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临床症状及心理状况的影响1)
2010-05-12王美峰张红杰
王美峰,林 琳,林 征,张红杰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病人具有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餐后饱胀感、早饱、上腹痛和(或)烧灼感的症状,排除可能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和代谢性疾病[1]。据报道,每年人群中20%~30%长期或反复发生消化不良症状,约半数人群曾在其生命的某一时期因消化不良症状而就诊[2,3]。有研究表明,FD与心理病理学因素相关,可与精神疾病同时发生,尤其是与焦虑相关性甚高[4]。本研究通过对FD病人综合干预,有效地改善了病人临床症状,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RomeⅢ诊断标准[1],选择就诊我院胃肠动力中心的FD病人95例,其中男29例,女66例,年龄16岁~78岁(44.36岁±14.96岁),随机选择59例病人行综合干预。
1.2 方法
1.2.1 综合干预
1.2.1.1 健康教育 结合本组病人个体情况,协助病人建立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科学地增加日常活动量。建议病人生活规律,戒烟,禁止过量饮酒,少吃刺激性强和生冷食物。
1.2.1.2 心理干预 ①支持性的心理治疗:与病人建立平等的关系,每日1次与病人交流20 min,采取“关心”而不是“治疗”的态度,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仔细观察病人情绪动态变化,了解病人的真实心理动向,给予适当的安慰和保证,争取病人的信任。②认知行为干预:应用自我调节理论帮助本组病人和家属正确认识 FD,解释FD的病因、特点、症状、与器质性疾病所致消化不良的区别、预防、应对方法及FD治疗进展的相关知识。应用认知行为理论,让病人自己认识和找出不良想法、感觉和行为,充分了解应激、情绪、症状之间的关系,辅导他们进行自我的心身调养,从而改善自身已经根深蒂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使其向更为理性的方向发展。③社会家庭支持:与病人家属、朋友和同事等沟通,鼓励其为病人提供精神或物质支持,鼓励家庭成员支持病人治疗,以乐观的态度、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感染病人,提高病人心理应对水平。指导病人乐于接受亲友、同事可能提供的关心和帮助。
1.2.1.3 胃肠起搏 胃肠起搏治疗是一种胃肠生物电反馈治疗方法。治疗前向病人解释胃肠起搏治疗的目的、方法及预期效果,强调此项治疗无创伤、无痛苦,缓解病人恐惧心理,讲解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取得病人配合。取仰卧位,清洁皮肤后,将起搏电极放置病人胃窦、胃体在体表投影处。设治疗时间每次30 min,频率3/min,选择治疗幅度以腹部贴电极处皮肤轻微针刺感或烧灼感为佳。每次训练30 min,每日1次,每个疗程10次。
1.2.2 临床症状评分及疗效评定标准 分别对以下症状进行评分:餐后饱胀感、早饱、上腹痛、烧灼感4项。评分标准:无症状,计0分;偶尔出现症状或症状很轻,计1分;症状较重,但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计2分;症状严重,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计3分。记录干预前后积分变化。干预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计算有效率。有效率计算方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疗效很好:有效率>75%;疗效好:有效率为51%~75%;疗效一般:有效率为25%~50%;疗效差:有效率<25%;其中疗效很好与疗效好为显效;疗效一般为有效;疗效差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2.3 心理状态测评 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用于评定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情况[5]。将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干预前后评分进行对照比较,并与我国常模作对照分析。
1.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综合干预对FD病人临床症状的影响 综合干预后,显效47例(79.7%),有效5例(8.5%),无效7例(11.9%),总有效率为88.2%。干预前后FD病人症状积分的比较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FD病人症状积分的比较±s) 分
表1 干预前后FD病人症状积分的比较±s) 分
时间 例数 餐后饱胀感 早饱 上腹痛 烧灼感 总积分干预前 59 2.16±1.04 0.98±1.14 1.07±1.15 1.53±1.23 5.62±2.66干预后 59 0.86±0.85 0.33±0.69 0.43±0.62 0.72±0.81 2.34±1.99 t值 9.441 5.35 5.444 5.696 10.785 P <0.01 <0.01 <0.01 <0.01 <0.01
2.2 综合干预对FD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
2.2.1 干预前所有FD病人心理状况与中国常模测评结果的比较(见表2)
表2 干预前FD病人与中国常模测评分值的比较±s)分
表2 干预前FD病人与中国常模测评分值的比较±s)分
组别 SAS SDS例数 得分 例数 得分FD病人 95 40.6±10.4 95 48.9±12.1中国常模 1 158 37.2±12.6 1 340 41.9±11.6 t值 7.83 5.25 P <0.01 <0.01
2.2.2 综合干预前后FD病人SAS、SDS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综合干预前后FD病人SAS、SDS评分比较±s) 分
表3 综合干预前后FD病人SAS、SDS评分比较±s) 分
时间 例数 SAS SDS干预前 59 38.5±8.9 48.0±10.5干预后 59 33.6±8.3 45.2±11.8 t值 3.90 1.23 P <0.01 >0.05
3 讨论
3.1 综合干预对FD病人临床症状的影响 FD病人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餐后饱胀感、早饱、上腹痛、烧灼感。通过健康教育指导本组病人有效的自我照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给予病人支持性的心理治疗、认知行为干预和启动社会家庭支持系统,缓解病人负性情绪;通过胃肠起搏仪,在病人体表相应投影部位释放一定的电刺激,使胃肠电活动产生跟随效应,恢复正常胃电节律和波幅的,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和胃肠起搏治疗相结合,从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进行综合干预,病人临床症状显著改善,4项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均有显著降低,有效改善了病人的临床症状,显效者79.7%,总有效率为88.2%。
3.2 综合干预对FD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 国外学者研究表明,FD病人中最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焦虑、抑郁和躯体化[6]。Aro等[7]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 1 001例FD病人研究发现焦虑水平和FD症状显著相关。本研究也表明,病人存在显著的焦虑、抑郁心理。因此,对FD病人的治疗和护理,不能只注重生理的康复,还需重视心理的康复。本组研究将心理干预和胃肠起搏结合,在治疗过程中关注FD病人存在的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鼓励病人采取乐观、积极的态度,以加强活力、促使社会功能恢复并保持精神健康,使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积极应对疾病,有效地缓解了病人的焦虑情绪。
4 小结
4.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健康教育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综合干预的基础,有利于病人透露与疾病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信息。Orem[8]认为,护理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服务,在可能的情况下,对个体或社会团体进行自我帮助或提供护理照顾。通过对病人的健康教育,改变的不单纯是病人的生活方式,而是通过主动、热情、真诚的关注和沟通,指导病人有效的自我照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如对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感、早饱症状的病人指导其避免摄入能诱发症状或产气过多的食物如红薯、土豆等;对主要表现为上腹痛、烧灼感等症状的病人劝其避免咖啡、巧克力、酸性食物及暴饮暴食,睡前勿进食,餐后保持直立。由于大量脂肪、蛋白质均不利于胃排空,故应少量多餐。指导其每天填写病人日记卡,记录每日餐后饱胀感、早饱、上腹痛、烧灼感等症状的频率及严重程度,动态观察改善情况,增加治疗信心;分析症状与饮食、用药、生活方式、应激事件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是症状的诱因,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4.2 做好心理干预,缓解负性情绪,将心理指导贯穿在胃肠起搏治疗中 由于FD病人往往不能准确理解自身症状的良性特征,在产生有病的观念后,因为本身较高水平的精神心理异常和不恰当的应对方式,常顺着疑病感觉※加重焦虑抑郁※加重躯体化症状※加重选择性感知※加重疑病心理的恶性循环,从而造成症状顽固性,影响病人治病的信心。因此非常重视FD的心理干预,在病人进行胃肠起搏治疗期间,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对病人采取针对性的支持和认知行为的心理治疗,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的性质,反复强调FD症状的良性特征,向其介绍成功治疗的病例,恢复康复的信心,缓解负性情绪,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有效地改善了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促进病人的全面康复。
[1]Tack J,Talley NJ,Camilleri M,et al.Functional gastroduodenal disorder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466-1479.
[2]Agreus L,Svardsudd K,Nyren O,et al.Irritable bowel sy ndrome and dyspepsia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overlap and lack of stability over time[J].Gastroenterology,1995,109:671-680.
[3]Koloski NA,Talley NJ,Boyce PM.Predictors of health care seeking for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nonulcer dyspepsia: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symptom and psy chosocial factors[J].Am J Gastroenterol,2001,96:1340-1349.
[4]Tack J,Bisschops R,Sarnelli G.Pathophy 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J].Gastroenterology,2004,127:1239-1255.
[5]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75-578.
[6]Sandra B,Timothy GD.Functional dyspepsia:Are psychosocial facto rs of relevanc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17):2701-2707.
[7]Aro P,T alley NJ,Ronkainen J,et al.Anxiety is associated with uninvestigated and functional dyspepsia(Rome III criteria)in a Swedish population-based study[J].Gastroenterology,2009,137(1):94-100.
[8]O rem DE.Nursing Concepts of Practice[M].New York:McGraw-Hill,1991:13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