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活媒介 提升数学教学
2010-04-22周飞
周飞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各个环节中,如能巧用日常生活中与数学教学有关的事例,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联系,促进运用,有效提升数学教学。
【关键词】生活化;激发兴趣;强化联系;促进运用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实在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发现“数学”这一基础性学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使用意识。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记得有位哲学家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学生其实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实现教学环境的开放和师生角色的开放,打破过去“师授生听”的传统模式,这就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因而主动参与。①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尤其在新课导入时,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观给学生。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导入时,安排了这样一段小插曲: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7,将拳头翻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大约是1∶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样利用“人体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强化知识联系
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学习也由存储型向探究型变革,由僵硬式转为开放式。所以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紧扣课程标准:①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用数学》时,根据学校刚刚举行过运动会,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多媒体展示有关的图片,让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看到的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兴趣盎然地纷纷提出问题,有的说:“左边有6个同学,右边有3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有的说:“穿校服的有4个同学,不穿校服的有5个同学,一共有几个同学?”有的说:“女同学有5个,男同学有4个,一共有几个同学?”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动态的、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学生易于援受,学习数学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又例如:在低年级教学“元角分”时,认识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红领巾市场”的情境,让学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用复印的人民币来买东西来进行交易,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愉快的巩固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元角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情景中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习题设计生活化,促进学以致用
现行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较普遍地存在着诸如题材老化陈旧、数据过时、情境脱离生活、缺乏现实意义等问题,离学生生活现实与已有经验较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教师应在教学中妥善处理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课堂教学。调整、改组具有现实意义的生活习题让学生解答,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如在“百分率”教学中,书本例题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大脱节,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抽象的百分率的含义。可编一些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替代。例如根据班级情况求某天的出勤率;求一次测试的及格率与优秀率;体育课上投篮的命中率等。又如在“百分数的应用——利息”教学中,一方面多数学生对这与生活相关的的知识接触极少,另一方面利率的变化较快,所以课本例题的信息已显陈旧,学生对利息知识也了解不多。教学中可让学生在课前对银行的利率、计息方法进行调查,掌握现实有用的信息,再改编重组例题,让学生运用新的利率与计息方法来计算利息。通过对新的利率与利息税的认识,了解国家新的相关政策,增长了知识,更锻炼了能力。除了将教材的原有例题改组之外,也可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实际生活,整理自编数学问题。如在“圆柱表面积”计算中求教学楼安装的圆柱形落水管制做材料的面积;在“按比例分配”中计算家庭收入按一定比例用作吃、用、储蓄各项的钱数等。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老师在数学教学中用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的相互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事实学生感受数学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有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