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项目分包规范化管理及风险控制

2010-04-14刘荣素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0年6期
关键词:分包商承包方分包

刘荣素

(河北省水利工程局,石家庄 050021)

随着建筑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化,我国施工企业大多依照国际惯例,实行了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和劳务分包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企业市场化运行水平,实现了各种工程施工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施工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受国情、体制及我国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施工企业的工程分包管理、劳务分包管理给企业带来的集约效益并没有很好地显现出来,各种社会资源并没有实现有效整合,粗放式的管理不仅没有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很好的释放,相反,分包管理中出现的混乱和无序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施工分包管理中的混乱和无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违法分包和非法转包现象

虽然有关法律明确禁止,但违法分包和非法转包现象仍然屡禁不绝,这些违法分包和非法转包存在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如2008年11月15日杭州地铁施工塌方事故、2009年5月17日湖南株洲高架桥坍塌事故、2009年12月28日深圳塔吊事故、2010年5月8日广州“花花世界”购物中心安全事故等。从这些年来工程施工企业发生的工程事故来看,全都存在着违法分包和非法转包现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长在施工企业身上的肿瘤,严重侵蚀着施工企业的健康肌体,违法分包和非法转包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整体转包、分包给无相应资质的个人或单位进行分包甚至会2次、3次分包。

2 分包方选择不规范

大部分施工单位没有建立内部资源市场,多是项目部各自为政,分包方跟着项目经理走的情况比较普遍,未能在施工企业内部实现资源共享,使得新项目对分包方的选择范围非常有限,市场化程度不高;其次是部分项目部对分包方资信的评审工作不严格、不规范,对新引进的分包方缺乏必要的业绩考察,对使用的分包方缺少资信再评价或再评价工作落实不到位。这种管理上的不规范造成了分包队伍的良莠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项目的正常履约,加大了分包成本。

3 分包合同签订不规范

大部分项目部的分包合同评审过于简单,甚至流于形式,没有相关人员的评审意见及会签记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未按有关规定对分包合同进行逐级报批、备案的现象;分包合同范本推行不广,所签订的分包合同条款不规范、不严密。一些项目部的分包合同缺乏合同争议的解决、履约保证金的交纳及农民工工资监管的条款,有些合同条款前后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大部分项目部劳务分包合同中没有附带劳务花名册及劳务人员的有关资料;普遍存在着分包方先干后签,边干边签,干了未签合同的现象,这些分包合同管理上的疏忽、缺陷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极易引起经济纠纷,造成效益流失。

4 部分项目部以包代管失去掌控力

主要表现:①由于在建工程规模的迅速扩张,部分项目部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关键岗位人员不到位;②在工程项目施工分包占比重较大的情况下,大部分设备由分包方自备,弱化了项目部在项目上的主导地位;③对分包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管理等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监管手段,分包方工期拖延,严重影响施工进度时,项目方束手无策,对违约或履约能力差的分包方予以清退的成本太高,难于清退,项目部制定的风险防范措施不能发挥作用。项目部监管及过程控制不到位、不落实,往往造成项目履约的弱化,项目部被分包方牵着鼻子走,受制于人的情况时有发生。

5 施工分包结算不规范

分包结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①存在超结算工程款的现象;②项目部对分包方在施工中发生质或量的变化时,不能够及时进行测验和签证,给结算造成一定困难;③多数项目部未建立对内对外结算对比台帐或结算台帐更新不及时;④个别项目部分单价未经测算且未按程序进行审批,存在项目经理和少数人说了算的情况。

造成分包管理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①在施工分包管理中,没有把分包方当事人的利益分配建立在规范的合同管理上;②在工程分包、劳务分包中没有实行规范化管理。为此,施工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6 建立健全劳务分包市场竞争机制

工程分包中出现的问题,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场机制不健全造成的。各种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没有得到充分发育,缺乏正常的竞争环境。建立健全劳务分包市场竞争机制,就是通过工程分包信息的公开发布,面向社会招募、筛选有实力、有信誉的分包队伍,通过对分包队伍以往的工作业绩和专业评价,对分包队伍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市场信誉、技术水平等各项指标进行评定,通过这种公开、公平竞争机制,选择真正有实力、讲信誉的分包队伍为自己的合作伙伴。劳务分包市场竞争机制的确立,不仅可以使施工企业对分包队伍的情况一目了然,便于资源整合,同时,在选择分包队伍环节上可以有效避免因项目经理话语权过大而出现的无序竞争现象。

7 使用远程网络控制系统实现动态监测评机制

现在总承包分包队伍的管理往往只注重资信评审,忽略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中的考核评价,这种粗放式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使施工企业游离于总承包方的管理之外,造成总承包方对分包方管理上的失控,使合同规定的执行成为一句空话,给工程质量安全造成很大隐患。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应该建立动态的监测评估机制。具体做法是在分包队伍中设立信息员,每天将各项数据通过远程网络控制系统汇总上报总承包方;总承包方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生产资料、物资设备、工程进度、材料调配等数据对比进行远程监测,对于工程中某项数据值超出一定的临界点;总承包方的信息管理人员可以立即从工程安全、质量等方面给予施工管理人员提出警告和建议,并从其他项目中提供各种支援。这种远程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增强对工程的掌控力,避免分包施工方在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安全质量隐患。

8 建立劳务队伍合作培训基地

随着我国城市多元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源源不断地进入城市工作,施工企业作为吸纳农民工就业的重要领域,如何在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劳动力资源,成为影响工程施工的重要因素,劳动力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工程质量和各项管理等方面的落实情况。针对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价格不断上升的现状,施工企业应该通过横向合作的方式,建立自己的专业劳务队伍合作培训基地。这样既可解决农民工的无序流动,加强农民工各种职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同时又可以为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合作培训基地的建立可以视为一个调节阀,根据施工企业的市场战略,来决定培训规模的大小、培训的工种、培训的层次,做到有备无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9 建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防止以包代管

现在大多数施工企业对于分包商的管理,只是简单的一包了之,对于分包商在工程施工中各种运行情况缺乏掌控;对于分包商来说,总承包与分包商之间只剩纯粹的经济关系。这是目前导致分包队伍出现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做到重要的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共享,通用的技术资源共享,一些劳务资源共享是总承包方施工企业对分包方加强管理的重要途径,总承包方通过这些关键因素的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分包队伍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对分包队伍提供各种支持,保证工程质量,切实减少安全隐患,加强对分包队伍的控制力;同时也可实现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各种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节省生产成本开支,增加合作的向心力。

10 重视分包队伍合理的利益诉求

因为总承包方与分包商所处的立场、地位的差别,所以双方的合作隐藏着一种经济利益上博弈因素,存在着一定的经济效益平衡点,一旦突破这个平衡的临界点,双方合作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分包队伍会采取各种手段来实现这种利益获取,如忽视安全、质量隐患,偷工减料,克扣工人工资等,严重的还会引发各种劳资纠纷,给承包方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和社会负面影响。因此在分包队伍管理中,不能片面地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要根据当地、当时的市场情况,根据合作对象的实际情况,给予分包队伍一个合理的利益诉求空间,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合作双方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将双方博弈的利益所带来的反向力降到最低,这种适度的利益让渡不仅是总承包方与分包方之间合作的有效保证,同时也是企业自身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

[1]张振涛.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9(2).

[2]周旦平.内部承包合同模式下的转包与挂靠[J].施工企业管理,2009(12).

[3]李振山,杨陆海,黄晋昌.浅议建设工程项目中的转包和违法分包[J].铁道工程学报,2002(1).

[4]苏存明,张文勤.对工程项目分包管理的几点思考[J].人民长江,2009(12).

[5]林尉涛.建筑工程项目的分包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3).

猜你喜欢

分包商承包方分包
建筑工程施工中对工程分包的管理
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研究
浅论物流分包商管理
文化旅游综合体总承包方设计管理案例分析
如何加强施工分包安全管理
论建设工程优先权的行使
浅析国际EPC项目分包商结算的精细化管理
建筑业劳务分包制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网站前台设计分包合同中应注意的问题
工程建设企业如何做好施工分包商的安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