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理论在治疗压疮中的应用
2010-05-12冀爱萍
徐 健,冀爱萍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乏营养,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的寿命不断延长,与此同时,老年卧床病人在增多,由于家庭护理不当,来院病人中部分已形成Ⅱ期或Ⅲ期压疮。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加速创面愈合、缩短疗程,对密闭式湿润疗法和传统疗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4例(55处)均为我院2007年3月—2008年9月收治的住院病人,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55岁~92岁,平均76岁;根据《护理学基础》中的压疮分期标准,Ⅱ期压疮31处,Ⅲ期压疮24处;压疮发生于骶尾部、股骨大转子外侧、足跟、髂骨外侧、外踝等处。
1.2 方法 将44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Ⅱ期压疮16处,Ⅲ期压疮13处;对照组22例,Ⅱ期压疮 15处,Ⅲ期压疮11处。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压疮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1 治疗方法
1.2.1.1 观察组 采用湿性疗法。首先全面评估病人压疮情况和全身状况,然后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Ⅱ期直接贴敷美皮康;Ⅲ期在创面上涂美清佳清除坏死组织,再将美皮康覆盖在上面,根据渗出物的多少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1.2.1.2 对照组 采用传统治疗方法。以2%碘伏消毒创面和周围皮肤,Ⅱ期进行烤灯照射;Ⅲ期应用外科方法清除坏死组织,用雷夫诺尔纱布贴敷,再用纱布覆盖固定。
1.2.2 护理
1.2.2.1 重视预防 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使病人舒适,注意减轻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防止摩擦力和剪切力对皮肤的损害。
1.2.2.2 变换体位 定时变换体位,2 h~3 h翻身1次,骨隆突处和易发生压疮的部位贴安舒妥预防。
1.2.2.3 增进局部血液循环 病人变换体位后对受压部位先用热水擦洗,再以少许50%红花乙醇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1.2.2.4 改善全身营养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鼓励病人多进食,加强饮食护理,以增强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必要时给予高营养液、氨基酸等补充营养。
1.2.3 疗效判断 治愈:局部组织完全修复;显效:创面缩小;有效:分泌物减少,创面无扩大;无效:创面扩大或无变化[1]。
2 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压疮治疗效果比较 处
表2 两组压疮治愈时间比较 d
3 讨论
3.1 湿性伤口愈合机制 ①促进生长因子释放、刺激细胞增殖:大量的研究发现,创面的湿润环境有利于保持细胞的活力,创面渗出液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以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含量显著高于开放伤口[2]。②湿润环境可加快表皮迁移速度:湿润环境的愈合速度要比暴露伤口的干燥愈合环境速度要快一倍。③增强白细胞功能:密闭的环境有效隔绝外界细菌的侵入,防止感染创面细菌传播而导致的医院交叉感染。同时,该环境的渗出液中含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甚至其活性与血液中是相同的,有利于增强局部杀菌能力。④低氧/无氧、微酸的愈合环境: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提高创面环境的氧浓度能加速上皮化率和增加胶原蛋白的合成。20世纪80年代这一观念受到挑战。实验表明,组织培养基中的成纤维细胞在低氧分压时生长最理想,而表皮细胞生长在氧浓度高于空气时则受到抑制;创伤边缘与中心部位之间的氧梯度能刺激毛细血管向氧浓度相对不足的伤口中心生长。密闭性敷料利用相对密封与保湿原理,形成创面低氧或相对缺氧的微酸环境能抑制创面的细菌生长、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刺激血管增生,从而更利于创面的修复[3]。⑤酶学清创的愈合环境:在密闭的湿润环境下渗出液释放并激活多种酶以及酶的活化因子,这些酶和密闭性敷料本身能促进纤维蛋白和坏死组织的溶解,有效地发挥酶学清创的作用,同时纤维蛋白本身反过来又可作为某些炎性细胞的趋化因子,激活生长因子分泌和活性,以加速创面的愈合作用。⑥避免神经末梢暴露于空气中,减轻疼痛。
3.2 湿性敷料
3.2.1 美清佳 20%氯化钠水凝胶,可以软化清除细菌和干性坏死组织,使用方便,不含防腐剂,仅用于坏死组织,不可用于新鲜肉芽。
3.2.2 美皮康 为自黏性软聚硅酮敷料。结构共5层:最外层的聚氨酯能防水防渗漏和细菌感染;内层的带有网孔的软聚硅酮为接触伤口层;中间的吸收层包括吸收层、散布层和高吸收水分封锁层。软聚硅酮黏着伤口周围干燥易损的皮肤,在伤口周围创造了密闭的环境;伤口渗出物通过软聚硅酮渗透到中间的吸收层,最外层的聚氨酯背衬可使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出去。软聚硅酮层更换时不会有残留,更换省时且干净;顺应性好,可减少伤口再次损伤和疼痛,在使用过程中感觉舒适;美皮康垂直吸收,伤口洁净,能快速促进伤口愈合且能保护伤口正常皮肤,防止浸渍。
3.3 传统换药方法的不足 传统换药致伤口脱水、结痂,会阻碍表皮细胞迁移,因为细胞的迁移主要从创缘开始,而结痂迫使表皮细胞的迁移绕结痂皮下,从而延长了愈合时间[4]。纱布敷料不能保证伤口的温度和湿度,敷料与创面粘连,更换敷料时再次形成机械性损伤,不能有效阻止细菌侵入。
综上所述,使用湿性愈合理论对Ⅱ期、Ⅲ期压疮进行换药护理的方法优于干性换药法,不仅能缩短病人康复的时间,减少其痛苦及费用,同时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1]徐德宝,谢似平,范庆辉,等.湿性医疗技术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21):75-76.
[2]谷延敏,牛星焘,陈东民,等.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变化的临床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01,17(1):52.
[3]李亚浩,蔡文智,王秀岚.密闭性敷料的研究和展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3):106-108.
[4]万德森,朱建华.造口康复治疗与实践[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