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探究

2010-05-23唐敏

中国经贸 2010年24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应用现状上市公司

唐敏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2009年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有关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情况,具体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现状,剖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其原因,进而提出完善我国运用公允价值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上市公司;应用现状

金融危机后,在世界各国围绕着金融危机的种种分析和指责的喧闹声中,公允价值准则是否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加剧因素以及是否应对其进行修改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新会计准则在开始实施阶段就遭受了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运用公允价值的总体情况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大多集中在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股份支付、债务重组、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套期保值等具体准则,本文主要分析这几个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情况。由于准则规定在企业在确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时需要考虑资产的公允价值,因此,本文将发生资产减值的上市公司视为运用了公允价值。我国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的总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1.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运用公允价值比较突出

由于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的取得相对比较容易,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比较突出,在1774家上市公司中,持有金融工具的共有737家,均运用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进行确认和计量。其中有671家(91%)采用活跃市场中金融工具的报价来确定公允价值,66家未披露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2.公允价值在其他事项的运用还比较模糊

大部分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的相关信息的披露比较模糊,对公允价值的确定照搬准则上的原则型条款,而没有具体披露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及确定依据,难以判断是否实际运用了公允价值。如发生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247家上司公司中,179家公司未披露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仅有68家披露了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且其中19家以账面价值确定;发生资产减值的1770家上市公司仅有114家披露了可回收金额的确定。无法判断企业是否真正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

二、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处在新会计准则实施阶段的初期,采用公允价值的时间尚短,且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市公司在运用公允价值的过程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

1.公允价值的总体运用范围有限

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比较谨慎,除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资产减值外,对其他项目的应用仍比较有限。如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在2009年,1774家上市公司中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有772家,仅有26家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可见大部分公司对于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都是持观望的态度,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仍以成本计量模式为主。另外,上司公司对一些涉及公允价值的项目的处理没有详细说明,或者完全不披露有关公允价值的信息,难以判断其是否实际运用了公允价值。如资产减值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发生资产减值的1770家上市只有11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可回收金额的确定,且大部分只是根据准则规定做了说明,其余的上市公司对减值资产的可回收金额未进行披露。

2.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不充分,其可靠性得不到保证

从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看,上市公司在涉及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中大部分是照搬准则中的原则性条款,对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以及确定依据的披露不明确。例如:上述提到的对资产减值中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1770家公司只有114家披露了可回收金额的确定,且基本是照搬准则原话;247家发生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上市公司中,只有68家披露了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而另外179家未对公允价值的确定进行披露;在发生债务重组的293家上市公司中,只有2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其他均未披露。部分企业是以账面价值为依据来确定公允价值,以这种方法确定的公允价值的合理性也值得怀疑。因此,公允价值的客观性和公允性得不到保证。

3.公允价值很可能被企业用来进行盈余管理

由于公允价值在某些方面涉及弹性选择以及主观判断,且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规定不完善,这给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可乘之机。如资产减值,企业在估计资产可回收金额时,应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在实务中,除了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较容易取得,其他资产往往都是企业持续持有,要取得资产的市场价格并不容易,尤其是在既不存在销售协议价也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资产计提减值所依据的各种公允价值基本是由企业自行确定,这就为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间。有些企业为达到某些目的,就有可能多提或少提减值准备,以“扭亏为盈”或“透支亏损”。上市公司对资产减值中有关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十分不明确,使报表使用者对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公允性无从判断,也就无法判断资产减值计提得是否合理、充分。这是公允价值计量上的技术问题还是企业有意而为?企业是否有意采取这种模糊披露的方式掩盖其盈余管理的行为?值得我们深思。

三、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时间较短,在实际操作上仍缺乏经验,公允价值确定复杂而理论指导不足,再加上企业在盈余管理目的的驱动下,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势必存在一些问题。

1.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指导不足,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仍相当的有限,尤其是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并且大多是零星分散的研究,全面系统研究的还较少,至今仍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尽管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给出了初步定义及具体的使用范围,但是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大多是原则性规定,对具体操作层而上的指导较少。另外,准则规定运用公允价值的前提必须是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但什么情况下取得的金额的是可靠的,如何保证金额的可靠性,在具体确定过程应该如何操作,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主要有市价法、类似项目法及估值技术法,市价法和类似项目法下公允价值的确定相对容易,但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是相当的困难的,而准则并没有具体规定如何采用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企业在具体运用公允价值时存在操作上的问题。而当企业无法靠自身能力确定公允价值时,可能还需要聘请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这更加大了企业进行信息加工的成本。因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成本远远高于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企业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更倾向于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2.准则中对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要求没有统一规范

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没有统一的规定,

对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都是散落于各具体准则中,虽然在具体准则中要求企业披露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和方法,但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充分披露的仍较少,且准则并未对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作出规定,大部分企业只是照搬准则原话,而没有对公允价值确定的具体详细信息如估计基础、参数、折现率的选择等进行披露。特别是一些涉及职业判断和盈余管理空间大的会计政策如资产减值、债务重组等的公允价值相关信息的披露不够充分,报表使用者无从判断公允价值信息的公允性。

3.企业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存在可选择空间

目前,我国的会计计量属性仍是以历史成本为主,企业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选择空间。如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企业可以在成本计量模式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两种模式中选择;对公允价值确定方法也存在多种选择,有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就为企业留下的选择的空间。在选择了某一确定方法后,在公允价值的确定过程也存在一定的选择,如市价法下,可能会存在多个市场价格,选取的是哪个市场的价格?在类似项目法下,对于存在多个类似项目,究竟选取哪个作为参考?在估值技术下,如何确定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间?这些都存在一定的人为判断和估计,也就存在选择空间。

四、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建议

由于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和可靠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有的企业研究的是如何正确应用,增加公允价值信息的公允性;有的企业研究的却是如何利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完善来达到其特定的目的。针对我国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公允价值理论研究,以指导公允价值在实务中的应用

我国公允价值理论研究的缺失,影响了实务中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由于我国目前对公允价值理论研究的不足,无法建立独立的公允价值计量具体准则;对公允价值确认、计量的要求及方法散落于各个具体准则之中,对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和披露的规定也不够具体,这些都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复杂性,增加了操作上的难度。具体准则中多处涉及到了现值,但没有对现值的具体运用制定应用指南,企业在运用过程中,更多的是自身的判断,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真实性也就受到了影响。因此应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对公允价值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做出更详细的指导,尤其是在非活跃市场中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如类似项目的确定、估值模型的建立和选择、不同估值模型的市场参数的选择等,以指导公允价值的实际应用。

2.完善现有的会计准则,规范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

从前文对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可以看到,许多公司在重大会计政策披露中照搬准则的原则性条款,缺乏可参考价值,这将大大降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和准确性。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规范文件,对企业财务报告中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细化标准给予规范指导,要求企业充分披露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依据极其合理性。采用市价法确定的公允价值,应披露有关项目的计量日的市场报价,如果存在多个不同区域市场的报价,应说明所选择的报价的合理性;采用类似项目法确定的公允价值,应披露类似项目确定的合理性,并对所做的调整的合理性做出说明;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应充分披露采用的估值模型及其依据,说明相应参数选择的合理性。统一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形式和标准,使其披露更加规范、充分,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3.完善公允价值的审计准则

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会计信息具有很大主观性,随着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会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防范会计人员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必须加强审计工作力度。如何对财务报表中涉及公允价值的相关项目进行审计,确保公允价值信息的公允性,是审计人员必须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公允价值确认、计量的相关理论并不完善,所制定的审计准则也就存在缺陷,审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审计的具体操作缺乏指导意见,这给公允价值审计工作的执行带来一定难度。从上述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可以看到,注册会计师对公允价值审计的重视不够,部分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债务重组中对公允价值的披露极其不明确,而注册会计师仍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得不到合理的保证。因此,应在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建立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完善公允价值的审计准则,制定明晰统一的参考指导注册会计师对公允价值进行估值。

参考文献:

[1]谢诗芬: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辨析[J],财经论丛,2001,(01)

[2]葛家澍:公允价值计量面临全球金融风暴的考验[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9,(01)

[3]邱兆学: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辩证审视[J],会计之友,2010,(05)

[4]葛家澍,窦家春:基于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问题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2009,(03)

[5]夏成才,邵天营: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理论透析[J],会计研究,2007,(02)

[6]谢诗芬:公允价值:国际前沿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7]徐晟:金融稳定性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优化——基于动态减值准备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9,(05):14-19,

[8]刘思森: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与监管启示[J],会计研究,2009,(08):21-23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应用现状上市公司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山火预警技术在输电线路的应用现状
国有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应用及对策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对话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