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培智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0-04-22戴秋琳

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 2010年3期
关键词:培智课程标准概念

戴秋琳

《新课程标准》指出: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就是要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学生的经验联系起来,打破学校与社会的隔离,提高学生手脑并用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实践是一种尝试、一种体验、一种应用。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就必须从现实生活、有效课堂和操作活动的立体式参与中去把握。

一、现实生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源泉——充分挖掘生活素材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将培智学生学习的数学定位为实用数学,旨在强调数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与培养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相匹配,因此必须体现生活化、实用性。

1.寻找生活原型。《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数学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有专家把小学数学称为“街头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从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用发现的眼睛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和“影子”。

2.变抽象为事实。数学概念一般比较难教学,教师如能利用熟悉、具体的生活经验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就能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概念。如:教学“体积”这个概念时,概念中的“空间”、“物体占空间的大小”等内容对培智学生来说非常难以理解,在教学时,我注重设计一些“数学事实”来帮助学生理解,加强学生记忆。①用手摸一摸自己课桌的空抽屉,理解“空间”的含义,再把书包放进去后再摸一摸,让学生感觉。此时学生会说“空间变小了”。为什么空间变小了,使学生理解“物体占空间”。②抽屉里只放一个文具盒,再摸一摸,觉得与刚才放一个书包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使学生理解“物体占空间的大小”。通过以上摸一摸,比一比,议一议,学生会发现书包与文具盒占抽屉的空间有大小之分的事实,在此基础上建立“体积”概念,就容易多了。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促使学生将知识学习与生活实物建立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二、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重视学习方法指导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做到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变“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就必须把握教学规律、用活教材。叶澜教授认为:教学活动应该让每个参与活动的学生人人都能够唤起内在的激情。故而,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紧密联系培智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切实尊重培智学生识记慢、遗忘快、再现困难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感知、体验等方式调动培智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与活动。

1.运用直观演示。在教学中十分重视直观演示,让学生通过眼、耳、口等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来感知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是促进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激活多种感官。《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提倡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猜测、分析、归纳”过程中的应用数学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激活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实践活动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战场——提供亲身体验平台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应赋予学生更多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有句名言说得好:“你听到的,将会忘记;你看到的,将会记住;你做过的,你将学会。”这里强调的就是在实践中亲自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知识技能目标,还突出过程性目标,即通过学生“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过程来提升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能力。通过培养实践意识、实践能力、实践精神,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1.亲手制作学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如:在“时、分、秒”的教学中,涉及到时间这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和进率的计量单位制,是培智学生非常难于理解的。教学前我先让学生动手制作钟面,在老师的帮助下感知将圆等分60份的方法,并要求学生依照时钟,每5格标注一个数字。动手制作钟面,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时间概念表象,让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升华、思维发展、学法领悟和意志磨练等综合素养都在实践中达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经历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学以致用,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感知、思维、记忆获得的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以形成相应的能力。如: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我开展了“学做小小营业员”活动,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做营业员,一组去购物,使学生在买卖的游戏中认识元、角、分的关系。在学习“认识图形”后,也组织学生开展“拼图设计”活动,使学生用所学的图形拼出不同图案。

总之,培智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也是对他们进行缺陷补偿的过程。通过数学教学可以实现以生活为依托、以课堂为载体、以实践为第一的教育理念,它能让学生感到数学不是枯燥无味,而是鲜活生动,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而且在数学活动中,不仅克服了培智学生的惰性思维,还进一步增强了勤于动脑、乐于参与的学习热情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培智课程标准概念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幾樣概念店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