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萨病(中风)恢复期 60例疗效观察

2010-07-17姚哈斯

世界中医药 2010年5期
关键词:肌群痉挛上肢

乌 兰 姚哈斯

(1内蒙古卫生厅,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中山庆路,010020;2内蒙古中蒙医医院)

萨病(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难治性疾病,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萨病(中风)的患者达 200万。随着医学的发展,萨病(中风)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达 80%以上[1]。此类患者生活质量低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国内萨病(中风)恢复期治疗以单纯康复为主,开展康复与传统疗法相结合的很少,甚至有人还认为针灸会加重痉挛的出现。我们从 2010年 1月 -2010年 7月期间共对 60例萨病(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治疗及对照观察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1)符合蒙医萨病诊断[2]及西医脑卒中诊断[3],有头颅 CT或 MRI检查片及报告单;2)发病 2周 ~6个月;3)生命体征稳定;4)首次发病,除偏瘫、运动性失语外,无感觉性失语及痴呆等伴随症状;5)无明显的认知障碍并能配合的患者。

1.2 排除标准 1)有明显的意识障碍;2)生命体征不稳定或病情有继续发展趋势;3)有 2次以上发病史,且留有明显的后遗症;4)有严重的心、肺、肾功能不全;5)80岁以上体弱者;6)有溶血性疾病或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者;7)恶性肿瘤患者;8)有严重的抑郁或精神病患者;9)感觉性失语或痴呆者;10)严重的关节畸形并影响功能恢复者。

1.3 一般资料 将入选的 60例萨病(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蒙医针灸(头针行透刺针、体针行抗痉挛针、穿掌针)结合康复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 1~3个疗程。其中治疗组 30例,男 21例,女 9例,年龄 39~75周岁(平均为 65.50±6.364),脑出血 21例,脑梗死 9例,左侧偏瘫 9例,右侧偏瘫 21例,病程18~90天;对照组 30例,男 22例,女 8例,年龄 41~77周岁(平均为 53.50±2.121),脑出血 18例,脑梗死12例,左侧偏瘫 11例,右侧偏瘫 19例,病程 20~90天。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程、瘫痪侧别等无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组均做康复训练,治疗组除做康复训练外还做蒙医针灸治疗(头针加抗痉挛针),对照组只做康复训练。

2.1.1 康复训练 采用的康复训练方法主要以《神经发育疗法》及《运动再学习》技术治疗为主:迟缓期的良肢位摆放、仰卧位翻向侧卧位训练、准备坐起和站立训练、准备进行无划圈运动的步行、上肢训练、卧位起坐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痉挛期的坐位和准备坐起的训练、站起和坐下训练、站立和行走训练、上肢运动控制训练、手膝跪位和双膝跪位训练、肘部控制训练;分离运动期的改善步态训练、包括初步和进一步训练、上肢运动控制训练等。以上训练每周 6次,每天 1次,每次 45~60min。并对 2组患者进行一次简单性的运动再学习指导。

2.1.2 头针 行透刺针:顶会透后顶穴、上宇透顶会穴、颈上凹穴对刺、协日三穴或巴达干三穴相互透刺、双侧头皮运动区上点透下点。

2.1.3 体针 行抗痉挛针。1)迟缓期:取仰卧位,上肢 -强刺内侧肌群不留针,缓刺外侧肌群留针 25min,下肢 -膝以上强刺外侧肌群不留针,缓刺内侧肌群留针 25min,下肢 -膝以下强刺内侧肌群不留针,缓刺外侧肌群留针 25min。主选三角肌下穴、肘外侧穴、外茎突穴、桡中穴、腕背侧穴等、腋纹穴、肘内纹穴、髋臼穴、转子下三寸穴、臀下穴、股后穴、股骨外侧穴、腘窝上凹穴、膝上外侧穴 I、膝上内侧穴 I、膝上内侧穴Ⅱ、膑上凹穴、膝下穴、大脉穴、腘窝穴、肌腹穴、腓骨小头下穴、足上腱穴、胫腓三寸穴、距骨上穴、拇趾第一穴、足次穴、跟腱穴、常走穴(以上除特标外均属蒙医针灸穴)。2)痉挛期:取健侧卧位,上肢 -屈肌痉挛,只缓刺外侧肌群留针 25min,选肩后穴、三角肌下穴、肘外侧穴、外茎突穴、桡中穴、腕背侧穴等,如手指握拳式痉挛严重可用穿掌针;下肢 -伸肌痉挛,膝以上缓刺后侧肌群留针 25min,选髋臼穴、转子下三寸穴、臀下穴、股后穴、股骨外侧穴、腘窝上凹穴;膝以下缓刺外侧肌群留针25min,选腓骨小头下穴、足上腱穴、胫腓三寸穴、距骨上穴、拇趾第一穴、足次穴、跟腱穴、常走穴,如跖屈痉挛严重可沿胫骨缘强力斜刺内踝上四指穴或穿脚掌针。3)分离运动期:选穴基本与痉挛期相同,只是不用穿掌针和强力斜刺针;透刺针与抗痉挛针交替使用,每日 1次 ,每周 6次 。

2.2 评定方法 2组患者均于入选后 24h进行初次评定,每 1个疗程(30天)结束后再进行 1次评定,2组所有患者评定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白脉(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内容共 8项,最低积分 0分,最高积分46分。积分 0~15分为轻型;16~33分为中型;31~46分为重型。蒙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内容共 4项,最低积分 0分,最高积分 24分。0~7分为轻型;8~16分为中型;17~24分为重型。运动采用简式 Fugl-Meyer躯体能力评定法(FMA)进行评定,总分(FMA)为 226分,其中运动 100分(上肢 66分,下肢 34分)。运动积分 <50分为 I级,即患肢严重运动功能障碍;50~84分为Ⅱ级明显运动功能障碍;81~95分为Ⅲ级中度运动功能障碍;96~99分为Ⅳ级患肢轻度运动功能障碍。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5],内容共 18项,其中躯体功能 13项、言语功能 2项、社会功能 1项、认知功能 2项,评分采用 7分制,最低评分 18分,最高评分 126分。126分为完全独立;108~125分为基本独立;90~107分为极轻度依赖或有条件的独立;72~89分为轻度依赖;54~71分为中度依赖;36~53分为重度依赖;19~35分为极重度依赖;18分为完全依赖。前 2级可列为独立;最后 3级可列为完全依赖;中间 3级可列为有条件的依赖。

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进行 t检验。

表 1 治疗前后评分比较

3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入选时的白脉(神经)功能缺损,蒙医症状改善、FMA上肢、FMA下肢、FMA平衡、FMA感觉、FMA关节活动度疼痛,FIM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功能改变情况见表 1。从表 1可以看出,治疗组各症状比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对照组各症状(除上肢、感觉)比治疗前也有明显好转,P<0.05。说明 2种方法都有疗效,治疗后 2组各症状改善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上肢、感觉功能恢复疗效明显。2组 FMA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无明显好转的原因可能是样本含量太少,导致标准差大或初、末期评定时由于患者感觉障碍导致疼痛积分的偏差。

4 讨论

萨病(中风)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一直以来我们利用传统医学的针灸、按摩等疗法对萨病(中风)恢复期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6]。在此之前的研究证明,在萨病(中风)早期,即中枢休克期(即迟缓期),通过头针促进大脑皮层感觉中枢、运动中枢与同侧联合支及对侧联合支之间的联系,加速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通过体针促进反射弧的功能复苏,增强中枢与周围神经的联系,从而改善失神经支配状态。进入痉挛期后,针对萨病(脑卒中)易出现的上肢屈肌模式、下肢伸肌模式,采用拮抗肌取穴,其原理是抑制上肢曲肌群张力过高、下肢伸肌群张力过高所导致的关节挛缩状态,使神经功能的恢复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重组和可塑性原理是康复治疗的基础。研究表明,约 90%神经学上的恢复出现在脑卒中后 3个月内,早期康复可以增加运动感觉信息的输入,促进潜伏通路及休眠突出的活化[7],即神经网络的变通性——潜在通路的启用,古旧脑的代偿,对侧或同侧周边的代偿,不同感觉神经之间的功能替代等;休眠突触的可塑性——突触后结构上的突触接触点数量的改变和已有突触的功能活性变化。康复训练可提高萨病(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此外,早期康复训练可杜绝或减轻废用综合征的发生,如压疮、关节挛缩、肩痛等[8]。本研究中,治疗组对萨病(中风)恢复期白脉(神经)功能缺损,蒙医症状改善、躯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尤其上肢,感觉功能恢复疗效明显。2组 FMA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无明显好转的原因可能是样本含量太少,导致标准差大或初、末期评定时由于患者感觉障碍导致疼痛积分的偏差,故以后应加大样本含量,进一步观察研究。综上所述,在萨病(脑卒中)的治疗中,注重蒙医针灸治疗,使其有机的与现代康复训练相结合是有必要的。

[1]戴红,王威,于石成,等.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致残状况及对社区康复的需求.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6):344.

[2]明干.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下卷)[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

[3]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王玉龙.康复评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181-187.

[5]纪树荣.实用偏瘫康复训练技术图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8:73-76.

[6]明干.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下卷)[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712.

[7]商晓英,刁凤英,吴世杰.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和针刺治疗的疗效分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2):109.

[8]朱镛连.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328.

(2010-07-22收稿)

猜你喜欢

肌群痉挛上肢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核心肌群
——稳定身体的“磐石”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