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营利组织
2010-05-14刘万户
刘万户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发展的现状和内部控制。
Abstract:The thesis illustrate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ts inner control.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内部控制
Key words:non-profit organization;current situation;inner control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006-01
1 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从全球发展来看,非营利组织的兴起的必然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全球范围的国家发展危机。全球性的国家发展危机首先表现在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开始出现严重的福利支付危机,公民传统的社会福利政策遭受严重质疑。20世纪50年代所形成的提供社会福利的政府保障体系受到很大挑战,面对日益庞大的社会福利支付负担,以及不断扩大的服务需求,政府早已力不从心。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利国家的政府不得不开始寻求非营利组织的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发展危机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问题上。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经济的衰退以及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等原因,一些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为非营利组织发展提供空间,并允许它们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项目。(2)中产阶级与公民的参与意识增强。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需要有一些有创造力的人员去构建。二战后,伴随着经济工业化的快速增长,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中产阶级迅速崛起。中产阶级有强烈的民主、自由、平等以及法律意识,关心公共权力的运用,对传统政治的社会基础带来很大冲击。同时,公民在满足自我基本生活需求之后,也开始有意愿去更好地服务和参与非营利组织。
2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以民间慈善组织和志愿组织为代表的非营利组织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近些年来发展快速。以美国为例,近几十年来,非营利组织在教育系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医疗保健、文化艺术、大众传播、社会服务和公共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仅慈善机构就从大约30多万个发展至70多万个。目前大约一半的大学和医院、近2/3的社会服务机构、大多市民协会、几乎所有的交响乐团都属于非营利组织,这些组织安置了大量人员就业。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政府开始逐步摆脱“全能政府”的角色,一部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职能逐步移交给市场和社会,非营利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兴起。
3 构建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机制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科层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和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不足,但是导致市场和政府失灵的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仍然在困扰着非营利组织,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科层失灵”。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构建有效地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机制,使代理人来维护委托人的利益就显得十分重要。
非营利组织的重要力量源泉即来自于其成员的志愿献身精神,它是公益、慈善的化身,担负着人类最为神圣的事业,因此,非营利组织的任何违规行为都将会沉重打击公众的道德与信念。非营利组织滥用公共资源的恶果甚至比其他机构滥用资源的后果更为严重。所以人们对非营利组织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要求更高。整个社会和非营利组织的决策者和管理者都要注意发掘和强化非营利组织的道德资源和精神价值,以弥补单纯物质激励的不足。
非营利组织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是在非营利组织“出资人”(捐助人)、受托人与“受益人”三权分离的情况下处理好委托代理关系,构建起非营利组织所有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分立制衡机制,以防止内部人控制。这里面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规范财务会计制度。
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非营利组织科层失灵”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加重非营利组织的强制性信息披露义务。要求非营利组织及时、准确地披露组织的财务和管理状况、筹集资金的用途及使用效果、组织的目标、管理层和内部职工的薪酬等等。在这方面,政府是唯一具有法律权威强行要求非营利组织进行信息披露的组织。因此政府在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管理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
第三方独立审计、鉴定机制是帮助公众对非营利组织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价,克服专业的非营利组织与其非专业的利害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一种机制。第三方通常是指具有法定权威或较高信誉的中间机构或组织。由它们制定标准,对行业内的成员机构之工作和项目进行评审,并在此基础上确认或否定成员机构自己所作的评审结果。虽然独立的第三方审计、鉴定机构并不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直接的管理,非营利部门也不需对其给予任何关注,但许多非营利组织都自愿服从管理,因为私人捐赠者、募集资金的机构、政府部门以及媒体都使用它们的报告。总之,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市场和政府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都出现了失灵,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科层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和政府的不足,但导致市场和政府失灵的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仍然困扰着非营利组织。因此,如何构建有效地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机制,使代理人来维护委托人的利益就显得十分重要。
4 非营利组织及内部控制
非营利性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个人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用于管理控制。
5 小结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还面临许多社会问题,诸如,庞大的人口数量和不断扩大的人口规模、部分人口素质较差、仍有相当数量的百姓处于贫困状态;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落后等。这些问题不可能单靠市场或政府来解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全民的参与,而逐渐增强的民众力量将是有效参与的重要保障。在这一点上,非营利组织是最佳的选择。比如公益性社会团体中的环境保护协会、动物保护协会以及志愿者协会等,致力于人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宣传,将是一支来自民间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