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0-04-20鲍春萍
鲍春萍
(南京航空航天附属高级中学江苏南京210007)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鲍春萍
(南京航空航天附属高级中学江苏南京210007)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追求的课程目标之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包括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能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人。
新课改;思维能力的培养;成功的关键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把握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得出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应用从一般到特殊和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来掌握元素及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应用有关化学原理来判断、推理得出物质具有何种特征,发生何种变化等。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尤其在新课改的施行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新课改形势下必然趋势。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而思考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在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初步认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思源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思维总是从如何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意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古希腊教育家亚里斯多德讲过一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研究者把提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徒劳的提问”,另一类是“重要的提问”,而区分两者的重要标志,就是看提问是否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设疑应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轴心,这一过程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灵魂。在教学技巧上,教师要尊重持不同观点或者错误观点的学生,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硝酸的氧化性时,可有效提出问题:酸能跟多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但是为什么在制备氢气或硫化氢时,却要用盐酸或稀硫酸,而不能应用稀硝酸?在讲述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时,可利用其性质的对比和分析,从而提出除去杂质二氧化氮的方法等等。通过设置情境,可以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
设置问题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内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造成连续的思索,形成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样可以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新教材必修1学习浓硫酸的氧化性时,可以设计成这样的流程:
二、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思维能力
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是使思维运动通向客观真理的途径和桥梁。科学史上大量的事实证明,没有正确的思维往往就没有科学上的新发现。没有分类法和归纳法,就没有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没有理想实验方法和演绎法就没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模型方法就没有原子世界微观结构的发现;没有类比和模拟法,就没有维纳的控制论。
1.基本思维方法的训练
(1)分析、比较思维的训练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新知识不断地涌现,新概念不断的引入,这些知识和要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比如: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都是容量仪器,都能量出一定体积的液体,所以学生使用时容易混淆。只有引导学生从容量范围,刻度规格以及形状对精确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每一种仪器的用途,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哪一种仪器。就会正确解出2003年的江苏高考题19(2)小题。该题就是考察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考题要求配制约2mol/L的NaOH溶液,考生在排除了量筒或容量瓶里直接溶解固体NaOH的错误做法后,可迅速选出A、D为正确答案。
教师应经常将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识的提出来让学生展开思索,进行比较,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错误的认识,这样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正确可靠,而且思路正确,并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例如新教材必修2中学到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辨析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出表格并比较,比较分析之后,概念就不易混淆。
(2)抽象、概括思维的训练
信息的输入诱发了思维,引起了质疑,从而产生了问题,提出问题也总是希望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寻找解决所需要的信息。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有时需要几分钟或稍长时间,有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从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出发,学生的认识过程大部分属于前者,课堂教学更是如此。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对若干对象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维,认真探讨点拨的最佳时机,选择最优的知识媒体。例如,在讨论盐类的水解中强酸弱碱盐与强碱弱酸盐的水解时,教师提出为什么CH3COONa溶液显碱性而NH4Cl溶液显酸性呢?在学生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播放CH3COONa和NH4Cl水解的flash动画,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CH3COO-与水电离的H+结合,NH4+与水电离OH-的结合的情境,仅用两分钟就看到了CH3COONa和NH4Cl水解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对客观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3)推理能力的训练
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可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个别的特殊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例如学习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就从碱金属、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特殊,即从一般原理到个别特殊事例的推理。例如学习有机化合物时,甲烷就是C-C单键的代表物,乙烯就是C=C双键的代表物等等,这就是演绎推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演绎推理,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学生立体思维训练
立体思维是在基本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以智慧为轴心,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打开一个又一个的空间。变点为线的思维为立体思维,变静为动,产生大量的创造性思维。
(1)整体思维。整体思维就是思维的广阔性、高度性和整体性。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守恒”思想的运用。2005江苏高考第31题和2010年江苏高考第20题(3)问就是整体思维的应用。
(2)动态思维。就是用动态平衡的观点观察现象,理解概念,探究物质的性质,掌握物质的制备原理,分析反应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分析氨水中存在的动态平衡,可以组织讨论:
①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和液氨有什么区别?
②氨水应如何保存?为什么?
③如何鉴别某一气体是否为氨气?
④为什么可以在浓氨水中加入固体烧碱制取氨气?
⑤夏天打开浓氨水的瓶子应注意什么?
通过讨论,增强了氨的性质跟组成、制备、贮存、检验的联系,活跃了思维,变静态为动态,同时也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3)逆向思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了7种元素,那么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就在于他运用了逆向思维。在历年的高考题中,物质的推断题和有机题,就充分考察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的应用,正逆结合,就会避免失误,2003年江苏高考24题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目前的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教师要学会“等待”,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通过自我反思,不断修正错误,重新构建自身的知识,使获取的知识更为牢固,而这个过程是学生能力、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也是我们教师不懈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能力的人。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班华.中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008-0546(2010)10-0024-03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0.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