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4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0-05-22陈利欣多力昆新疆油田公司明园职工医院乌鲁木齐市830000
王 炜,陈利欣,多力昆(新疆油田公司明园职工医院,乌鲁木齐市 830000)
近几年来,药品不良反应(ADR)越来越被重视,监测工作效果越来越好,包括抗菌药物、其它类西药、中成药等均有ADR报告。为了解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更好地开展ADR监测报告工作,现笔者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6月间发生的ADR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6月住院患者伴发的ADR报告共241例,按患者情况、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在241例ADR报告中,男性114例,女性127例,各占总人数的47.30%和52.70%;年龄最小者11岁,最大者78岁,41~60岁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Tab 1 Distribution of patients’gender and age
2.2 引发ADR患者的给药途径分布
在241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204例,口服23例,各占总数的84.65%和9.54%。引发ADR患者的给药途径分布见表2。
表2 引发ADR患者的给药途径分布Tab 2 Distribution of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2.3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241例ADR报告中,抗菌药物168例,占总数的69.71%;中药注射剂31例,占总数的12.86%;调节电解质等液体制剂21例,占总数的8.71%。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见表3。
2.4 引起ADR的抗菌药物种类及构成比
在241例ADR报告中,抗菌药物168例,占69.71%;其中口服给药21例,占12.50%;静脉滴注给药147例,占87.50%。以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引起的ADR较多,与这些药物应用较多有关。引起ADR的抗菌药物种类及构成比见表4。
2.5 ADR因果关系评定与程度
采用国家ADR监测中心的ADR因果关系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其中,肯定72例,很可能53例,可能106例,认为无法评价的6例,认为可能无关的4例。按照药品说明书和《新编药物学》(第16版)所记载的ADR内容筛查,确定为新的ADR者12例;严重ADR者11例;一般ADR者218例。
表3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Tab 3 Category and constitution ratio of ADR-inducing drugs
表4 引起ADR的抗菌药物种类及构成比Tab 4 Category and constitution ratio of antibiotics involved inADR
2.6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分布
在241例ADR报告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首位,为50.92%,以皮疹多伴有瘙痒为主,这可能是易于观察和感觉所致;其他如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损害各占15.75%、13.55%、12.09%等。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分布见表5(因部分药品引发ADR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故总例数>241例)。
表5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分布Tab 5 Organs and systems involved in ADR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2.7 引起严重ADR的药品、例数与构成比
在241例ADR报告中,严重的ADR报告有11例,占4.56%,涉及药品6个品种。引起严重ADR的药品、例数与构成比见表6。
表6 引起严重ADR的药品、例数与构成比Tab 6 Number and constitution ratio of ADR cases and related drugs
3 讨论
从性别、年龄分布来看,药品引起的ADR可发生于任何性别与年龄段中,显示ADR发生的普遍性,中老年人群ADR发生率相对较高,提示中老年人用药应警惕,加强用药监护;女性ADR发生率高于男性,与女性身体耐受性差、敏感性高有关[1]。
在不同的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发生ADR的频率最高,因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同时,静脉注射液的pH值、渗透压、药物微粒、药物配伍、温度、给药速度、放置时间等因素均可诱发ADR[2],所以,药物应首选口服给药,尽可能少选静脉给药方式。
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多,这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有极大关系。临床医师因担心感染,用药疗程、用药剂量普遍偏长偏大,引起ADR的发生率较高,故临床必须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对不合理用药积极干预[3]。
ADR报告中,皮肤及其附件的反应因最易观察,故报道最多,所占比例最大,因此在用药期间密切仔细观察患者皮肤变化,有利于及早发现ADR,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对症治疗,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ADR。
中药注射剂近几年来ADR报道见多,与其使用量增大有关。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复杂,药品检验和质量控制较难,引发ADR较多[4],用药中应加强剂量、给药速度、联合用药等方面的控制,加强用药ADR监测,防止ADR发生,应严格按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谨慎、规范、对症用药。
我院报告的严重ADR有11例,占总数的4.56%,较国家ADR报告中心制定的30%标准相差较大,这与医师用药比较谨慎、对严重ADR认知还不够、对上报存在心理畏惧等有关。
我院ADR监测主要以各临床科室为主,各治疗护士为责任人,护士长负责本科室ADR的观察、汇总、上报至医院ADR负责人,同时医院ADR负责人在病区巡视、辅助并指导监测工作,使临床ADR的发现、采取措施和上报及时,从而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1]杨 雅,何菊英,夏培元.242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9,6(1):30.
[2]王 俊,王 奕,程 鹏.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4):338.
[3]陈伟民.医院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J].药物警戒,2006,3(2):103.
[4]杨 勤,范岳邦,臧云吉,等.雅安地区11家医院99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9,20(18):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