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绷带包扎在股动脉穿刺术后的应用
2010-04-20袁晓昕范建平张佩芳
袁晓昕,范建平,张佩芳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上海 200003)
肝移植术中常采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采用经股动脉穿刺置管,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多采用人工按压止血方法。由于术中使用抗凝药物,术后容易在股动脉穿刺部位产生局部出血、血肿甚至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因此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有效压迫止血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股动脉压迫止血方法包括血管缝合、机械压迫和人工压迫 3种方法。血管缝合和机械压迫由于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1]。人工压迫因操作简单而在临床应用广泛,但传统方法在人工压迫止血后采用普通绷带包扎股动脉穿刺处,在包扎部位易形成血肿、皮下瘀斑等。另外由于长时间制动,患者常感到包扎处疼痛不适,影响患者术后康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自 2007年 6月至2009年 6月间对行股动脉穿刺治疗的患者进行弹力绷带包扎,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 6月—2009年 6月,在我院接受肝移植治疗患者中行股动脉穿刺者 12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排列,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31~65岁,平均(40.5±9.0)岁;对照组60例,男50例,女10例,年龄 33~64岁,平均(40.0±9.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①肝移植术中采用经股动脉PiCCO监测的患者;②患者意识清醒,下肢活动正常,无发热、血流动力学不稳等症状。排除标准:①注射部位有皮肤破溃、水疱、胎记或色斑等局部异常;②患者一般情况差,需长期卧床休息。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患者行股动脉穿刺治疗拔除鞘管后,以右手食指中指压迫股动脉15min,压迫点在股动脉穿刺点上方1.5~2.0 cm处。用纱布对折覆盖穿刺点,以其为中心覆盖 8~10块纱布。实验组采用一条棉质弹力绷带(长约2.5m)环绕患者大腿及腰部行 8字包扎 2圈,末端回形针固定防止绷带松脱。对照组采用普通绷带用同样方法包扎手术肢体。包扎后若患者感觉过紧不适,可适当抽取少量纱布以减轻压力,但不要影响止血效果。包扎后砂袋压迫 4h,患肢伸直 12 h卧床休息 24 h即可拆除绷带下床活动[2]。
1.2.2 观察方法及评价标准 从股动脉穿刺处出血并发症、假性动脉瘤和血管迷走反射[3]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率两方面进行观察。出血并发症包括皮下淤血、局部血肿和穿刺处渗血。患者满意度是指患者能否耐受加压包扎的主观感受。
1.2.3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两组间血管并发症和满意度的比较用χ2值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血管并发症及患者满意率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管并发症及患者满意率情况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证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股动脉穿刺点能够减少出血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率,不增加假性动脉瘤和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方法很多,具有各自优缺点。传统人工压迫止血法操作简单,疗效可靠,但是操作者劳动强度大,止血点压力不够均匀,易出血,同时由于采用无弹力的普通绷带,初步止血后患者在卧床制动过程中往往因包扎过紧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感。机械压迫止血法与手工压迫原理相同,但能够使穿刺处压力均匀一致,力量可调控,有利于使加压操作过程标准化,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但是在患者制动过程中也易出现出血并发症,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而血管缝合器具有止血迅速彻底,止血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明显缩短,恢复活动块,血管并发症的优点,但由于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很难在临床大范围推广[4]。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采用普通绷带包扎穿刺处,由于绷带无弹性使包扎松紧度无法调整,使得患者易感不适,同时由于在制动的过程中患者不可避免的活动使覆盖纱布松动移位,造成压迫失败而发生出血并发症。实验组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由于弹力大,固定牢固使覆盖的纱布能够贴紧皮肤彻底止血,即使进行床上活动也不易造成纱布松动移位,保证了加压包扎的有效性,同时由于绷带有弹力能够使包扎松紧适宜,对皮肤没有刺激,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康复。总之,在股动脉穿刺术后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处能够有效止血,减少出血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率。
[1]张海涛,刘朝中,黄丛春,等.Perclose缝合器与Boomerang血管封阻器对股动脉穿刺点的止血效应:与人工压迫法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4):727-730.
[2]刘学英,李翠香,张芳,等.弹力绷带与普通绷带包扎股动脉穿刺处对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影响的研究[J].全科护理,2008,10(6):2653-2654.
[3]王青,赵玉红,曹文娟,等.介入诊疗术中发生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分析和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3):265-266.
[4]刘鹏,卢才义,刘玲玲,等.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股动脉穿刺点三种不同止血方法应用比较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4,12(3):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