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和谐社会 赋予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内涵

2010-05-14王中海

价值工程 2010年4期
关键词:和谐社会群众文化内涵

王中海

摘要:本文试图就构建和谐社会赋予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内涵及新职能、新任务做一些思考、研究,以利于实际工作。

Abstract:The thesis makes some researches on the new connation, new function and new task that the constructing of the harmonious society has given to the public cultural work, and these will be beneficiary for the practical work.

关键词:和谐社会;群众文化;内涵

Key words:harmonious society;public cultural work;connation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107-01

1 构建和谐社会,应具有和谐的群众文化理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出发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既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又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客观要求。这将使全体人民获得了一个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各级群众文化部门、群众文化单位和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必将按照和谐社会的内涵和要求,举全系统之力来创建和谐的群众文化事业,推出和谐的群众文化举措。而要完成好这一新使命,最首要的则应使全体群众文化管理者和专业人员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有关要求,进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群众文化工作新理念。笔者以为,应掌握以下几方面最基本的常识:

一应了解和谐社会的历史渊源。据《左传·襄》载:“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这应该是中国出现“和谐”的最早记载了。此后,从《礼记》中提出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近代的《天朝田亩制度》和《大同书》,都未中断过这种追求。在西方,从古希腊哲学家到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全世界和谐》,一直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都明确而庄严地“提倡社会和谐”,这反映了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美好生活、理想社会的憧憬和向往,也体现了东西方进步思想家对社会形态不同程度的自觉,从而昭示了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的必然,社会发展的趋势。二应理解和谐社会的时代定义。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高度概括的论述,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和谐,又是一种有基础性、普遍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和谐。具体地说,应有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宽松民主的政治局面,应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人民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使人在公平、诚信、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中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三应把握和谐社会的根本追求。这种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社会大和谐,其总体的概念应是广义的文化和谐,但实质性的内涵和根本的追求则是“以人为本”这个大主题。即以“人”为和谐社会的主体,真正体现和实现人的价值,进而改善人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的社会地位,加强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优化人的综合素质。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亲密融洽、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而群众文化工作则是实现这种和谐根本追求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社会行为。四应通晓和谐社会的美学意韵。和谐是一种美的形态,和谐的人是美德充盈的人,和谐的社会更是美韵四溢的社会。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曾指出:“美在于和谐,和谐在于对立的统一”。德国美学家席勒也指出:“只有使人成为审美的人,才能使人得到和谐自由的发展”。试想,在和谐社会中,人民将成为境界高远、风貌全新的主体之美;人际关系将形成和衷共济、先人后己的人性之美;自然界将出现万类竞生、适者长存的生态之美;社会各界将呈现出政通人和、百业争先的国情之美;而祝捷奏凯的佳音,将是“八音齐奏”的现代“韶乐”之美。举凡诸般和谐之美,正是文化学和美学内涵中的应有之义。

以上对“和谐”与和谐社会基本常识的了解和掌握,必将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群众文化工作思路,创建和谐的群众文化事业。

2 构建和谐社会,应形成和谐的群文工作机制

一要形成和谐的群文理论。二要形成和谐的管理体制。三要形成和谐的人员队伍。四要形成和谐的工作流程。

3 构建和谐社会,应发展和谐的群众文化事业

第一,要开展好和谐的群众文化工作。使都市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乡镇文化、军旅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等各群众文化范畴均达到高度发展、整体提升的格局。在实施精品战略、整合社区资源、复壮基层文化、组织活动群体、建立培训基地、优化辅导手段、展示高雅艺术、培育高品位文化及发展互联网文化、推广高科技含量文化等各种群众文化的运作上均应达到量化与程度要求,并成为和谐群众文化的主要行为和服务内容。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上,应力求双赢和统一。使群众文化在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同时,又增强了全体国民的亲和力、凝聚力,激发了创造力,助推了和谐社会的构建。第二,要举办好和谐的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的主体内容和外在展示就是开展活动。经过全国群文系统几十年的实践和丰富,到本世纪初,全国城乡举办的大中型活动已发展到五大系列。如定期举办的各系统文艺会演、各门类文艺赛事及各类展览为常规文化活动;随时举办的示范性并以培养群众欣赏审美习俗的声乐演唱、器乐演奏、舞蹈表演及笔会、画会为高雅文化活动;把国庆、元旦、春节和“五一”、“六一”、“七一”、“八一”等期间举办的群众文化活动归类为节日文化活动;把港澳回归、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等国家与地方的各类政治性纪念活动归类为庆典文化活动;把在露天场地开展的各类大型表演、展示、歌咏等活动归类为广场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高水平、高质量举办,就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内容、种类、时间和广大群众的爱好取舍,呈现出了均衡和谐的局面。第三,要打造好和谐的品牌特色文化。人类艺术宝库的珍贵在于多姿多色、异彩纷呈,最顶级的精品如果一花独放也会有单调、乏味之感。何况各民族、各地域的珍爱、欣赏习俗有着较大的差异。这种艺术品类、形式、风格上的多元并存,就使不同民族、地域的赏析主体在品牌特色上可选其所好,也是和谐群众文化事业的重要标志。鉴于此,各级群众文化部门和单位应下大气力打造培育品牌特色文化。不仅要打造培育品牌特色作品,也应打造培育品牌特色活动、品牌特色机构团体及品牌特色人员。要通过努力,使一县一区一品变为一乡镇一街道甚至一企业一品。对有价值的项目与门类,要组织力量攻关并做大做强。第四,要创建好和谐的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和谐群众文化事业的重要工作,这是确保各项群众文化工作、活动圆满开展并具有窗口效应的群文载体。各级群众文化部门和单位应努力争取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及区域内各企业商家的资助,运用好上级的各项优惠政策,并通过各级群众文化部门的行业管理,以形成多方联动、共襄盛举的创建优势,使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影剧院、俱乐部、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及各类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等公益性、和谐性的群众文化单位成龙配套、形成体系。而各级群众文化单位还应尽快建立起优质服务、和谐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猜你喜欢

和谐社会群众文化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