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潜能,全面进步
2010-04-22鞠梅花
鞠梅花
【问题的提出】
某天,数学课堂。我们进行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这一节课,在概念引入的环节让同学们互相讨论,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同学没有很好的参与。有的小组8个人,就两位同学在热烈的讨论,其他同学各忙各的,有的同学坐着埋头看课本,没有参与其中;有几个同学还无所事事,甚至还在搞小动作……
之后我又留心的观察了几节课,并跟其他学科老师交流,发现这种情况在所有学科几乎是普遍存在的,都说在讨论的时候会有同学们的参与度不够,成绩好的同学讨论的不亦乐乎,成绩差的却在那默默无声。由此,我不禁有了疑惑:班级的学习气氛还是很好的,为什么在课堂讨论的时候,却是这样一番各自为政,差别明显的景象?
【问题的症结】
针对这个问题,我找了几个表现不一的同学分别谈话,想进一步了解他们是如何看待课堂讨论的。几个同学里,有一个是我的数学课代表小金,他成绩不错,讨论的时候也挺热烈。小金说:“老师,我觉得讨论很有趣啊,每次讨论的时候都很兴奋,我同组的几个同学都没我理解的好,我把他们驳倒或者说服的时候觉得很有成就感。”有一个是小王,平时讨论的时候多数看他在翻看课本,不怎么和同学讨论。小王说:“我觉得课本上都写清楚了,没什么好讨论的啊。而且,同学们都是没学过这些知识的,谁知道讨论的对不对呢,还是等老师讲比较好。”另外一位同学小比,平时学习挺努力,但成绩却不见起色,比较内向自卑。他就说“我也不知道怎么讨论,别人都能发现问题,我却发现不了,所以想到时候听别的同学讲。”
了解了这些同学的看法之后,可以看出来,不少同学并没有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我们所期望他们得到的东西,比如: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积极主动,与人交流,互相帮助等等,他们仍然局限在之前的学习模式中,没有获得进步。学习优秀的同学有着固有的优越感,没有去想在新的学习模式中,如何更加主动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学习一般的同学则缺乏积极性,或多或少的有点消极,自卑的情绪。这样不同的心态,导致了课堂讨论时同学们不同的表现,这根本无法达到活动单导学 “引导同学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
【问题的解决】
了解到这些想法之后,我就在课堂上注重了针对不同表现的同学采取不同的鼓励方式,从而对基础不同的同学有差别性的进行鼓励。根据划分学习小组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积分制”的鼓励办法。具体内容就是:每个小组大家成绩不一样,在讨论结束以后,都会有些环节需要同学来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或者提出他们的疑问。在这个环节,如果小组的发言人是成绩优秀或者发言积极的同学,就给他们小组积1分;如果这位同学平时成绩普通或者平时不喜欢发言,就给小组积2分;同样,如果是一位成绩不好,平时不发言的同学代表小组发言,就给小组积3分。到了周末,各小组累加积分,优胜组会获得每人一个数学本的奖励。这个办法一出台,就被同学们热情的接纳,第一节课气氛就大不一样,上课发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因为将每个小组作为一个竞赛单位,小组内很明显的多了一种凝聚力,每个同学都想自己的小组多发言,多得分,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活跃,大家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有个同学小高,上课极少发言,性格也比较内向。一天上课的时候,讨论环节即将结束,准备让同学交流结果,我就发现他们组的同学都在鼓励他,让他替小组发言,不时听到 “你肯定行的”“我们支持你”“为了我们小组啊”这样的话,小高则满脸通红,一副局促的样子。轮到他们组发言的时候,小高站了起来,仍然是很紧张,其他同学一脸期待的看着他……等小高鼓足勇气发言完毕坐下,我问:“说的好不好啊?”他们小组的同学高喊: “好!”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使我对这个小组印象非常深刻,也对小高的自我突破感到高兴。在此之后,小高上课发言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人也开朗了许多。这种同学间的鼓励,集体荣誉的驱使,比单纯的强迫更能使一个同学积极的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主动性。
积分制实行两周后,基本上所有同学都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堂气氛也变得非常活跃。同学之间在讨论和发言的时候充满了善意的辩论和争执,每个人都很积极。像之前提到的小金,在后期已经完全成为了一个小老师的角色,有时甚至主动要求到黑板讲题,印象很深刻的是,他在前面讲题时,提问同学:“会的同学,请把你们的小手举起来!”引来同学们一阵大笑,因为这是我平时讲课活跃气氛时常说的一句话,现在被“小金老师”给用的活灵活现。我就发现小金已经由同学们眼中那个高傲,冷漠的人变成了一个热心的小老师,他经常在自习时间把同学有疑问的题目在黑板上给大家讲解,甚至对于属于他自己的“课堂”气氛也开始懂得控制,作为他个人来说,无疑是一大进步。当然像小金这样的小老师,在我的班上举不甚数。
随着课堂气氛的不断活跃,像小金这样敢于突破自己,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人越来越多。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成绩好的同学只愿意挑战比较有难度的问题,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而大部分同学虽然也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展现自己,却只去尝试那些浅显易懂的问题,遇到难题了,也只是观望,寄希望于他人。于是,在一次课堂上,当我提出的一道难题,还是那几个成绩较好的同学举手时,我说:“现在这个问题,我们先缓一缓,不会的同学请再多点思考,看看有没有思路;如果确实不会,那么会的同学就可以带徒弟啦,把自己的思路跟同学交流,讲解,看哪个小组能够全体解决这个问题,小组之内所有同学全部解答出来的给予小组10分奖励。”一时间,又是课堂气氛的大爆发,同学们很自觉的结成了帮扶对子,在积极解决问题。而这节课之后,我们班也一下子多了十几个“师傅”,经常主动把自己的思路与同学探讨,而其他“徒弟”也暗暗较劲,要跟自己的“师傅”一决高下。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甚至连课间都能够看到同学们围在一起讨论问题的身影。
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原来课堂上那种沉闷,散乱的学习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积极,互助的自主学习风气。有老师听完我的课跟我开玩笑说:“你学生讲的比你都要好了!”
【反思】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而活动单导学正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对于学生养成敢想、敢说、敢问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动探究科学真理的内在素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很多同学自身的到了发展,性格开朗,积极向上,团结合作这些品质在他们合作的过程中慢慢培养出来。一些比较优秀的同学,他多方面的能力也在这个互助的氛围里得到开发。对于任何同学或者老师,这种自主的学习模式都会是一种对个人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必然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