饴”;东周时期的《山海经·中次六经》(公元前3世纪)称“蜂”为骄虫,又称螫虫;西晋时期,郭璞《蜜蜂赋》中出现“蜜蜂”一词。

古代未出现活框养蜂,只能在蜂群分蜂时或破坏蜂巢时观察蜂王。“蜂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张鷟的《文苑英华·沧州弓高县实性寺释加像碑》的碑文有“蜂王献蜜”一词;但古人认识蜂王的时间还要早数百年,已知的文献记载有郭璞(公元276~324年)在《蜜蜂赋》中称蜂王为统帅群民的“大君”;从西晋起,对蜂王的形态、习性及在蜂群中的地位有了较多的记载,宋代王禹偁在《小畜集》(公元1000年)记载“窠之始营,必造一台”,从此,出现了“王台”一词。此时,古人还了解了产卵蜂王的体形、体色和蜂群造王台自然分蜂的情况,知道蜂王“无毒”不螫人,并能应用毁掉王台的方法控制自然分蜂的发生。宋代苏轼(公元1037~1101年)在《收蜜蜂》诗中也记载着“空中蜂队如车轮,中有王子蜂中尊”,描述了蜂群分蜂和蜂王在蜂群中的地位,称蜂王为“王子”。

古人对工蜂的认识较早,最初认为“蜂”、“蜜蜂”的称谓就是指众多的“工蜂”,认为蜂群中只有众多的“工蜂”,不知道还有蜂王和雄蜂。后来,在逐渐认识了蜂王和雄蜂之后,了解到工蜂是蜜蜂总群中最多,工作量最大,最常见的成员。在现有文献中,首见宋代王禹偁在《小畜集》中称工蜂为“常蜂”。

古代蜂王最初被认为是蜂群中的君王,为此把雄蜂称为君王下的“将蜂”、“相蜂”。唐代段成式在《西阳杂俎》(公元860年)中记载了雄蜂:“蜂每岁三四月则生黑色蜂,名曰将蜂,又名相蜂,至七八月间尽死,不死则蜂群饥”。同时,古代还总结出“相蜂过冬,蜂族必空”的养蜂经验[1];明代称雄蜂为乌蜂、懒蜂等;清代称雄蜂为“蜜博士”、“蜜妇”,意为消耗蜂蜜的蜂,从此出现了雄蜂的各种名称和“蜂群”的名称[1]。

“蜜脾”首次出现于唐代李商隐的《闺情》诗中“红露花房白蜜脾”诗句中,从此人们称有蜂蜜的脾为“蜜脾”。“蜂儿”首次出现在唐末刘恂《岭表异路》一文中:曾游宣歙间见彼中人好食蜂儿。明代李时珍首次在《本草纲目》中(公元1578年)将蜂卵、蜂幼虫、蜂蛹统称为“蜂子”,并称未成熟的蜂子为“白蛹”;古时,蜂蜡和蜂蜜同时出现,称蜂蜡为“蜜蜡”,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神农本草经》称蜂蜡为“蜜蜡”;“蜂花粉”出现在唐代孟郊(公元751~814年)的《济原寒食七首》中写道:“蜜蜂辛苦踏花来,抛却黄糜一瓷碗”,“黄糜”系蜜蜂采的蜂花粉。清代云生、英喜在《打牲乌拉志典全书》中称自然王台及其台内的王浆和蜂王幼虫为“蜜尖”,当时蜜尖和白蜜、蜜脾为朝廷贡品,每年由设在吉林的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派出精干的小分队,进深山采捕后,装匣进送北京。

古代中华蜜蜂名称从神虫、娇虫、飞虫、蜇虫等,到全面认识蜂王(大君)、王台、工蜂(常蜂)、雄蜂(将蜂、相蜂)等,经历了1300多年。古人在采捕野生中蜂和传统饲养中蜂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了蜜蜂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对蜂王、工蜂、雄蜂三型蜂的特征、职能、分工及在蜂群中的地位等有了进一步了解,从此奠定了古代蜜蜂生物学和养蜂技术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当时养蜂生产的发展。

由于我国养蜂业起源于中华蜜蜂,传统饲养中蜂的历史悠久,因此,在我国早已形成中华蜜蜂的诸多相关名称。在引进西方蜜蜂之后,中西蜂名称混用,后来逐渐统一。统一后的中西蜂名称中还保留了一大批传统的中蜂名称,如蜂、蜜、蜜蜂、蜂蜜、蜂王、王台、蜜脾、蜂子等等,所以,现在中、西蜂使用的名称基本相同,中西蜂名称文化融为一体。

[1]乔廷昆.中国蜂业简史[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雄蜂王台工蜂
工蜂甲(上)
工蜂甲(下)
小保姆成长记
王台“智”造纺机供应链座谈会在沪召开
勤劳的工蜂
王台是否越大越好
割雄蜂蛹经验谈
毁除王台有讲究
顺其自然科学育王
割雄蜂房要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