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昆舞中点线面的运动方式

2010-05-10

艺术百家 2009年7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

古 心

摘要:本文以点、线、面的运动方式为侧重点,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剖析昆舞中的“点”、“点与线”、“点与面”、“线与面”以及“点、线、面”的运动方式,了解昆舞的风格、韵律与审美。并以个人亲身体验,深层次地将昆舞与其他舞种运动方式的异同所带来的风格上的差别进行比较,提出一些个人的认识和看法,为4-后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昆舞、掌握昆舞做出一个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昆舞;点;线;面;运动方式;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187-03

饱蘸江南古风又具人文意绪的新品——“昆舞”,在苏州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壤中诞生了。昆舞创始人马家钦是这样定义昆舞的:“昆舞就是姓昆的舞。就是提炼昆曲基因,与时代审美相结合,用意念引领而行的舞蹈。昆曲是最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文化特征,柔、顺、典雅。所以昆舞也应该是柔和、含蓄的”。昆舞主张“先立脑、后立身”、“以意为帅”,然后身体从之;运动时“意念”领引,让身心一体。对于昆舞的这种运动特点,我个人把它看作是“以点带面”的运动方式。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身体运动方式都存在点、线、面的关系,也正是这些点、线、面之间运动关系的不同处理,才会出现不同的运动风格。点、线、面就是这样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组合成各种各样的视觉形象,千变万化的视觉空间。怎样把这些基本元素有机地组合起来,让它们凸现内在的张力,如何利用点、线、面的不同搭配,营造出昆舞所要求的风格、韵律与审美,如何让这些机械的点线面活跃起来,展现自己特有的质感,不同风格的舞蹈会有各自的处理方式。昆舞将点、线、面的身体运动方式进行细微的设计,产生出强度、力度、幅度、角度、速度等千变万化的既符合昆舞规范,又适应训练需要的表现形式,从而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运动形式和多样化的和谐统一,并在众多舞种中独树一帜。

一、点的运动方式

我们知道舞蹈是通过形体运动表达人的情感的一门艺术,也是空间与时间紧密结合的一门动的视觉艺术。昆舞也不例外,所以我认为要想认识昆舞,了解昆舞,只有对昆舞做出准确的判断,才能更深层次的认识、总结出一系列规律性的问题。对于昆舞的运动方式,有了科学、准确的进行分析,才能够认识昆舞的形式、特征、风格韵味的本质因素,并从昆舞的运动方式中找出特征,进行比较,寻求规律。才能使我们对昆舞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首先我们来看昆舞对27点的运用。宇宙空间中存在着26个点,当初武季梅就是运用空间这26个点创立了《定位法舞谱》,她是通过对人的形体运动基本规律的“发现”进行科学的研究,提出了“人体形体运动基本规律”的理论,即:“人体是在三种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盼球体内进行形体运动的”。三个空间球体是:“空间球体”、“人体自身整体球体”、“人体自身部位球体”。其实昆舞中的27点,我们也可把它看成是一个空间球体,因为“零点”到26点之间的连线,线与线之间形成45度夹角,正是这种角度的构成,形成一个空间球体。中间的“零点”就是人体在空间中所占有的位置(这是昆舞提出的一个新的点位),并且这个空间球体和武季梅的“人体自身部位球体”是一样的,人体和球体是同步运行的。不同的是变方向时“人体自身部位球体”上的点和人体同步。而昆舞变方向时,空间球体上的点位不变,人体在变。总而言之,点、线、面构成了昆舞空间的三个要素。我们可以把“点”“线”“面”和“空间”这几个概念和相关的规律推而广之。在课堂上,可以将27点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或演出排练中。平常都将舞台或练功房的八个点看成是实在的八个方位点。这样如果人站的位置不同,朝向就会出现偏差。既然我们把昆舞中的27个点看成了空间球体,我们就用空间概念去考虑这个问题,看成只有一个空间球体与人单一关系,这样在实践中便于运用。那么我们就将实在的八个点看成是空间球体垂直地面的平面圆上八个点,因为空间球体是和人体同步运行,所以无论是在练功房、舞台还是在广场上,再多的人他们不管站在什么位置,方向都会一致。昆舞中许多单一练习中都运用了这种方法。例如:原地“转”是以脚去找方向的点位,上身保持连绵不断地旋转,用这样的方法,无论旋转多少圈,方向都是一致。另外手位练习,无论是单手还是双手的推拉以及莲花式手式,同样运用了这样的方法进行训练,使得千变万化的手位得以整齐划一。其实昆舞在训练中特别强调点,可以说心中无点,是无法进行训练的。但在运动中却是看不到点的痕迹,正是这种点的特殊处理和严格要求,昆舞的训练才更加严谨规范,所呈现出的形式美感也就愈发精致和与众不同。

二、点与线的运动方式

寻找动作理念和运动方法,是昆舞本体构成的核心。都说审美决定运动方式,昆舞运动思维的核心是以零点作为动作的起始点寻求其质的规定性,这也就决定了它的运动感知方式。昆舞中的27个点,构成的空间球体,使上肢的训练从180度半球扩展成360度的球体空间占有。其中手位练习,背推、背拉尤为明显。它是以零点为中心,放射性推向26个点推出,从零点向26点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我把它比做“太阳”和“光芒”。“零点”是“太阳”,通向26点的线就是太阳放射出的“光芒”。也就是说,从“零点”到26个点,一定是直线运行,否则就失去昆舞应有的风格和韵味。另外在“零点”与26个点之间的线上我们把它看成有着许多的点,掌背推拉的过程中,手掌的运行路线就出现两种轨迹,一种是直线运行,一种是以线上点为圆心曲线运行。在意念转换训练中顺点的转换练习,不管是原地的还是行进的都是曲线运动。不过无论身体还是手位,不管是线上,还是点上运行时都无停留痕迹。由此可以看到,昆舞和其它中国古典艺术一样,都遵循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圆融周游”、“气道曼生”的延绵不止,内在构造的和谐如一。正是这些点与线之间的运动轨迹形成了昆舞特有的韵味。也充分体现了昆舞风格特点中的“连”和“圆”。这种点、线的处理方式,使昆舞凸显个性,在形态特点、韵律特征、风格特性上也充分显现出昆舞的排他性。前面提到昆舞中的点是藏而不漏的,我把它比做是那种旋转不停地钟表秒针,把每个时间点都隐藏在圆形轨迹之中。这一点与古典舞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古典舞身韵在表演上是运用气韵来引领身体动作的,它在运动方式时总是有外化的“气口”表现,就像唱歌时中间的换气。我把它比做老式钟表的秒针,运行时总是“嘀哒、嘀哒”地有短暂的停顿。许多人认为昆舞沿用了昆曲中的“三小”为风格,来规范它的美学指向,我的看法有所不同。戏曲中的身段,特别是上身动作,都是以肘为轴,即使有意念放射,动作的质感也是小而收。而昆舞27点的运用,点与线运动方式的独特设计,已将韵律中的“延”充分显现,也正是这个“延”将昆曲中的小变成了昆舞中的大。27点的运用,也使得昆舞的舞姿完全脱离了戏剧那种小而收的审

美意识与动作设计。如昆舞中“意念”的极至练习,它是将外延的动作送到极致。其实就是这些点与线运动方式的不同处理,使昆舞“小中见大”,既与戏曲在韵律上有相同之处,又在风格和审美等诸多因素上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三、点与面的运动方式

其实昆舞的形式美是和其它舞蹈艺术共同具有普遍特征的。但是,不同的舞种,其表演程式的严谨规范化程度是不尽相同的,特别是点、线的特殊运动方式的不同处理,所呈现出的形式美的精细程度与其它舞种相比都是有很大区别的。昆舞中点、面之间运动关系的处理我认为是心中有点,以点带面的运动方式。所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昆舞是以“意念”引领的运动方式,例如:步伐练习中,所有行进中的步伐均以意念引领“零点”带动身体而运动。我们将古典舞身韵中的上身练习与昆舞上身韵律练习做个比较,古典舞身韵有腆、冲、靠、移、含的上身韵律练习,单从古典舞身韵元素的这些字面上就不难看出它在运动时强调的是点的运行,因而会有前腆时出现挺胸塌腰的体态,而这正是昆舞最忌讳的体态。所以昆舞的坐姿韵律练习强调的是以点带面,上身不管是前倾还是后倒都是自然状态下以点带面的运行。在这点上也是昆舞与古典舞最大的区别之一。昆舞也有和古典舞身韵相同之处,例如:女子横向拖步和女子圈圈步练习中,强调零点的继续横向移动,所以有旁腰的体态体现。也可以说,昆舞补充了古典舞训练内容。其实从一定程度上讲,昆舞的上身运动方式和芭蕾相近,它们都是以点带面的运动方式。芭蕾上身也是整体前倾,没有翘屁股的体态。昆舞这种严格的程式规范,使得它具有了高度的形式美感。昆舞用以点带面的运动方式的特殊设计,加之舒缓、安徐、娴雅和均衡节奏的处理,充分显现出昆舞“连”的质感。

四、线与面的运动方式

昆舞讲究“限制中的自由”,那么怎样更深层次地理解和体会这“限制中的自由”非常重要,如果体会不到,就会出现气息总是提在胸上,使得双肩过分用力,看上去上身呆板,很不自如,特别是脖子会形成前伸僵硬的状态。通过课堂的实践和体验,我是这样理解“限制中的自由”的:将人体看成是一个十字坐标,十字坐标的中心交点就是人体的“中心点”。关键是这个“中心点”的位置处在身体的什么部位更为合理,因为它要引领人体运动的走向,不管是跳、转还是翻,这个“中心点”总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这个“中心点”应该在人体腹部。这一点也是和武季梅《定位法舞谱》中的理论相通的。那么,昆舞中的“零点”我把它看成是坐标纵轴上的一个点。“中心点”运动势必带动坐标上的任何点在运动,同时带动身体整体运动。所以出现了这种以线为轴带面运行的特殊运动方式。当然针对“零点”这只是我个人的体验和看法,这种观点是否准确和科学还需更深层的探讨和研究。昆舞中上身要变换方向时,我都把它看是以坐标纵轴为轴心上身整体转动,而不是以肩带动身体的转动,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否则就会出现拧肩或掏肩的姿态。男子走步训练中也有同样的情况出现,如果强调用肩带动转体就会出现翠转肩,因而就失去了昆舞“顺”和“连”的质感。由于对形式美的标准和要求有所差异,所以说不同的舞种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美感和不同的体态,昆舞讲究的是“顺”和“连”,所以其中的这种线与面的运动方式的处理,也有别与其它舞种。

五、点、线、面的运动方式

其实前面解析的点、点与线、点与面、线与面的运动方式中,已经存在着点、线、面的运动方式了,为了更便于它们之间的连带关系的解释,才将其分开一一剖析。特别是舞蹈这种空间艺术,身体的运动是离不开点、线、面这三个元素相互连带关系的运动方式的。我们用武季梅《定位法舞谱》中的“三条线”来进一步说明。

1小腹——上身——头部

2小腹——上身——大臂(左、右)——小臂(左、右)——手(左、右)

3小腹——大腿(左、右)——小腿(左、右)——脚(左、右)

从上面的三条线不难看出人体骨骼相互间的依托关系。这种以小腹为中心放射性的连接,无疑会产生一动俱动的运动形式,从而可以肯定的说人体运动时点、线、面的连带关系从始至终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在运动中,不会是这三个元素单一进行运行,而是连带关系共同一起或同步、或先后的运动方式。例如:在蹲的练习中,有前、旁腰的前倾姿态。它的点、线、面的运动方式是以“中心点”为圆心,以坐标上的纵轴线带动上身整体(面)向前或向旁倾斜。在昆舞整合动作训练中,这种点、线、面的运动方式的关系运用更加突出。如走步加手位练习,它是将手臂的点与线的运动方式和身体的点与面的运动方式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昆舞特有的点、线、面的运动方式。这种特有的运动方式,转化为可感知的外部仪态、风姿、形貌,从而达到外形结构之美、内涵意境之深的和谐统一。并传达出昆舞特有的柔婉细腻、清逸典雅的艺术神韵。

综合上述:我们从这些点、线、面的运动方式中清晰的辨别出昆舞的基本体态,昆舞中所有动作的“起法”以及手臂的推与拉,膝关节的屈与伸,四肢和躯干的纵与横,步法的进与退,形体造型的高与低,动作幅度的大与小,动作的动与静,动作节奏速度的快与慢等都将隐含其中的外型结构之美与内涵意境之深的中国文化味道与独特风格的审美特征充分显现,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完整形态。正如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个性体现着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昆舞是舞蹈艺术大家庭中的一员,它首先有着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写意性、节奏性等舞蹈艺术的共同特征,遵循着舞蹈艺术的普遍规律。同时,“意念”领舞的个性彰显和这些点、线、面的运动方式的独特处理,使昆舞拥有了其它艺术都无法取代的艺术品格。认清这一品格,无论对教师的教授,还是对学生的学习,都是有益和必要的。因为只有较为清晰和全面地认识它、了解它,才有可能更好地掌握它、表现它、欣赏它、传承它和发展它。当然昆舞还在发展阶段,好多训练内容还在不断地进行修整,不断地研究开发。我个人认为昆舞要求发展,就必须调动爱好昆舞人士共同参与研究,只有以集体的力量共同探索,昆舞才能更好的开发并不断地发展。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
国内主旋律真实改编商业电影的艺术特征探究
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与传承发展研究
电视摄像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分析
北海与上海两地水彩画比较研究
以《美丽的磨坊姑娘》为例小议声乐套曲的艺术特征及价值
对话凡高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