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导入化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0-04-20陆国琴
陆国琴
(江苏省大港中学江苏镇江212028)
巧妙导入化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陆国琴
(江苏省大港中学江苏镇江21202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积极地参与,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才会大大提高,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知之”到“乐之”呢?课堂的导入就显得十分关键。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课堂开始前的几分钟往往能决定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导入,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无疑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目标,可采用以下导入法。
一、实验导入法
实验是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灵魂,化学离不开实验。教师在导课时,用化学魔术或实验引入新课,实验中出现的有趣现象,可给学生直接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钠的有关性质时可以先做焰色反应实验,介绍漂亮烟花的制作原理,指出这么漂亮的火焰与我们这章所学内容相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整堂课都保持激昂的情绪,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再比如,在讲“盐类水解”一节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作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NaCl、NH4Cl、NaAc晶体,再分别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用pH试纸测定各溶液的pH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NaAc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NaCl溶液显中性。从组成上看,三种盐均不含有H+和OH-,但他们的水溶液却显示出不同的酸碱性,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原因时,教师点出课题:“盐类的水解”。再比如我介绍乙醇物理性质时,特地补充了几个对照实验,分别是:(1)在两支装有少量固体碘的试管中分别滴加少量乙醇和水,比较溶解性大小;(2)向滴有少量CCl4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少量乙醇和水,比较乙醇和水溶解CCl4的能力。通过这两个简单的对照实验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了一种蠢蠢欲动的状态。实验导入法在化学课堂中是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把直观教具作为问题的载体导入新课,既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模型展示导入法
化学模型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因此抽象的知识点配以模型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如在学习“食品中的有机化学—乙醇”时,我给学生一些C原子、H原子的小球和小棍棍,让学生自己上来摆弄,看能搭出哪些结构来,再根据实验数据得出乙醇的真正结构。最后再展示乙醇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乙醇的结构特点,直观易懂。再如《物质结构》讲“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时,我向学生展示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同时向学生解说:“这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也就是钻石的结构模型,你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感觉到金刚石的温柔吗?要感觉到钻石的温柔必须付出怎么样的代价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吧,学完了之后你就明白了”。同学们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上课全神贯注,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三、图片展示导入法
教师可利用图片中丰富多彩的内容、美丽的景色、鲜艳的色彩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高一胶体的引入,教师可先收集一些好看的图片,如清晨美丽的森林中鸟语花香、万道金光射到森林中的景象的图片(丁达尔现象),三角洲的形成(胶体的凝聚),黄山晨雾美景、工厂上方浓烟(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固溶胶)等,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就觉得有关胶体的知识特别有意思,自然就形成了想掌握胶体知识的迫切心理。再比如学习“二氧化硫”时展示一些由于酸雨所造成的农田、建筑物等的腐蚀。只记得当时教室里一片惊叫声,连连说“这么厉害啊”,让学生迫切想知道二氧化硫的有关性质,并很好的把化学与生活联系到一起。
四、化学史导入法
学习“碱金属”知识时,可向学生介绍金属钠的发现者是英国化学家戴维。戴维用电解法得到钾后,将电解产物倒入盛有清水的大玻璃杯中,“轰”的一声发生了猛烈的燃烧和爆炸,从此,戴维失去了一只眼睛,但这丝毫没有动摇戴维酷爱科学、勇攀高峰的决心,他十分风趣地说:“幸好只瞎了一只眼睛,还有一只眼睛可以继续为化学事业工作。”后来戴维更加努力工作,成功地用电解法制得了钾和钠,还成功地制得了钡、钙、锶、镁等金属,此外还制取了非金属硼和笑气(N2O)等。化学老师通过这些故事不仅教了学生化学知识,还对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让他们要好好向戴维学习,将全部精力用于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五、诗词导入法
理科教师课堂念诗,是一件让学生感觉比较新鲜的事,觉得新鲜思维也就自然跟着老师走了。比如在学习“乙烯”时,可以引用杜牧的绝句《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相传是当时杨贵妃喜欢吃荔枝,但荔枝是摘下来立刻吃才能保持鲜味,于是唐玄宗就命人八百里加急,马不停蹄地从广东运去西安。这首诗显示出当时长安的繁华以及荔枝运送人的辛苦。回想当今社会,我们要想吃新鲜的荔枝不是什么难事。那么为什么今天我们很轻松地就可以吃到新鲜的荔枝呢?这就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乙烯有关。再比如我在上“乙醇”课时,先让同学回顾历史上关于“酒”的诗句,同学立刻回答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然后我用投影显示了一个大大的“酒”字,这样的课堂引入让学生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也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六、热点导入法
所谓热点,指的是与社会生活、生产、高科技、医疗、环保等各方面民众观注的问题,既是热点,学生也必定很感兴趣,而感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如学习蛋白质的性质时,就可先让学生看有关含三聚氰胺的劣质奶粉引起小孩肾病的相关新闻和数据统计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蛋白质性质的热情。肾结石患儿有排尿困难、排尿障碍、尿潴留、遗尿、血尿及反复尿急和发热等症状,而弥漫性腹痛或恶心、呕吐却相对多见,在较大儿童中除主要症状腹痛外还有典型的绞痛,还有一些患儿可能是以尿路感染的形式出现,在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常有血尿和脓尿,也有发热、尿急和混浊尿。为什么有这些症状呢,原来是一些不法奶农为了提高牛奶中氮元素的含量,向牛奶中添加了三聚氰胺以冒充蛋白质含量。课堂立刻静悄悄,同学们都特别想知道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纷纷查资料自学这段内容。
总之,花样百出的新课导入,再配上老师幽默诙谐的语言,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常常会收获惊喜。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形成一种习惯的想法,上化学课很有意思,自然一上课就很兴奋,很有激情,课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但无论是何种方法,都不能拿来一用到底,一成不变。如果每节课都是一种声调,一个模式,也会让学生产生感觉疲劳。所以,“课堂导入”这个宝库需要我们努力地去探索、研究和开发,使之能够为每节课找到一个恰当的引入方式,为整堂课服务,让它真正成为课堂的活化剂和学生学习的源泉。
1008-0546(2010)10-0035-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0.10.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