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
2010-05-23扎桑
扎桑
摘要:高等院校的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经济管理监督活动在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院校的经济活动趋于多元化,由此带来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的环境、内容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原有的审计方法与日益发展的高等院校的经济活动相比存在较大的错位。本文结合高等院校工作实际,在分析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总结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审计独立性;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高等教育的投人大幅度增加。高校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多渠道办学能力不断增强,使得学校经费来源多样化,经济业务活动持续复杂化。目前,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高校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相比,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在制度建设、人员配备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势在必行。
一、我国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是高校内部管理的辅助机构,一般称之为“审计室”或者“审计处”。作为内部审计机构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即审计部门在进行内部审计时,不受本单位其他部门和个人的干涉。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的情况,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人员缺少,独立性不强。在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上,我国高校还普遍存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的现象,过于密切的行政关系不但混淆了审计与纪检、监察的职能,更使内部审计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权威性。也有一部分高校既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也没有配备相应的审计工作人员,根本没有开展内部审计这项工作。
2.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技术方法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大都是以传统的事后审计为主,较少正常开展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审计业务还是沿用传统的一套审计方法,以搞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审计为主,以账论账,只把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差异性作为审计的重点,忽视学校教育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效益型,审计深度不够,时间滞后。近年来,高校已经普遍实现了财务管理电算化,甚至是实现了财务管理的网络化,但是内部审计方法手段还是停留在差错纠弊、人工审计的传统业务水平上,未能实现计算机网络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大多采用的还是传统方法,如审核、观察、询问、函证等,而分析性复核、审计抽样等先进的一些审计方法则较少使用,更谈不上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等现代审计方法。
3.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备不足,制度不健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1)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备不足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越来越大,高校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审计项目逐年增加,审计内部逐年扩大,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目前在我国的审计体系中,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明显滞后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由于高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不够重视,很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或管理部门调配的,内部审计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也不尽全面,使得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跟不上高校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事多人少的现象比较突出,容易造成审计报告对审计信息披露太少,保证不了内部审计的高效率,无法满足高校管理者的需要。
(2)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审计风险,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根本保证,尤其是高校核心人员的个人素质、道德价值观以及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职业精神等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近年来,高校经济活动日益复杂:教育经费管理的不完善;工程投资难以控制;经济责任在形成过程中难以分清等。这些都要求高校内部审计的监督工作要拓展到学校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从管理角度为学校加强经济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意见,这就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来源于高校财务人员,专业的审计人员较少,加上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后续教育,内部审计人员知识面狭窄、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的存在比较普遍。此外,个别内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一些内部审计人员因为各种利益驱使,与被审单位相互勾结,隐瞒、篡改被查事实真相,不能实事求是地如实反映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业务创新能力、研究学习能力等是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的当务之急。
二、完善我国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1.科学合理的设置审计机构,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内部审计的灵魂,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我国高等院校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内部审计工作,在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要有效的开展,首先要转变高校领导观念,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前瞻性,着眼于整个学校的全局目标,将内部审计定位于为决策层、管理层服务上,为高校管理者解决综合性、深层次的问题提供科学、合理、可靠地依据。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赋予内部审计与其工作职责相适应的权利,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者权限越大越有利于排除障碍,使内部审计机构不受被审计单位及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从而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技术方法,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会计工作的电算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传统的内部审计程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不能发现新的经济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高等学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的同时应不断地、及时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审计方面的相关知识,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以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新需要。其次,提高审计风险意识,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内部审计由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转变为以事中检查和事前控制为主。此外,高校应大力推广和完善统计抽样、内控测试、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也可充分利用外部审计力量,如采用“内审外包”等模式,提高高校内部审计的质量。
3.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是开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高校应根据《审计法》《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等法规,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审计制度,逐步实现内部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审计是一项专业技术要求很强的职业,同时也是一项不断面对新法规、新知识、新技能的行业,这就要求内审人员不断学习。首先,内部审计人员要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水平,要通过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培养审计人员坚持原则、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能使审计人员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坚决同无比现象作斗争并防止自身腐败。其次,加强业务培训,逐渐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内部审计机构应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学习国家、学校的相关文件和专业法规,使审计人员在熟练掌握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的同时掌握先进的审计工具和审计方法。不断开展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加强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深入学习掌握税务、会计、管理科学、法律、办公自动化软件、工程技术等知识,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第三,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内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B,(5)
[2]伊微: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的思考,《经济师》,2010,(1)
[3]王芬:浅议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问题,《财务与金融》,2010,(4)
[4]万立军:浅析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职业教育研究》,2010(3)
[5]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审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