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衔接幼儿数学与小学数学教育

2010-04-22祁加萍

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 2010年3期
关键词:大班应用题幼儿园

祁加萍

幼儿园大班的各项教学工作要为小学一年级工作做好准备,一年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始,是幼儿园大班学前教育的继续发展与提高。因此,学前教育与小学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两者关系处理得如何,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否能够得到和谐的发展及教育质量的高低。如何使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升入小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使之过渡、衔接得合理、科学、恰当,确实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教师要熟悉掌握过度阶段的教学特点

1.熟悉幼儿教育要求。教师要熟悉大班的数学教材和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学前数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了解学前数学教学中教师难以把握的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注意了解和掌握大班儿童在学习数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处理和解决。

2.熟悉小学教学要求。作为幼儿教师也要熟悉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了解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经常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联系与沟通,特别是要认真钻研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熟悉教材的内容,掌握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的内在联系,以便做好衔接工作。

3.熟悉教材教法。做好对幼儿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和教法的研究工作,掌握儿童的认知水平与现有的学习方法,对其心理特征一定要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的放矢的衔接好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

二、教师要提高认识加强各个方面的衔接工作

1.衔接教材。大班教材内容包括物体的分类、排序以及量的比较,20以内的数认识,相邻数序数、单双数,10以内数的组成、分解、加减运算,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看图口编应用题教学,认识几何形体、时钟、等份、认识人民币等。而小学一年级内容包括:1~20以内数的基数、序数、相邻数、单、双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加法、减法的初步认识,应用题教学等。从教材内容来看,我个人认为幼儿教材的编排上存在着数学知识重复的问题,容易使儿童易失去对学习的新鲜感,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编者在教材方面做好几方面衔接:①对直观图求和实物运算向抽象的数学运算的过渡。在分类与计算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后,由儿童自己动手,由易到难,分类训练,使儿童构建一个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思维结构。在掌握分类关系的时,渗透连续再分的思维,有意识的训练儿童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示推理的初步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做到实物分类操作、图示操作、数的分解组成操作,数的计算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建立数的分解组成与相应的计算之间双向联系。②把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到文字叙述的应用题过渡。在应用题教学中,帮助幼儿在教师的实物演示,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说出计算式和解答结果。按照教师示实例,口头防编相似题材内容的应用题,进一步防编不同题材内容的应用题,培养幼儿从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初步抽象能力。训练一式多题的口编应用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衔接教法。幼儿园教学突出数学与生活相联,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玩中有学,以玩为主,寓教于乐。小学教学也是直观又形象,学中有玩,玩中有学,以学为主。一年级的教学方法,是在幼儿园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强数学思维的培养,小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有意识减少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成分,逐渐转换为以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延长了教学时间,适当地延长上课的时间,使之接近小学,并注重适应能力的培养。

3.衔接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习的效率与成绩,幼儿园学习习惯一时难于适应小学数学学习新要求。幼儿是以玩为主,不留作业,也不考试,儿童感到轻松愉快,没有分数压力。而小学的学习科目多、考试多、作业多,有成绩的考核,儿童一时很难适应小学学习新的要求,能否把学习方法的衔接好,关系到幼儿今后的发展,培养儿童的适应能力,这样才能使幼儿由“学会”变为“会学”,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努力做到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

4.衔接教学管理。幼儿园进入大班后期,我们要科学制定出与小学一年级初期差不多的生活作息制度,以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时间的过渡,可以适当增多课时,可以由每周原来2节数学课增加到每周4节,教学时间由每节30分钟增加到每节35~40分钟。其次是加强儿童认识活动区域以及活动角色,使数学教育活动体现合理性。教师要精心布置和组织活动区数学环境,使数学活动正常的进行。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才能学到与发展相适应的有关经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发展。儿童的动作技能、情感和社会性才与社会相适应。最后,将数学教育渗透到其他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材料和情景,利用各种教育活动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培养儿童积累数学知识和情感体验。

总之,在幼儿园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应引导学前儿童逐步完成。由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以及心理和生理上的过渡,切实做好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还要不断加强学习以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提高数学教学的艺术和能力。教学中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引领学生去经历和再创造,感受、理解、掌握和领悟,让数学思想方法在与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共同生成,也让学生今天的数学学习不仅是学习旅途中的一个驿站,更是指导学生中学甚至是终身学习的一盏领航灯。

猜你喜欢

大班应用题幼儿园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想要一个家》
爱“上”幼儿园
我是一颗闪亮的小星星——大班绘本阅读活动《高个子皮皮》
从大班阅读活动“七只瞎老鼠”说说课堂提问这点事儿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