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柯达伊大众音乐理论研究

2010-05-10

艺术百家 2009年7期
关键词:音乐艺术民族性声乐

董 灵

摘要:20世纪之初,匈牙利出现了一位伟大的音乐理论和教育家柯达伊,他在当时匈牙利音乐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音乐属于全体人民”,“我们必须将广大群众引向音乐”的观点,并将这一观点作为全民化音乐教育思想的基本宗旨和主要核心,贯彻始终。“全民音乐教育观”作为一种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强调音乐教育应该普及到每一个人,从更深层次阐释了音乐的社会意义和人的主体发展途径。本文将从全民音乐理论简述、全民音乐的文化属性、全民音乐的教学实施这三个方面着手简要分析柯达伊的全民音乐理论。

关键词:全民音乐;民族性;音乐艺术;声乐;歌唱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158-03

柯达伊说:“匈牙利的古典音乐迄今只能体现在我们民间传统的几千首曲调之中。这些曲调在目前是匈牙利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它们不仅具有民间意义,而且是更具有民族意义的一项财富,因为它们属于全体人民。如果我们以严肃的态度去追求一种有机的音乐文化,就必须使它们尽快地为全民所占有”。柯达伊的大众音乐理论首先是以民族性为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柯达伊形成了一整套关于音乐本体、音乐功用和音乐教育方面的理论,本文将结合匈牙利的现实简论柯达伊的大众民族音乐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的形势分析此理论在中国的可行性。

一、大众音乐理论简述

柯达伊说过:“只有我们自己歌唱是没有价值的,两个人一起唱会更好,逐渐地越来越多,成百上千的人一起唱,直到我们成为一个伟大和谐的音响,我们可以说:整个世界更美好了”。

20世纪初的匈牙利,由于受奥地利殖民统治的影响,国内民众普遍接受的是德奥的文化和影响,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音乐处境尴尬。再加上一战的战败,国内经济、文化都相当落后,经济衰败,人民生活贫困,国民素质较低,音乐艺术领域更是一片萧条,音乐教育水平极差,“不仅是人民群众,甚至中产阶级也不懂得记谱。”“成百万人沦为乐盲,不幸成为最贫乏音乐的牺牲品。”“单音歌唱几乎是唯一的音乐表现形式,它通过口头而流传”,甚至出现了“节目越有价值,音乐厅的听众越少”的情况。

柯达伊认为“音乐属于全体人民”,“我们必须将广大群众引向音乐”,并将这一观点作为全民化音乐教育思想的基本宗旨和主要核心,贯彻始终。“全民音乐教育观”作为一种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强调音乐教育应该普及到每一个人,从更深层次阐释了音乐的社会意义和人的主体发展途径。他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种基础教育懂得音乐语言,提高素质。

柯达伊从最大多数人的发展来关注音乐教育,认为“音乐不能成为少数人独有的财产,而是应该属于每个人,这是最高的理想”针对当时社会上的持反对意见的音乐家,柯达伊曾经告诫,音乐不是少数贵族的享受,不应该忽视或者否定平民对音乐的权利,音乐是人类精神力量的源泉,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应该努力使它成为大众的财富,被普遍的接受,并对他们的发展发生作用。

音乐教育全民性的教育观念表现在柯达伊的音乐教育的目的上。柯达伊关于学校音乐教育目的的论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教育必须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2、音乐教育必须从早期开始。3、音乐教育必须围绕民族精神的培养这一原点。

从这些目标的制定上,我们可以看出柯达伊强调,音乐教育的首要和根本目标是人的教育,而不是音乐家的教育。普通音乐教育更要把握这个原则,将普通教育定位在面向全民的音乐教育,教育者不应以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为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不应该成为少数人独有的财产,而是应该属于每个人,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应该使它成为一种公共财产。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所想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明确的,那就是以民族音乐文化为音乐母语,加强基础音乐教育,让音乐属于每个人,从而提高全体国民的音乐文化素养。

在“将广大群众引向音乐”的核心理念的指导下,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不但重视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更注重更多的普通国民的音乐素质教育的完成。他认为音乐教育不能只是针对培养少数专门音乐人才而展开的,而应面向匈牙利的全体国民,使全体公民都掌握音乐知识,成为有较高音乐修养的音乐会听众。他希望通过音乐的普及教育使匈牙利民族不再把音乐功利化,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是看成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成熟而健康的音乐文化素养,提高匈牙利国民的文化修养。

由于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在匈牙利的普及,使他的全体国民从小都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无论是作为未来的音乐家,还是普通听众,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都要受到系统的科学的音乐培养,他们有着共同的音乐基础乃至文化基础。这就保证了匈牙利国民整体较高的音乐素养,为匈牙利音乐文化的振兴准备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柯达伊的整个音乐教育生涯中,他实际上是在教育整个匈牙利民族如何去“歌唱”,他毕生所追求的就是使音乐属于每个人,通过音乐的影响,使他的人民更有文化艺术修养、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高尚。

二、大众音乐的文化属性——民族性

柯达伊的大众音乐首先是建立在匈牙利动荡的异族统治的社会历史和由此形成的对民族音乐的呼唤上。事实上,匈牙利的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复杂社会背景和文化景观。柯达伊建立起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的音乐教育体系所面临的现状,也是其重重困难所在。随着现代社会全球化的发展,民族性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因而柯达伊教学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推行。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匈牙利是东欧的一个内陆国,在欧洲具有特殊的地位,虽然她是一个欧洲国家,但也有着深刻的东方历史渊源,在历史上有许多东方民族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因而在她的以民族音乐为代表的文明结构中,依旧可以发现东方文明的痕迹。在奥地利的统治期间,匈牙利的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奥地利化,艺术和文化也被打上了深深的德奥痕迹。当时匈牙利的大部分中上阶层接受着德国教育,他们崇尚外国文化,崇尚德奥音乐,甚至鄙视本民族的语言,不少作曲家也受此影响。上层社会纷纷接受德国教育,外国文化被视为至尊,甚至连本国的语言也遭到上流社会的鄙视。其严重后果就是,德奥文化的强势影响,使得匈牙利人忘记了自己古老的民族音乐传统,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民族音乐传统到底是什么。

正是基于对民族音乐和文化的深刻认识,柯达伊作为一个教育家和音乐家,清醒的认识到了民族音乐对于民族发展和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看到了民族民间音乐往往也是一个民族性格与文化的缩影,在本民族中很容易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所以柯达伊一直把民族音乐教育放在自己整个教育体系的首位,把民族音乐为主要教学内容。他的音乐教育思想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原则是,创造民族音乐文化的母语环境,从学校音乐教育人手继承民族音乐文化传统。这一原则也是符合世界音乐教育的价值目标的——以本国或本

民族的文化为母语来发展音乐教育。也因此在当今世界几大音乐教育体系中(德国的奥尔夫教育体系、匈牙利的柯达伊教育体系、瑞士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日本的铃木教学法、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法等),柯达伊及其主张占有重要位置。

柯达伊说:“如果我们把民族的古典文化理解为民族精神最完美的表现,那么,显然匈牙利的古典音乐迄今只能体现在我们民间传统的几千首曲调之中。这些曲调在目前是匈牙利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它们不仅具有民间意义,而且是更具有民族意义的一项财富,因为它们属于全体人民。如果我们以严肃的态度去追求一种有机的音乐文化,就必须使它们尽快地为全民所占有”。柯达伊认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凝聚的民族性格、民族尊严、民族意志,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它们不仅具有民间意义,而且是更具有民族意义的一项财富,它是属于全体人民的。

同时,在自己的创作体验中柯达伊真切的认识到,民间音乐是人民的精神食粮也是作曲家灵感的来源。柯达伊认为“民间音乐参与到音乐生活中来并给以创造性的影响这一切都是民族意志的标志是在民族中坚持其本性保持着‘文化统一的力量标志。”

柯达伊教育体系是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之上的,但并不是关起门来,拒绝一切外来音乐文化。完整的音乐思维不应该是单纯的民族音乐思维,而必须是开放性,是兼容并包的接纳一切优秀音乐文化。柯达伊强调音乐教育要以民族音乐为基础和出发点,并不是狭隘的、封闭的,而是要以民族音乐奠定坚实的音乐能力和思维,深深的扎根于民族音乐土壤之中,在这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其他民族音乐,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构建音乐素养,接受世界性的音乐文化。

三、大众音乐的实施——声乐为主的音乐教学

由于柯达伊的教育思想是面向全体人民的,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面向音乐的全民性的,希望音乐能属于每一个人。因此他总是寻求最能为大众所接受的形式,以其达到全民参与的结果,把人民的欣赏要求和接受水平作为自己的音乐教育的出发点。柯达伊认为,把大众领向音乐,最好地乐器就是人的歌喉,应该把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因为歌唱是最容易表达思想感情的音乐形式,这也是接触音乐最容易的方法。

柯达伊确立了以歌唱为基础的教育体系,是20世纪初期匈牙利贫弱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匈牙利国内因战争消耗严重,人民生活非常贫困,经济严重萎缩不发达,物资相对匮乏,社会教育更是困难重重。在这种处境下,要普及昂贵的器乐教学,要求每个学生都学器乐演奏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理智的,不符合广大国民的生活要求。

歌唱是用嗓音表现乐曲的思想内涵,塑造音乐形像的艺术。它以人的自身为音乐主体,充分利用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条件形式。柯达伊认识到,歌喉是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的乐器,因而歌唱也就成为人人都可以参与的艺术形式。所以只有采取歌唱这种音乐实践活动,使音乐借助歌喉这一有效途径普及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只有通过这一切实可靠的有效途径,使每个人的歌唱更臻于完善,使音乐深入人心,最终实现“音乐应该属于每一个人”的最高理想。

而且,从生理上说,歌喉本身就是最自然的乐器,它在对音乐的表达上是最美妙、最丰富的。歌唱也是最容易表达情感,最深入人心的音乐形式,它带给人的音乐感受和艺术体验是最直接、最真实的。所以,柯达伊认为,通过歌唱最容易接近音乐,有了歌唱在知识和技巧上奠定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够得以发展,也可以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因此,柯达伊主张把歌唱这一教学形式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和主体部分,贯穿始终,这也是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他认为,传统的以歌唱为基础的学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不在于歌唱本身,而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来歌唱。这就把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打开了歌唱教学的新形式。

柯达伊教学法依靠唱,这是所有音乐表达方式中最重要的方式。柯达伊认为人的声音是人类最方便的乐器,是人接触音乐和欣赏音乐的最佳手段。所有音乐都可归纳于吟唱。在顶级管弦乐队的最佳演出里,弦乐器和管乐器都只不过是在唱——模仿歌唱。只有把握了歌唱这个基础要素,围绕歌唱实践展开各项教学内容(包括音程、和弦的学习,旋律听写的方式),具体的音乐要素要在有表现意义的音乐整体中习得,发展学生的能力要以歌唱中的旋律分句为单位,这样就脱离了孤立的音符、节奏的机械练习,在音乐感知的层面掌握了音乐知识和技巧。

柯达伊的教育思想是以歌唱教学为基础,他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无伴奏的歌唱训练,强调尽量少用乐器伴奏,在歌唱还没有巩固之前,要避免使用伴奏。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小就锻炼出“对位的耳朵”,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他认为,钢琴伴奏犹如一根拐杖,学生独立的把握音准的能力会减弱,而且在演唱曲调时需要五度相生律,演唱多声部作品时又需要纯律,因此他不满足于十二平均律的乐器,认为十二平均律调弦的钢琴是不适合为唱歌伴奏的。

在教学中,所有的歌唱都是以无伴奏的清唱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从简单的单声部旋律到复合式的轮唱、合唱,不依赖任何乐器的伴奏。因为在初学阶段,如果在歌唱时有器乐持续地做伴奏,会造成学生的惰性,他们在器乐的引导下,不再有意识地去关注自己的声音,放松自己对的音准的要求,音乐的听觉能力、感受能力都会随之下降。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对器乐的依赖,在无伴奏歌唱时,学生就无法正确的歌唱,音准就会出现问题,歌唱也就变成了简单的机械运动。要指出的是,虽然柯达伊的教育体系是以声乐为主的,但这不意味着降低要求,相反他对音准要求十分严格。当然,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也不反对学习乐器。

四、对中国音乐教育现状的启示

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主要表现在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方面,首先是基础教育方面,建立起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体制,使得基础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普及。其次是在专业音乐教育方面,建立了一支初见成效的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引进了国外的一批先进的教育经验,这些都为中国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知道柯达伊教育体系的首要特点民族性由当时所面临的匈牙利贫弱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我们在借鉴他的音乐教育理论的时候也应该从我们目前的状况说起,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音乐教育的不足,也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首先,音乐教育相对来说依赖于比较优越的教育设施,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除了在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拥有最先进的教学设施,绝大多数地区的教育设施都是比较落后的,这就决定了柯达伊教育体系在中国的适用性。我们知道,音乐不是少数贵族的享受,不应该忽视或者否定平民对音乐的权利,音乐是人类精神力量的源泉,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应该努力使它成为大众的

财富,被普遍的接受,并对他们的发展发生作用。在《儿童合唱队》中,柯达伊客观的评述了当时的这一社会现实,并且阐述了自己关于以声乐为基础的歌唱教学的观点,“我们必须将广大群众引向音乐,一种乐器的文化绝对成不了群众文化,乐器价格已昂贵起来,一些十一至十四岁间的学生也担负起同生活斗争——早上送牛奶、送报纸以及诸如此类的工作,其收益还抵不上小提琴课或其它音乐课的费用。为了这一理由,就要剥夺他们终生的音乐乐趣吗?“你的喉咙里就有一样‘乐器,只要你愿意用它,它的乐音就比世界上任何小提琴的都要美。”事实上在现在的中国,这种理论也是适用的。把学生领向音乐,最好地乐器就是人的歌喉,应该把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因为歌唱是最容易表达思想感情的音乐形式,这也是接触音乐最容易的方法。对那些教育不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说,无须付出高昂的学习费用,这的确是一种经济、简便、易普及的群众性音乐教育形式,为生活艰难的国民创造了接近音乐,享受生活的机会。

其次,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和美学教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的体制导致了学校实用化的教育倾向,使得艺术教育和美学教育在整体教育范围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属于依附地位,人们对音乐课程的价值和目标的理解也产生了偏差。这在音乐教育中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很大的,我们知道艺术是纯粹的精神的东西,一旦用世俗的功利的眼光开看待它的时候就是实用性的了,一般来说这样的观点常常习惯于把音乐教学看作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点缀和装饰,而漠视它的审美价值。忽视它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美人格、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对音乐的爱好的兴趣的培养。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它的本质是审美的,作为教育的音乐,应该着眼在它的音乐的、审美的、艺术的特点,它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是纯粹的无功利性质的,而不是作为一种学科知识和思想道德的非音乐化的教育。音乐是发展人的灵魂、精神的手段,是任何课程都不能替代的,音乐教育应该从启发学生的音乐灵性和展示音乐的感染力人手,从音乐的艺术本体性质来着眼,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为目标来实行。

“音乐教育在学校是如此重要,甚至超过音乐本身,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在培养一个社会。”只有从我们的国情出发来,让音乐教育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们民族的音乐品质,从而提升全体国民的音乐审美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音乐艺术民族性声乐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探究锡剧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学生的音乐乐感培养策略探研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狗年说“狗”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