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无悔献石油—记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关一增压站站长刘玲玲

2010-05-03彭旭峰李天星

中国石油企业 2010年4期
关键词:长庆油田油田石油

□ 文/特约记者 彭旭峰 本刊记者 李天星

责任编辑 由然

当电焊工时,刘玲玲在中央企业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上,《让我们的青春在焊花中闪光》的演讲,场场都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当采油工后,刘玲玲在北京石油大厦举行的长庆油田油气当量3000万吨专题报告会上,《选择了石油就选择了奉献》的感人事迹,赢得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赞扬。

刘玲玲是长庆油田公司超低渗透油藏第二项目部关一增压站站长。

“你们选择了石油就选择了忠诚,选择了石油就选择了执行,选择了石油就选择了奉献。”2010年2月8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蒋洁敏到长庆油田调研时,通过数字化远程监控系统,与华庆油田、苏里格气田一线员工进行的视频通话,既是对长庆油田一线员工的真实写照,也道出了刘玲玲的心声和追求。

选择石油,就是选择了忠诚

在当采油工之前,刘玲玲曾经当过14年的焊工,与女子焊工班的姐妹们一道下江南、出阳关、上内蒙古、进陕北,参加了西峰油田、苏里格气田等重点工程的产能建设,参加了西气东输、陕京管道等重大工程的施工,焊接管线两千余公里,完成大小焊口近5万个。

18岁,花样的年华。刚当上石油工人的刘玲玲,手中的工具是电焊枪。

上班没几天,她那稚嫩的眼睛就被电焊弧光刺得又红又肿,泪流不止,疼得像针扎一样,连吃饭都摸着往嘴里送;每天穿着浑身是泥的工作服、蓬头垢面地下班回家时,总是自卑地低着头匆匆忙忙从单位家属区走过,甚至有时候会有意选择人少的路线回家,就怕被熟人瞧见。当时很多和她一块参加工作的人,都受不了这种苦,换岗的换岗,调动的调动。这时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有的劝她另谋出路,有的说一个女娃娃,干什么不行,非要干电焊工。可她就是有股犟劲:“既然干了,我就把它干好。”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她早起晚睡练习基本功。为了练好蹲功,她坚持有凳子不坐,就连吃饭、看电视、和妈妈拉家常时也蹲着;为了提高腕功臂力,她坚持每天把胳膊悬空绑上沙袋练习。经过一段时间后,她自己感觉到,当个电焊工,不仅要能吃苦,而且也要掌握过硬的技术。

1995年,刘玲玲被单位推荐到大庆接受德国国际焊接资格认证培训。对于这次外出培训,刘玲玲当做一次难得的机会。自己暗下决心:“一定不辜负单位对我的厚望,把最好的技术学到手!”

可是,到大庆后她才知道,在参加培训的60个学员里面,只有她一个女学员,而且基本上都是有着十几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老焊工,甚至有些学员已经是技师,而她却是一名工龄还不足一年的新手。

第一次模拟考试,她在班里倒数第一名。教练关切地看着她说:“小刘啊,你基础太差了,一定要加把劲啊!”听教练这么说,她感到无地自容,伤心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当时,她完全可以给自己找出一些成绩不好的借口,但她没有那么做。她心想:“我是单位推荐来学技术的,单位还等着我学好技术回去教其他工友呢,如果自己学不到真本领,有何脸面回去见单位领导和工友!”

从那次模拟考试失败开始,她就下定决心奋起直追。每天中午一吃过饭,就来到训练场加练。在学习仰焊过程中,火红的焊花溅落在脸上、脖子上,烫的她钻心的疼,可是焊缝却怎么也焊不好。教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手把手教她。谁知,一滴铁水突然掉进她的手套里,烫得她直冒冷汗,但为了不影响教练,她硬是咬着牙、流着泪,坚持把那根焊条烧完。当她脱下手套时,教练才发现她的手被烫起一个蚕豆大的水泡,感动地说:“你一定能成为一名好焊工!”

功夫不负苦心人。50天的培训结束时,刘玲玲不仅顺利拿到资格证书,而且被评为全班惟一的一名优秀学员。她的考试焊件还受到了德国监考老师的夸赞:“你焊的焊口和你的人一样漂亮,长庆的女焊工真是了不起!”

刘玲玲所在的焊工班有18名女工,都是从不同岗位转岗到一起的,那时候,就有人议论,说她们肯定干不了几天就得散伙,成不了大气候。刘玲玲是焊工班班长,能不能带好这个班,心里总是沉甸甸的。班里的王云霞,来女子焊工班之前,是一名坐办公室的统计员,刚到焊工班时,情绪非常低落,和谁都不说话,也不和谁来往,更不愿学技术。刘玲玲就主动找她交流,经常给她指导,帮她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有一次,刘玲玲在指导她进行焊件打磨时,由于打磨时间太长,她手一软,打磨机打到刘玲玲手上,当时就鲜血直流。王云霞流着泪,内疚地说:“都是我不好,害得你受了伤!”刘玲玲说:“咳!没关系,我当初学电焊时,还不如你,现在不也学出来了吗!”从那以后,王云霞非常刻苦认真,用心练习,技术提高得很快,不久就成为了女子焊工班的技术骨干。就这样,刘玲玲带领全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了人人不甘落后的气氛。

前两年,由于长庆油田产业结构调整,刘玲玲放下握了整整14年的焊枪,来到位于陕甘交界大山深处的华庆油田,投入到采油生产一线。

刘玲玲深知,现在已不是过去的“焊工状元”,而是一名采油新兵。华庆油田属于超低渗透油田,是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丰度油田,开发难度巨大,要求采油员工掌握过硬的技术和科学管理知识。“我要从一点一滴学起,练就过硬本领,用一流技术和科学管理来为油田发展增光添彩”。

进站头一天,刘玲玲主动找到技术最好的副站长黄林,拜他为师,虚心向他学习采油专业知识。从油田地质构造到油气成藏理论,从井筒管理到地面设备操作,从辨析示功图到单井、井组生产动态。她白天练操作,晚上学知识,一遍又一遍地学,一遍又一遍地练,很快就能利用数字化平台检测各油井的技术数据,进行科学的单井、井组动态分析。

从焊工到采油工,刘玲玲在采油工岗位上准确录取数据。

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刘玲玲是站长,她就是要让站上的每一名员工都成为爱油田、肯钻研、懂技术的有用之才。欧智慧是个老大姐,47岁了,文化程度低,利用数字化平台辨析油井示功图有困难,她急得直掉眼泪。示功图是反映抽油机、深井泵工作状况的图形,通过分析它可掌握油井生产动态。为使她尽快熟悉现代化油田管理模式,适应岗位需要,刘玲玲把她从巡井岗调到站控岗,一个图一个图地教,一口井一口井地分析。一个月后,欧智慧兴奋地给她丈夫发短信,分享学会辨析示功图的喜悦。

为此,刘玲玲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技术是焊花烫出来的,是泪水和汗水泡出来的,更是对亲情的歉疚换来的!”

初来华庆油田,正值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由于油田开发建设速度快,新建的房子没干透就得住进去,厨房设施没有完全配套,员工吃饭只能用电饭锅煮方便面凑合。白天,潮湿的房间四周渗水,在严寒驱使下结成一寸多厚的冰垢;晚上,经暖气烘烤,房顶冰垢融化成水珠,滴在床上、地上,阴冷潮湿,无法入睡。没有办法,只好在被子上加盖一层塑料布,防止被渗水打湿。

很快,刘玲玲和站上员工接到抢投关138-141井组10口油水井的任务。大雪纷飞,漫漫山川到处茫茫一片。车辆无法通行,她们就抬着便携式电焊机,扛着管钳、铁锹、铁镐,徒步来到5公里外的山顶井场做投产前的准备。天寒地冻,铁镐砸到坚硬的地上,震得手发麻,大家的衬衫被汗水浸透了,眉毛上结起了白霜。孙小龙手上磨起了血泡,工友们劝他休息,他硬是不肯。女工崔冬梅为了防止电焊机柴油冻堵,就脱下自己的棉工服,把油箱紧紧包裹住,自己却穿着薄薄的单工衣和大家一道紧张作业,阵阵寒风吹来,冻得她脸部抽筋,两手僵硬,但她始终坚持着。就是这样,大家吃住在井场,连续奋战两昼夜,终于提前半天完成了9口油井和1口水井的投产任务。

选择石油,就是选择了艰苦

作为一名石油电焊工,除了要掌握过硬的技术,还要克服特殊的工作环境带来的各种困难。

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油区,施工区域遍布陕北、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常年工作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奔波在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中。

那是在2000年7月,女子焊工班承接了陕北注水管线的施工任务,大家一路上有说有笑。可是到了工地上,都傻眼了,一个小小的村庄,零零散散住了五六户人家,就连她们的临时驻地也是当地村民废弃多年的土窑洞。院子里杂草丛生,小虫子满地乱爬,地上淤积着厚厚的淤泥,窑洞顶上也布满了蜘蛛网,她们来不及抱怨,只好在这孔窑洞里住了下来。以后的日子她们才知道,这还不是最大的困难,在阴雨连绵的日子,崎岖泥泞的山路阻断了交通,提前准备好的油盐蔬菜吃光了,她们只好一连几天啃干馒头或者吃“白水煮面片”,直到天晴以后,才步行几十里山路到乡村集市上去买一些生活用品。

在陕北、内蒙古的施工中,她们还曾经连续十几天喝又苦又咸、上面漂着柴草和羊粪的窖水,也经常接雨水做饭……但是,这些环境对于女子焊工班而言,别无选择!

在陕北施工的一天晚上,天下起了大雨,她们还开玩笑说:老天要给我们放假了,明天可以好好睡个懒觉。可是,没想到的是,“轰”的一声巨响,把她们从睡梦中惊醒。刘玲玲伸手一摸,感觉满身都是土,脑海里第一个反应就是窑洞塌了。她大声呼喊:“赶快跑,窑洞塌了!”她一个一个叫着姐妹们的名字,辨认着她们的声音,可是,当喊到王晓燕时,却怎么也没人答应。她的心当时就缩成了一团,原来她已经被土埋住了!她们哭喊着她的名字,拼命地用双手去刨,这时,刘玲玲真正感受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含义。经过姐妹们的奋勇抢救,终于把王晓燕从土里面刨了出来。这时男工友们闻迅赶来,她们仿佛有诉不完的委屈,不约而同地紧紧抱在了一起!

身为华庆油田关一增压站站长的刘玲玲,对工作一丝不苟。

她们雨里干、土里爬,一天下来几乎都分不出哪个是男的,哪个是女的,甚至几次发生当地老乡给她们女工发香烟的笑话。

最让刘玲玲难以忘却的是在2004年的7月份,江南大地在烈日的烘烤下,像蒸笼一样,闷热潮湿。睁开眼睛就是40℃的高温,站着不动,浑身也像浇了水,她们承担的江苏太仓西气东输工程进入了关键时期。这个地方一米以下,地水就冒出来了,管沟却是1.2米深。刘玲玲穿着雨鞋在管沟里焊接。蹲下焊时,泥水从雨鞋里灌了进去,走一步就“咕咚”两声;趴在管线上焊,泥水浸湿了前襟;侧身焊,泥水溜进了袖口,溜进了领口。一道焊口焊完了,从管沟里爬上来,拧几把湿淋淋的衣服,又穿上;倒掉雨鞋里的泥水,再穿上,又跳下了管沟。

当时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一直站在管沟上面看着刘玲玲干活。过了一会儿,她急匆匆回家拿来一把老式油布伞,撑在刘玲玲的头顶,一动不动的为刘玲玲遮挡太阳,此情此景,刘玲玲的泪水夺眶而出。透过泪水,刘玲玲仿佛又一次看到了远方的妈妈!

这次施工也让她们在千里之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不但管线焊接因为气候的变化时常发生质量问题,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返工,而且在长达3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中,大家的承受能力也达到了极限。汗水把工作服都浸烂了,姐妹们的腋下和大腿根部都出现溃烂,身上长满了痱子,奇痒无比。这些柔弱的女子,所付出的艰辛,令人肃然起敬。

艰苦的施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荣誉。刘玲玲所在的女子焊工班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

尽管做焊工时也在野外工作,但到采油队长期与荒山相伴,还是有点不适应。长庆油田所在的鄂尔多斯盆地不是沙漠戈壁,就是荒山秃岭,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当地人说:“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天上无飞鸟。”采油工说:“长庆苦不苦,每天要吃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接着补。”从山下的作业区到山上的采油小站,近则三五里,远则数十公里,运气好能搭上农民的“蹦蹦车”上山下山,有时只好靠两条腿来回奔波。

2009年隆冬,天出奇的寒冷,大地冻得结结实实。一场暴风雪又突然降临,连日大雪压断了油区一条30万千伏的输电线路,导致白153区60多口油井停产。刘玲玲带领大家会同相关单位积极抢险,恢复了生产,但这场灾害仍造成全站关134-143井组4口油井管线冻堵。刚参加完输电线路抢险任务的站上员工,又拿起解堵工具,再次投入管线解堵抢险战斗。这条管线由于距离过长,必须分段憋压,一截一截向前推进。其中难度最大的就是每隔50米要找到埋深达1、2米的管线,进行开口放空。一到目的地,大家按照各自分工,有条不紊地干了起来。在长达10多公里的输油管线上,大家在冰天雪地,在茫茫油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攻坚战”。解堵的工作一步步向前推进,好消息一个个传来。经过3天3夜的连续作业,抢险任务全面告捷。

几节小小的列车式野营房,就是采油人的家。在新井投产期间,冬天阴冷,夏天酷热,秋天潮湿,春天风沙,感觉和在野外没有两样,多舀一瓢水洗脸都是一种奢望,洗澡更谈不上。苦是苦了点,刘玲玲从内心感到,能参加西部大庆建设,是长庆这代人的幸福。立志要以前辈那种“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的气概,为建设西部大庆攻坚克难,建功立业。

刘玲玲在做先进事迹报告。

刘玲玲获得的部分荣誉称号

◎ 甘肃省劳动模范

◎ 中央企业劳动模范

◎ 中央企业“巾帼建工标兵”

◎ 全国“三八”红旗手

◎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十大标兵”

◎ 甘肃省“十大”巾帼女杰

◎ 甘肃省2007年“十大”陇原骄子

◎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

◎ 长庆油田劳动模范

选择石油,就是选择了奉献

刘玲玲也渴望和亲人团聚在繁华的城市,享受美好的生活;也渴望穿着时髦的服装,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展现靓丽的风采。但作为一名石油工人,刘玲玲的舞台就是施工现场,就是采油前线,就是采油小站,就是要坚守一线,担负“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使命和责任。

她有一个温馨的家,她也经常想多陪陪亲人,好好履行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履行一个女儿对父母的孝心!可是,她做不到,特殊的工作性质使她和亲人聚少离多,有时候不得不在亲情和工作上做出痛苦的选择。

刘玲玲的丈夫也是一名电焊工,他既是刘玲玲生活上最贴心的人,又是工作上的好伙伴,夫妻俩虽然在两个单位工作,一年同时回不了几次家,但是他们一旦聚在一起,倒是很少说家务事,更多的是在讨论技术上的难题,相互切磋,共同提高。2004年,夫妻俩一起参加甘肃省百万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分别获得第三名和第四名的好成绩,夫妻双双被甘肃省评为“技术能手”。

随着生产管理日趋完善,一线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家感到了温暖和舒心。但恶劣的自然环境仍然是最大的考验,大家说在采油小站,最难受的是寂寞,最高兴的是倒休。

在长庆生活基地,有一座“施工归来”的雕塑,表现的是一线归来的采油工张开双臂,准备拥抱久未见面的年幼孩子的感人情景,这正是长庆一线员工聚少离多、为油奉献的真实写照。每次走过这个雕塑,刘玲玲都感慨万千。她也是个母亲,每次上前线,刘玲玲都是让婆婆先把孩子借故带出去,再匆匆忙忙奔离家门,生怕听到孩子揪人心肠的哭喊。每次回家,刘玲玲都三步并作两步,恨不得一下子飞到家,尽快见到孩子和亲人。

与刘玲玲朝夕相伴的姐妹们,个个都有为油奉献的感人故事。在站控岗倒小班的女工张海兰,儿子出生6个月,就送回湖北老家,4年只见过孩子5次面,加起来还不到两个月。今年春节,年迈的公公婆婆领着孙子,从老家赶到陇东庆城的油田驻地,想让孙子见爸爸妈妈一面。当张海兰喜出望外准备下山时,却又赶上新井投产。直到投产完成,她赶到驻地家中,已是大年三十。来不及换工衣的张海兰,一把把儿子搂在怀里,看了又看,亲了又亲。好久,孩子才怯生生地叫了一声“妈妈”,抱着儿子,张海兰鼻子一酸,激动、难过的泪水滚滚而下。大年初五,她又赶回了工作岗位,公婆当天带着孩子踏上了回湖北的路途。

石油工人经常是三四个月见不到家人和孩子一面,明红霞的一番话,道出了一个母亲守望石油的内心世界。她说:“寂寞的时候,我就织毛衣。有人说我爱织毛衣,其实我是靠织毛衣来寄托对家人和孩子的思念。每当空闲织毛衣的时候,就想想孩子是不是长高了,毛衣袖子是不是短了,领口是不是小了,边织边想,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了下来。”

对此,刘玲玲动情地表示:“虽然我们失去了平常人应该享受的生活乐趣,但我们却得到了平常人得不到的幸福。这个幸福就是工作上的快乐、事业上的成功。”

一个故事浓缩一段历史,一段历史传承一种精神,刘玲玲深深明白“选择了石油就选择了奉献”。在长庆油田,有数万名员工奋战在生产一线,他们和刘玲玲一样,有的夫妻齐上阵,有的会战父子兵,经常是几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古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当代石油人为了实现3000万吨,甘愿守望荒原,舍小家、顾大家,无怨无悔地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长庆、奉献给了所钟爱的石油事业。

猜你喜欢

长庆油田油田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我国海上全新“绿色油田”建成投产
长庆油田节能技术研究
我国海上油田新发现
奇妙的石油
长庆油田设备再制造又创三个国内第一
海底油田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掘金油田环保
长庆油田的环保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