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复脉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 41例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2010-05-14

世界中医药 2010年5期
关键词:复脉总苷注射剂

陈 晓 东

(山西省大同市三院神经内科,山西省大同市医卫街 1号,0370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很高。溶栓治疗被认为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受治疗时间窗的限制,大多数患者失去了溶栓治疗的机会。中医学对急性脑梗死有独到的认识和理论,不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笔者应用益气复脉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发现其临床疗效明确、副作用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急性脑梗死病例为 2009年 1月 -2009年 6月本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发病 3天内的患者,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诊断标准[1],经头部 CT或 MRI扫描证实。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72例,对照组 66例;最终完成临床观察、资料收集完整的病例为治疗组 41例,对照组58例。未能完成临床观察的主要原因包括未完成 2周治疗,中间更换其他治疗,未完成随访临床评定和实验室指标的测定。在治疗组 41例中,男 31例,女 10例;年龄 42~76岁,平均 65.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 9~28h;头 CT或 MRI示基底节区脑梗死 27例,腔隙性脑梗死 17例,多发性脑梗死 13例,小脑梗死 3例;并发高血压 21例,并发糖尿病 8例。对照组 58例,男 35例,女 23例;年龄 41~77岁,平均 64.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 10~29h;头 CT或 MRI示基底节区脑梗死 29例,腔隙性脑梗死11例,多发性脑梗死16例,小脑梗死 2例;并发高血压 19例,并发糖尿病 9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 Barthel指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2组治疗前后 NFDS评分和 Barthel指数比较(¯x±s)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益气复脉注射剂 1.3g加入 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滴,1次/d,14d为 1个疗程,该注射剂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总苷、麦冬总苷、人参多糖、麦冬多糖。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国药准字 Z33020177,规格为 10mL/支;主要成分为丹参)20mL加入生理盐水 250mL静脉滴注,每天 1次,连用2周。2组患者同时口服阿司匹林 100mg/d,未用溶栓、降纤药物。有合并症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如控制血糖、伴有高血压病者给予降压药、伴有脑水肿者给予脱水治疗等。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评估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Nerological Functional Deficitscores,NFD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实验室评估采用血液流变学、血脂、血管内皮功能指标。NFDS评分及 Barthel指数根据 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2],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检测采用美国雅培 Aerose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检测根据参考文献[3]。

1.4 疗效评定 近期临床疗效评估根据 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 NFDS标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 2周各记录 1次。临床治疗转归分 5个等级:病残程度 0级,NFDS减少 91% ~100%为基本治愈;病残程度 1~3级,NFDS减少 46%~90%为显著进步(显效);NFDS减少 18%~45%为进步;NFDS减少 <17%为无变化。在统计结果中将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合并计算为总有效率,无变化及恶化均视为无效。远期临床疗效评估根据 Barthel指数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 4周各记录 1次。

1.5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用 SPSS软件包进行处理 ,结果以 ¯x±s表示 。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 1。

2.2 2组治疗前后 NFDS评分和 Barthel指数的变化见表 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 2组 NFDS评分和 Barthel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 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或 P<0.01)。

2.3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见表 3。除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明显变化外,治疗后2周 2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对照组比较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x±s)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清 NO和 ET含量的比较(¯x±s)

2.4 2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 TC(mmol/L),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NO(μmol/L),ET(pg/mL)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有显著差别,2组治疗后血清 NO和 ET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 NO和 E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2.5 不良反应 用药后 2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适反应,2组用药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不明显,没有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途退出治疗者。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急性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有关中风的记载,始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论》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指出中风发生与气虚、血瘀有关。中医理论认为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涉及风、火、痰、瘀、虚等 5个方面,病机为诸病理因素在诱因的作用下,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闭阻致神昏、偏瘫。缺血性中风好发于中老年人,多因人至中年之后,元气渐衰,肾之精气亏损,生髓不足,髓海空虚,致使脑络中血行不畅,易发瘀阻而为中风。气虚是本病发生的根源,血瘀则是本病发生、发展的核心;热毒是中风病发病的关键和主导因素,而热、痰、瘀是热毒为害的共同病理基础;痰浊和瘀血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痰瘀是缺血性中风病邪实的主要方面,可贯穿于本病之全过程[4]。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中医学研究认为理想的治疗药物应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明显的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防止血小板聚集以及去纤、溶栓、降血脂等作用。本组试验研究表明益气复脉注射剂对急性脑梗死治疗较丹参注射液疗效更佳,益气复脉注射剂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较对照组明显。这可能是由于益气复脉注射剂具有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的紊乱,明显降低 NO和 ET的毒性作用有关。益气复脉注射剂主要含有人参总苷、麦冬总苷。研究表明,具有人参总苷、麦冬总苷多方面生物效能[5]。本研究结果提示益气复脉注射剂能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无一例出现毒副作用,是治疗和预防急性脑梗死的理想药物,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张洪,胡元元,梅元武,等.急性脑缺血老年龄鼠血清和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变化.中国老年学杂志,2001,33(5):71-72.

[4]刘强,高颖.中风病不同阶段四诊信息的指标聚类分析.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3):162-165.

[5]Mdzinarishvili A,Kiewert C,Kumar V,et al.Bilobalide prevents ischemia-induced edema form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Neuroscience,2007,144(1):217-222.

猜你喜欢

复脉总苷注射剂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龙胆总苷提取物掩味树脂复合物的制备
复脉汤治疗心脉痹阻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胺碘酮联合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复脉汤对心肌缺血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及Cx43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
白芍总苷脂质体抗肿瘤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