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王”的竞争策略:独辟蹊径种山葡萄
2010-05-14王文
王文
1985年时,29岁的张树和开始种植食用葡萄,到90年代中期,面积由3公顷发展到15公顷,品种多达20余类,实现年销售额70多万,利润将近50万。到1997年的时候,葡萄价格一落千丈,一公顷卖7万多元的葡萄跌到2万多元,刚够成本,已无利润空间。此时,他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转向,二是引进食用葡萄新品种。种了12年的葡萄,张树和清楚,引进食用新品种,几年之后还会再次面临同样的困境,转向也不可能,12年的付出,葡萄是他的事业,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怎样才能独辟蹊径,避开竞争激烈的食用葡萄市场呢?他苦思冥想。
不久,他听了齐国力教授的保健报告,说中国纯正的葡萄酒比较少,基本都是由酒精、糖精、香精、水配合成的“三精一水”葡萄酒。这个市场刚刚起步,未来非常有前景。张树和下定决心,要种优质的葡萄,酿造高品质的葡萄酒。正好这时,在吉林、黑龙江两省近20年的生产栽培试验,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出了双红杂交葡萄。张树和马上到集安考察。他发现,该品种适应性与抗病性较强,植株生长势强、产量大,果实呈蓝黑色、味道酸甜,酿出的酒呈宝石红色,清澈,果香明显,口味舒顺,浓郁爽口,余香长,典型性好,正适合酿造葡萄酒。
2002年,他引进了双红葡萄苗。两年后,葡萄结果了,当年产量是3万斤。2005年,葡萄总产量达到10万斤。当张树和对下一季的葡萄产量充满期待时,中国的锄草剂更新换代。东三省大面积爆发嘌呤公害。锄草剂中的嘌呤物质把葡萄都熏干了,张树和的双红葡萄颗粒无收。
双红葡萄无疑已经不适合再继续种植。针对嘌呤公害,张树和选择了新品种左优红。它有双红的所有优点,只是成熟期比双红晚9天左右,刚好能躲过除草剂带来的危害。同时,它的含糖量、产量都要高于双红,是酿造高档红酒的好原料。
为了保证葡萄酒的绿色、环保、优质,张树和把葡萄基地从伊通水泥厂附近迁移到了郊区,那儿两面环山,无大气污染,正适合种植葡萄。
从1995年开始酿酒以来,张树和除了加白砂糖来提高甜度,绝不添加过任何发酵剂、防腐剂和澄清剂,自然就不会存在二氧化硫、硫酸亚铁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酿葡萄酒要两次发酵,第一次是7天左右,第二是15天左右;葡萄大概要装到容器的70%:如果装的过满,发酵时所产生的大量的二氧化碳,会使葡萄汁变质。盖子的密封也是有讲究的,密封过紧,可能会胀裂;密封过松,葡萄会缺失发酵过程中需要的氧气;温度上,第一次发酵时,要保持在25℃-28℃度,每天搅拌两三次,保证上下层葡萄温度一致,否则,上下层葡萄温度相差超过7℃,发酵的葡萄就会变坏,第二次发酵时,温度要控制在18℃,否则葡萄酒容易变质。
2009年,他选出16000斤葡萄,酿出120000斤优质葡萄酒,这样的出酒率,是其他葡萄酒厂难以达到的。因为过硬的酿造技术,张树和的葡萄酒口感纯正、味道鲜美,非常畅销。把葡萄酿成酒,利润率提高了4倍。
现在,张树和已经着手自建葡萄酒厂,同时继续大力种植左优红和冰红葡萄,保证酿造出更高品质的葡萄酒。
专心致志种了26年葡萄,在葡萄界,张树和小有名气,很多葡萄基地都想请他做技术指导,除了自己经营葡萄园,还是内蒙古赤峰市一家葡萄基地的技术指导。因为张树和嫁接的葡萄苗成活率高,很多葡萄基地都愿意到他这儿来买苗,张树和每年要嫁接出售300多万棵葡萄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