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农业标准化模式创新研究

2010-04-14刘凤仙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10期
关键词:河南标准化农产品

刘凤仙

(河南理工大学政法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标准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目前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所谓农业标准化就是指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农业标准的国际化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并通过示范加以推广,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直接关系到实现农业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问题。我国自1991年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后,全国各地开始对农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精神的指引下,我国农业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部门纷纷设置标准化管理机构;理论界及政府层面围绕农业标准化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途径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发展园艺作物标准生产基地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研究者关注的侧重点转向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生产、园艺作物标准生产基地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

河南是我国重要的农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位置。河南农业标准化战略实施进程及其模式创新程度,事关国家农业标准化战略全局。近年来,河南省在推进现代农业模式创新和农业标准化战略方面采取了诸多积极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省内部分专家学者就河南农产品种植技术、无公害产品生产等农业标准化技术层面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探索;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的经验介绍、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及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实际工作者层面。

本文试用SWOT分析法,在深入开展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河南现代农业发展及农业标准化模式创新的优劣势因素、机遇和面对的挑战,总结其经验教训,试从宏观对策和微观措施的结合上,探寻河南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河南省政府及相关决策部门制定农业标准化政策和科学决策服务,进一步推动河南以及其他中部传统农区(欠发达)农业标准化模式创新和战略实施进程。

1 我国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的理论依据及其必然趋势

1.1 农业标准化的内涵

标准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目前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所谓农业标准化就是指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农业标准化的内涵就是指农业生产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农业标准化的对象主要有:农产品种子的品种、规格、质量、安全、卫生要求;试验、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方法;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术语、符号、代号等。农业标准化体系主要是围绕农林牧副渔各业,制定的以国家标准为基础,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系列标准的总和,包括为农业服务的化工、水利、机械、环保和农村能源等方面的标准。农业标准化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农业基础标准;种子、种苗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卫生标准;农业工程和工程构件标准;管理标准等[1]。

1.2 农业标准化与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等相关范畴的关系

现代农业是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力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武装的农业。农业现代化则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多层面演进的过程,主要是指机械、生物、化学、生态等广泛运用于农业的总称。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历史演进过程;农业产业化(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是指农业的发展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为支撑,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2]。它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上述范畴的关系表现为:农业标准的国际化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前提;农业产业化又是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有效手段;而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3]。

1.3 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情况

当今的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是以高度的标准化为基础生产的,所有农产品基本上都实现了标准化。尤其以农产品质量的标准化更为具体、完善。农产品从新品种选育的区域试验和特性试验,到播种、收获、加工整理、包装上市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目前,美、英、德、法、日等国,其清洁农产品的每个生产环节,都强调标准化,以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协作方式、管理方式进行生产,有效地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4]。例如在日本,农民生产农产品从品种选育到不同生长期都有一套严格规范的工艺,所有农产品进入市场前都要按一定标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分级,等外级的农产品不允许进入市场销售,只能作为加工原料。法国农产品质量识别标志制度也非常严格,其内容很全面,如,优质产品使用优质标签等。瑞士的有机农业监测体系,是瑞士政府根据欧盟法律正式批准,并经国际有机运动联盟认可的瑞士农产品检测机构[5]。

1.4 实施农业标准化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并通过示范加以推广,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基础工作,直接关系到实现农业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问题。自1996年10月国家第三次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以来,在各地方、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标准化普遍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农业标准化深入实施面临着一些新形势、新问题,亟待我们提高认识,付诸行动,加以解决。

2 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农业标准化模式创新因素研究

2.1 河南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的优势因素分析(Strength)

(1)农业资源禀赋优良,农牧业生产得天独厚。河南地处中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动植物种类繁多。可以说,河南农业是我国南北农业多元交汇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农业的一个缩影。(2)有着丰富的农业耕作经验和人文农学哲理。历史上的河南有着丰富的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经验,并贯彻和实践了富于哲理的“三才”(天、地、人)思想和“三宜”(因时、因地、因物制宜)原则的农学理论,为农业标准化战略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与人文底蕴[6]。(3)农业区位优势突出。河南的黄淮平原经济区地处中原大地,地势开阔,土地肥沃,农业基础雄厚,是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素有“中原粮仓”之称。北起新乡、南至漯河,包括郑州都市农业圈在内的沿京广铁路的“新漯大农业产业带”的形成,对全省农业标准化战略实施起推动作用。(4)河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粮棉油主要产区,尤其是小麦生产近年来连年丰产,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实践证明,河南省实施农业标准化模式创新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

2.2 影响河南农业标准化模式创新的劣势因素(Weakness)

2.2.1 客观条件造成的劣势 (1)人地矛盾突出。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农业标准化工作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文化知识的领头人。(2)农业资源雄厚与部分农区资源利用不足的现象并存,部分传统农区农业环境不断恶化等条件制约着农业标准化战略实施的进程。(3)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还不高,农业科技化、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农业防灾、防风险体系尚不健全,给全省农业标准化模式创新带来一定困难。

2.2.2 主观因素导致的劣势 (1)传统农区农户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村基层重视不够,宣传不到位,推广、实施力度不大。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标准化还不了解,实施标准还不能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2)由于目前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监测标准尚未完全与国际接轨,特别是部分农产品的质量分级标准缺乏公正、客观、科学的依据,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推广严重脱节,存在着重制定标准轻实施等现象。(3)农业标准体系不够健全,监测机构和法规体系不完善,认证不规范,执行不严格,监测手段落后,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以及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监测多数还停留在感官评判阶段,使得部分农产品质量不高。

2.3 推进河南农业标准化模式创新的机遇(Opportunity)

(1)中央支农政策调整带来的机遇。在党的“三农政策”的支持下,河南坚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采取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等措施,农业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给农业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有利机遇。(2)党中央、国务院确立的中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的战略定位,使河南农业标准化实施工作面临着最好的时期。(3)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工作进展顺利。全省确立的第一批51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扎实推进,后续认定工作正在积极展开。(4)河南省由“大粮仓”向“大厨房”的战略转变,为全省农业标准化模式创新带来了机遇。目前河南小麦单产逐步实现“一高一低”(即高效和尽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好局面。

2.4 河南农业标准化模式创新面临的挑战分析(Threats)

(1)长期以来,国家以汲取农民和农业剩余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中国“三农”领域累积问题很多、矛盾很深、化解难度很大。加上河南省内农业资源、地理位置级差及环境级差因素所致,农业标准化工作呈不平衡现状。省内“四大经济区”中的中原城市群,聚集了全省90%以上的高等院校和一些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科研院所,具有雄厚的农业标准化科技人才队伍和技术创新能力;黄淮经济区农业资源优势突出,水资源较为充沛,农村人口多,但农业科技人才较短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在4个经济区中属人口密度最低的区域,该经济区人力资源、水资源均较为丰富;豫北经济区人力资源富足,水资源相对缺乏,在全省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比重相对稳定。在全省确立的51个第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中,中原城市群26个,占50.90%;黄淮经济区11个,占21.56%;豫北经济区7个,占13.72%;豫西豫西南经济区7个,占13.72%。这种不平衡状况给全省农业标准化模式创新带来了极大挑战。(2)省内传统农区农业比重较大的区域,农业产业链条普遍较短,科技支撑力量比较薄弱,现有的产业规模和经济基础与发达地区相比,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多数传统农区面临着农业建设资金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标准化体系实施中专业人才不足等困境和问题。这都不同程度影响着农业标准化模式的创新。(3)面临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和广泛合作的挑战。实践证明,推行农业标准化,关键在于农户真正能运用标准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7]。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6 908万人,占全省人口71.1%。全省仅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183万户,占农户总数的9.2%。单个农户家庭仍然是河南农业经营的基本单位和农业生产的主体,不利于推行标准化技术以及统一操作规范和技术规程。农业部要求,到2010年,30%的农户要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成员[8]。河南面临紧迫而又艰巨的挑战。

3 SWOT组合下的河南农业标准化模式创新对策与思考

3.1 河南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及其基本经验的总结

近年来,全省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普及了农业标准化知识,提高了农业标准化意识,农业标准体系初步建立,构建了示范推广体系,保证了农业标准的实施,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档次,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农民增收。总结其基本经验,和全国其他地方略同,主要有: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广泛宣传、增强意识;增加投入、企业参与;搞好服务、加强培训;部门协作、合力推进等。

3.2 河南农业标准化模式创新的有效方法、特点、规律及趋势

3.2.1 有效方法 一是正确选择项目和龙头企业;二是行业协会模式必须有经济利益驱动;三是农业标准化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还必须借助市场利益来驱动;四是靠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户的积极配合;五是健全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实行行业协会自律,并由政府主导最终通过行业协会实施农业标准化。

3.2.2 特点 传统农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推行起来难度大,上紧下松。

3.2.3 规律及其发展趋势 如能做到示范工作和普及工作并进;示范工作力度、进度与扎实度并行,将会大力推动农业标准化模式创新。

3.3 河南省政府、省农业厅制定的全省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的原则

其大致包括:(1)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的原则;(2)坚持市场引导,农户参与的原则;(3)坚持龙头企业为主,带动农业合作组织的原则;(4)坚持面向国际市场,与国际接轨的原则等。

3.4 SWOT组合下河南农业标准化模式创新的战略构想及对策思考

3.4.1 发挥优势 一是要按照全面优化、调整和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农业经济结构的思路,优化省内各经济区域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的农业资源配置,进一步确定粮棉油等农产品主产区,确立龙头企业,确认标准化农产品品牌。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全面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加强各经济区域内农业科技力量的整合,进一步优化农业标准化工程资源,按省内经济区域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计量、监督检查等大型研究机构和执行中心。

3.4.2 弱化劣势 一是针对部分农区农业环境恶化现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力、人力、物力投入。二是继续实施“标准惠农”工程,提高农产品的优质率和商品率。由各县(市)质监局牵头制订农业技术规范,组织培训既懂农业又懂农业标准化的能人,帮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9]。三是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农业标准化标准,杜绝制定和实施标准的自发和分散现象,进一步完善主导产品标准化生产的配套设施。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缩短标准制定周期和减少标龄,并及时修订和提高标准水平,使广大传统农区农产品质量跟上市场变化的需要,满足产品更新和产业升级的需要。

3.4.3 把握契机 充分利用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的成功经验,继续加强农业标准化科研与技术开发工作;以国家政策鼓励为契机,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农业标准化战略,努力促进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以农业标准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3.4.4 直面挑战 第一,加强对农业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健全农业标准化工程的综合管理保障体系;第二,构建河南传统农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体系;第三,加紧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第四,分区域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品牌,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农产品品牌是特定农产品的标志,它可以以一种简单的形式把农产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品牌的成功与否决定于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程度。所以,建设农产品品牌、建立一批具有市场号召力的龙头企业,将品牌做大做强,让品牌成为名牌,让品牌实至名归,从而满足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对产品的要求,这是提高河南农业整体竞争力的前提和农业标准化实现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使河南农业企业在新时期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10]。

[1] 姚於康.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EB/OL].(2008-07-04).http://www.sxagri.gov.cn.

[2] 李红.知识经济与农业产业化 [J].理论观察,2007,44(2):107.

[3] 董艳敏.永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研究 [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6):72-75.

[4] 姚於康.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清洁生产基本经济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9(7):14.

[5] 金少胜,胡亦俊,周洁红.日本农业标准化实施体系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0(5):2-4.

[6] 胡廷积.河南农业发展史[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7] 王芳,陈松,樊红平,等.农户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行为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以河南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7,28(12):75.

[8] 王晓梅,翟娟娟.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问题、对策及模式[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3):77-79.

[9] 张晋军.发挥职能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J].山西农业(村委主任版),2007(5):31.

[10] 汪明萌.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浅析 [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3):74-76.

猜你喜欢

河南标准化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标准化简述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