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的动机

2010-05-14姜钦峰

杂文选刊 2010年8期
关键词:青州李逵好汉

姜钦峰

《水浒传》读过许多遍,每次读到朱仝被自己人逼上梁山时,总是忍不住后背发凉。

第五十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美髯公误失小衙内”中的美髯公指的就是朱仝,书上描写他“面如重枣,美髯过腹”,其实就是个山寨关公。此人原是郓城县马兵都头,专管擒拿盗贼,后因利用职务之便私放人犯,被刺配沧州牢城。

沧州知府见他一表人才,气宇轩昂,心中喜欢,于是将他留在府中,照顾自己四岁的小儿子。朱仝幸运地在知府大人家做了保姆,虽说正在服刑期间,日子倒也过得逍遥自在。不曾想,好日子没过几天,却被李逵一斧子劈掉了。

朱仝与梁山的渊源极深。他在郓城县当刑警大队长时,私放了不少人犯,先后放走了晁盖、宋江、雷横等朝庭要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假如没有朱仝,就不会有晁盖、宋江领导的梁山事业。如今兄弟落难,梁山好汉焉能坐视不理,于是军师吴用亲自率领李逵等人下山,秘密潜入沧州,准备迎朱仝上山入伙。

哪知朱仝根本不领这份情,说什么也不肯上山落草。人家另有打算:“一年半载,挣扎还乡,复为良民。”人各有志,本来不必勉强,但是李逵为了断其后路,一板斧把那个四岁的孩子劈成两半。孩子是朱仝带出来的,如今人没了,朱仝走投无路,只好长叹一声,被逼上梁山。

简直不可思议,梁山“好汉”为达目的,连自己兄弟都可以栽赃陷害。这也就罢了,一个四岁的孩子就这么无辜地送了性命,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这算哪门子“好汉”行径!提到这段,不少人都指责李逵嗜杀成性。其实李逵只是个执行者,奉命行事而已。当朱仝指责李逵滥杀无辜,要跟他拼命时,李逵大怒道:“晁、宋二位哥哥将令,干我屁事!”李逵口无遮拦,不小心说出了真相。此次行动确实是有计划的组织行为,梁山“好汉”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有什么不妥。

同样的手段也被用来对付霹雳火秦明。梁山“好汉”攻打青州时,秦明不幸被俘,宋江等人用甜言蜜语进行策反,劝他入伙,不料秦明坚决不从。于是宋江叫众人将秦明灌醉,然后派人假扮秦明,连夜带兵攻打青州府,沿途故意烧杀抢掠,杀死无辜百姓不计其数。青州知府不知有诈,一怒之下把秦明一家老小全部杀光,并拿秦明妻子的首级示众。秦明百口莫辩,有家不能归,只好上山落草。

行走江湖靠的就是义气,梁山“好汉”虽然无法无天,但绝不能容忍无情无义,然而当他们亲手陷害兄弟时,却觉得名正言顺,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梁山上竖起了一面杏黄旗——“替天行道”。有了这个伟大的动机,梁山“好汉”的一切行为都获得了道德豁免权;有了这个伟大的动机,区分正义与非正义的唯一标准,就是对梁山事业是否有利。凡是对梁山有利的,都是正义的事业,绝对不容置疑;凡是反对梁山的,就是反对“替天行道”,全体共诛之。

为什么宋江不以陷害兄弟为耻,反以为荣?因为他在为梁山网罗人才,是为了发展壮大梁山事业,手段虽然下三滥,但动机是高尚的。与这个伟大的动机相比,任何人都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任何牺牲都是必要的、合情合理的。因此,朱仝和秦明即使遭受迫害,也不能怀恨在心。四岁的小衙内、秦明的一家老小、青州不计其数的无辜百姓,都应该理所当然地为它殉葬。

古往今来,任何伟大的动机,都要以口号的形式昭告天下,“替天行道”就是梁山的口号。遗憾的是,越是动听的口号,可信度往往越低。

口号是用来喊的,最要紧的是响亮动听。至于能不能执行,要不要执行,则是另外一码事了。能说的往往做不到,能做的往往又不能说,谎言越大越有人相信。宋江深谙此道,于是扯起了“替天行道”这面大旗,受骗的不只是大宋百姓,还有那帮跟随他的生死弟兄。李逵就是典型的受害者,他从未怀疑过梁山事业的正义性,以为砍人就是替天行道,结果不幸沦为杀人机器。

要做官,杀人放火等招安,这才是宋江造反的真实动机。即使宋江与朝廷对抗,也不过是为了多拿筹码,捞取更大的官职而已。军师吴用一语道破天机:“杀得他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时方受招安,才有些气度。”替天行道,不过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忽然想起弗里曼的话:“世上只有伟大的动机,没有伟大的人。”

【原载2010年第12期《领导文

萃》】

题图 / 圈套 / 巴·毕力格

猜你喜欢

青州李逵好汉
不打不相识
好汉一个半
像好汉一样
访青州李清照归来堂
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
浅述青州文化的历史渊源
50年后仍是一条“好汉”!
《水浒传》所反映的酒俗及其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史籍正误二则
简论青州出土造像的艺术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