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如何度过危机
2010-05-23张丽萍
张丽萍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并且在总量上已成为继德国之后世界第四大制造业国家,为我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然而我国的制造业的长期处在产业链最低端,金融危机的暴发更使中国制造业雪上加霜,如何使中国的制造业走出低谷,重新成为经济新动力成为我们探讨的新问题。
关键词:中国制造;危机;产业链;产业升级;转型;创新
30年前,我国靠自己的劳动力优势,资源优势和土地优势,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代工制造业的转移,曾繁荣一时。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曾为中国经济动力引擎的代工制造业,已风光不在。在涨薪潮,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等诸多外部环境变化下,中国的制造业正走到十字路口,成本升高、利润缩水使得中国的制造业步履维艰。另外,全球金融危机在度过2009年各国的经济刺激、复苏期后,正面临二次探底。适逢欧债危机爆发,出口风险再次不断累积、叠加。
一、中国制造业面临困境
1.加薪潮
长期以来,中国出口重地——珠江三角洲的制造商一直忍受着薪资上涨:自2001年以来,最低月薪已上涨逾一倍。过去10年期间,中国实行了31年之久的独生子女政策的滞后效应,导致20岁至39岁年龄段人口减少逾五分之一,这部分人口是制造业劳动力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大规模刺激支出使得中国经济没有受到出口滑坡的最严重影响:累计数据显示,自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的净就业创造略高于2%。研究机构香港环亚经济数据公司(CEIC)的数据显示,这些效应相互结合,令劳动力供求比率首次出现不平衡。在执行新的最低工资之前,制造业工资已较2009年水平出现两位数涨幅。
2.原材料涨价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的GDP,CPI出现双增长,
导致PPI增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涨。另外由于股市、房市的利空,导致流动性过胜,大量的游资流入到原材料领域,也使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还有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也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
3.出口退税的调整
2010年6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自7月15日起,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涉及钢铁、玻璃、农药、橡胶等四大类406个品种。由于工人涨薪,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导质出口退税成为中国制造业最大的利润来源,这次国家调整出口退税,主要是为了抵制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性企业产品的出口,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际上,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已成为政府促进产业升级,控制“两高一资”的手段,同时也用作调节出口减少顺差的工具。
4.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开始,人民币一直保持着持续的升值势头。2010年6月19日,央行宣布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开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随后两周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0.7%。人民币的升值直接造成以国际化定价的产品售价的降低,造成利润的下降。
以上这四点原因使处在产业链低端靠廉价劳动力价格取胜的低附加值的制造业面临最严峻的考验。如何使我国的制造业突出重围,成功转型是我们当前面临时的重要问题。
二、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当前所面临的困难
分析制造业的活动过程,可以分解为原料生产、产品设计、各级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销售、零售等连续环节。而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却是在价值最低的原料生产环节。由于原料生产环节要求低,竞争充分,主要靠节省原料成本来获利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优化每个制造环节,让整个供应链流程事先一体化,并持续更新换代,就成为现代制造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
1.推进制造业的升级
长期以来,制造业长期处在产业链低端,通过低廉的劳动力,土地资源和我们环境换来了中国制造业的繁荣,但随着这些原料成本的增加以及汇率变动和国家政策的调整,使得制造业的利润空间已经到达极限,企业生存受到威胁。企业如果想要得到持续性发展,必须打破只依靠原料生产环节盈利的模式,应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坚持不懈的进行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
2.推进制造业转型
中国的制造业大多以代工出口为主,由于金融危机,使得国外的市场衰退,消费能力下降,再加上国外的贸易壁垒,订单大批量减少,大批的企业不得不转向内销。这就意味着制造业应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代工制造业向品牌制造业转型。而对于钢铁、汽车、电力、纺织、轻工等行业则应加快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压缩高消耗高污染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
3.西部地区承接制造业的转移
利用国内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区位差异,引导制造业从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向西部地区迁移。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人力,物力,以及土地资源的优势已经不存在,而我国西部见则不存在这些问题,并且随着国家政策向西部地区的倾斜,我国西部地区对于制造业已经越来越有吸引力,制造来的迁移也成为中国制造业生存下来的方式之一。
4.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
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科技资源的开放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强对基础科学以及前沿技术研究的扶持力度,加大对新技术研发的补贴力度。选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集中优势科技资源,突破产业共性技术瓶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工程应用。以高校为依托,实行产研结合。引入风险投资,将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以资本为依托的技术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过渡。
三、结语
尽管把中国制造真正改变为中国创造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坚持不懈的提高并掌控自己的核心技术、促进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推动加工贸易实现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发展,中国制造才能走出低谷,重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郎成平,《郎成平说:产业链阴谋》2009年3月
[2]中国经营报《中国制造何处去?》201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