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会学生反思提高学习效率

2010-04-22葛健

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 2010年3期
关键词:所学课题学会

葛健

反思是指对自己思维和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数学作为一门思维训练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内容而忽视教学行为,致使学生做了大量的数学题,也学会了一定的解题方法。至于学会了什么、如何学、学得怎样自己却知之甚少。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数学的主动学习者和行为者而不仅仅是数学事实和数学步骤的了解者,那么我们就必须去做有助于学生反思能力提高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在教学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感悟,在感悟中学数学,提高学习效率。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呢?反思学习从哪些地方入手呢?

一、反思课题,寻找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通过复习来引入课题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还会采取很多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无论怎么样,这样做的结果是新知与旧知的关系是由老师来寻找的,学生并没有主动去寻找这种关系,而且他们也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复习旧知识。为此,我们很有必要指导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检经验来反思课题,主动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学习的目标,指导自己的思维指向。培养学生看到课题后能主动自我提问,“课题与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这些知识我还能记得吗?”“从课题我们能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知识呢?”一般来说,学生看到课题总是能想到些什么的,刚开始,学生的联想可能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能达到老师所希望的那样,但老师应该慢慢地加以引导,随着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学生对课题的反思不仅能让学生反思学过的知识,还能使学生的思维指向要学习的目标,久而久之,学生对课题的反思就有目的、有方向、也有价值。

二、反思教材,在阅读教材中感知要学会什么

许多的研究都表明: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核心。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数学老师虽然不反对这一观点,但是却不能很好的重视教材的阅读,而是过多的重视题目的讲解。其实,我们应该明白数学教材比语文教材更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复杂性和综合性,重视阅读数学教材,有利于学生感知教材,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基于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学生在阅读数学教材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需要合理的联想和想象,需要对知识经验进行回顾与重构,要在阅读中意识到知什么,疑什么,由此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反思能力。反过来,学生的反思能力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我们必须明白:教材是给学生看的,而许多课堂上老师都没有让学生看书的环节,学生不是“读书”而是“听书”。很多人只要求教师钻研教材而不去强调学生去钻研教材。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对教材的阅读从低年级开始就要训练。低年级的小学生阅读教材是有一定的困难,老师要有耐心,必要时要带着学生一字一句地读,该想的要让学生去想,该做的要让学生去做,遇到学过的要给学生留下相对时间,遇到难点要让学生多读两遍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空间。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抓住重点字词句,抓住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很多有识之士都这样去做,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都重点布置自习教材的任务。让“学”走在“教”的前面,这样虽然所花的时间一样多,但“先学”比“后做”的效果好。

三、反思过程,明白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也不同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类,即概念课、计算课、解决应用题。不同的类型,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也是不同的,那么学生反思的问题也是不同的。

在计算课中,学生反思的问题主要是:①我能正确运用法则计算吗?②计算法则的关键是什么?③运用法则时最容易在哪个环节出错?④我能不能出符合法则的计算题?在上计算课时教师不能花太多的时间讲算理,这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应该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去体验法则,反思算理。

在应用题教学中,学生反思的问题主要有:①已知什么?要求什么?②已知量和要求量之间有什么关系?③解决题目要几步?④解这个题目的关键是什么?⑤这道应用题是什么结构?我能不能编一道呢?在教学时,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应道学生去反思,学会反思的方法与实现反思的手段。

在概念题教学中,学生反思的问题主要是:①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概念?关键词是什么?②我能不能举出符合概念的例子?和不符合概念的例子呢?③这个概念和学过的概念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大量的例子,通过正反变式的方法使学生理解这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

四、反思结果,知道自己学了什么,会了什么,应该采取什么策略

其实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对结果的反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课堂学习的反思,二是对解题结果的反思。

对课堂学习的反思经常是老师包办代替,即使不是这样,学生的反思只是从表面上反思学会了什么,很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不明白的东西。这样的反思是肤浅的,不深刻的。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指导其解决问题的途径(看书,问老师或同学),在学生提出超越所学知识的时候,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通过查阅资料,力求解决。

反思结果其实是在对所学知识的再一次反刍,是在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对学习结果想办法佐证的过程。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反思学习结果。可以指导学生自我提问:①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②我有什么地方不懂?③我做的相关练习对不对?④所学的知识和哪些知识有联系?有什么联系呢?⑤对所学的知识有什么想法?想到了什么?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教”的方法,了解“教”的过程,在这样的方法与过程中反思“学”的方法与策略,实现学与教的统一,使师生之间在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中高度协调,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所学课题学会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非所学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