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
2010-04-22侍步兵
侍步兵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起源于良好的问题情境,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对于课堂上实施有效的学习活动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的途径有那些呢?
一、利用童话或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都爱听故事、看动画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里特点,把所学的知识融入生动活泼的故事情境中,通过故事激趣、多媒体展现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中。
如在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时,把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课堂,通过故事设疑:当时魏国的大臣们想了许多称象的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一个年仅六岁的曹冲却想出称象的办法。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吗?教师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
接下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曹冲称象的动画片段。片中那回味无穷的情境以及情境中的数学内容使学生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借助直观的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兴趣是个人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和情绪状态,它对学习具有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系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在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时,用多媒体出示例1,如图:
问: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学生:我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师:还有同学用这种方法吗?那么大家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学生:麻烦、容易出错。
教师: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如果能将其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就好了?
学生:可以将它们变成长方形后进行比较。
教师:这种想法比较好,那么怎样把它们变成长方形的?
通过一个直观典型的实例,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困惑:用数方格的办法计算面积再比较时,发现这种方法既繁又易出错,进而引发产生别的方法的需求,即怎样把它们变成长方形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比划、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亲身感受了将两个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从而使问题轻松得到解决。
三、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与传统教材相比,新课程标准注重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在呈现这些教学内容时,突出了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教材(苏教版第九册)中例1是通过在夏天和冬天分别购买3千克的西瓜的情境,引出小数乘整数的两个计算问题。在探索0.8×3的计算方法时,先鼓励、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计算:
1.根据乘法的意义,0.8×3表示3个0.8相加,即:0.8+0.8+0.8
=2.4元。
2.根据元与角之间的进率,把它改写成用角做单位来计算,0.8元=8角8×3=24角=2.4元。
3.根据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来说明:0.8里有8个十分之一,8个十分之一乘3得24个十分之一即是2.4。
这样在充分地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揭示出用竖式计算并讲解用竖式计算的道理,进而归纳出小数乘整数计算的一般方法。
通过这一设计,在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新授知识内容之间架起桥梁,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唤醒了那些与新授知识内容相关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逐步启发学生完成学习迁移。
四、密切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创设再现学生生活现实的数学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数学。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分类》一课时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上课伊始,老师用包含童趣的语言对学生说“像你们一样,小熊琪琪也刚上一年级。有一天上课的时候,大象老师让同学们拿出数学练习本做题,琪琪翻来覆去地在书包里找,却怎么也找不着,急得满头大汗。你们认为会是什么原因呢?”学生的回答很有意思:“可能是琪琪的书包里的东西太多了。”“可能他很粗心,没认真找。”“也可能是他书包里的东西太乱了。”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书包拿了出来,并打开说“这就是琪琪的书包,大家看看,有什么感觉?”“太乱了,怪不得他找不到要找的东西!”“琪琪应该把自己的书包里的东西摆放整齐!”“最好一种放在一块儿,那样就好找了!”接着学生的话,教师说道:“也就是把书包里的东西一类一类地摆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板书)。大家能不能帮助小熊琪琪?”学生们热烈响应。老师请几个学生把琪琪书包里的东西动手分了分,并说出自己分类的依据然后又组织学生把琪琪文具盒里的文具进行了分类。接下来让每个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在此基础上,全班又进行了一次“看谁找得块”的找物品比赛。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学生的生活经验立刻被释放出来:超市里商品的摆放、书店里书的归类、农贸市场里购物区的划分、家里衣服的叠放、冰箱里食品的贮藏等等。在这里,分类的必要性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发现,身边生活中有了数学就不再是抽象的话语,而有了具体的实际含义。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还很多,但要注意,数学问题情境只是一种教学的呈现方式,是一种形式,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策略才是内容。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只有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才能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质疑、提问的冲动,从而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