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匿性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2010-04-13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肿块家属乳腺癌

(扬州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江苏省南通瑞慈医院普通外科,江苏 南通,226010)

隐匿性乳腺癌(OBC)由Halsted于1907年首次提出[1],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较少见,以孤立性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而临床体检和传统影像学检查(B超、钼靶)不能发现乳腺内原发灶[2]。2002年5月~2008年6月本院共收治7例隐匿性乳腺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7例,均为女性,年龄 41~63岁,平均54岁,均以单侧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左侧3例,右侧4例,肿块直径1.5~4.5 cm,平均2.8 cm,有2例伴有肿块轻微疼痛不适。全组查体均未触及乳房肿块,彩超或钼靶检查均未发现乳房原发灶,通过MRI检查有3例发现乳腺可疑病灶。

1.2 诊断

本组7例均采用腋下肿块切除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均证实为淋巴结转移性腺癌,5例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均阳性,2例雌激素受体(ER)阳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

1.3 治疗

7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均行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其中采用环磷酰胺(CTX)、阿霉素(ADM)、氟尿嘧啶(5FU)的CAF方案5例,吡喃阿霉素(THP,T)联合阿糖胞苷(A ra-C,A)的TA方案 2例,疗程4~6周期,放疗范围包括乳腺区、腋窝、锁骨上区。

2 结 果

术后对标本进行全乳房次连续病理切片检查:1例未见原发灶;6例找到直径0.1~0.5 cm肿瘤,浸润性导管癌5例,导管内癌1例。本组患者随访3个月~6年,未见复发及转移。

3 护 理

3.1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帮助患者在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3]。本组7例患者术前均未知真实病情,均采用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证实。

生理状况评估:常规心电图、胸片等检查,了解有无心、肺功能异常;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等。

常规准备:术前1 d做好皮肤准备,训练床上大小便。如患者紧张影响睡眠,术前晚可适当给予镇静剂。禁食12 h,禁饮4 h。

3.2 术后护理

体位护理:术后去枕平卧6 h,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改半卧位,在患侧手臂下方垫一软枕,以减轻创口张力,术后24 h内禁止患侧肢体外展;术后第3天接墙壁中心负压的引流管改接负压吸引球后可下床活动。

加强疼痛护理:分析疼痛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患者术中带回可控式静脉痛泵,根据其需要调节速度;鼓励家属陪伴,通过听轻音乐、为其读报、多和患者交流等方式,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不适。

引流管的护理:根据患者需要调节负压,妥善固定,引流管长度以患者床上翻身留有余地为宜,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引流量超过100 m L/h时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引流管一般放置3~5 d,引流液颜色变淡,24 h量小于10m L,局部无积血、积液可考虑拔管。

患侧上肢功能锻炼:①卧床期的功能锻炼:术后1~3 d为患者卧床期。此期主要应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的功能。可做伸指、握拳和屈腕屈肘等锻炼;②下床活动期的功能锻炼:下床活动期为拔除皮瓣下的负压吸引管后,患者开始下床活动至出院时为止。此期主要为肩关节的锻炼,由于接近腋下切口处的瘢痕组织尚未形成,故早期进行锻炼可使三角肌、斜方肌和背阔肌尽快恢复功能。这是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重要一环。锻炼的方法为:术后3~4 d,患者可坐起,开始进行屈肘运动;术后5 d解除固定患者上肢的胸带后,可练习手掌扪对侧肩部及同侧耳部的动作;术后9~10 d已拆除切口缝线。此时,可锻炼抬高患肢上肢,将患侧的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初时可用健侧手掌托扶患侧。

3.3 心理护理

乳腺癌虽然是一种生长速度较缓慢的肿瘤,且其早期症状并无特殊性:很多患者都是无意中发现有乳腺肿块(或结节)[4]。但是乳腺作为女性性征的重要标志之一,较身体其他疾患更为敏感,乳腺癌手术治疗破坏形体美观和术后化疗的不良反应,往往会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双重功能障碍。①恐癌心理:由于对恶性肿瘤的认识程度不同,患者往往有恐惧心理,害怕死亡,寝食难安,反复向医护人员和患同种疾病的患者打听与自己疾病相关的信息;②悲观与失望的心理:患者一旦得知所患癌症无疑时,常表现为极度悲观和失望,情绪低落,优柔寡断,对治疗措施抱以淡漠态度,甚至出现绝望轻生的念头;③自卑心理:因乳房疾病或外观的改变,怕遭丈夫的嫌弃,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女性患者,由于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不适,情绪很不稳定,性格的改变使他们常会对身边亲人和医护人员宣泄自己的情绪;④抗药心理: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化疗后,常有严重的化疗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毛发脱落等[5]。有多个方面与患者的家庭有关,如妨碍家庭活动、担心家庭经济、担心性生活不和谐,家庭支持对解决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支持为她们提供了自由表达自己想法和感情的机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使患者家属更准确了解患者的需求,也乐于向患者提供更合适的帮助,对于被支持者来讲接受来自家庭成员的帮助也可以减轻各种的心理压力。在护理工作中,应注意了解每位患者的社会网,了解患者遇到困难时谁能给予最大的支持,最大限度地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3.4 家庭和社会支持

加强与患者家属联系:让患者家属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进展,消除诸多疑虑,参与到良好医疗氛围的营造中,从而提高医护人员服务品质。鼓励患者家属多探望患者,让患者时刻感受到来自家庭的重视和悉心的呵护。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多帮助患者,多给予理解和关爱,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使患者各种负性情绪降低。同时,家庭还要给患者倾诉自己情绪和情感的机会,使患者能将积压在心中的怨愤发泄出来,其焦虑、压抑的情绪就会趋向平和。

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家属也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6],对此,医护人员应给予关注和支持。如果患者家属比患者更为恐惧和不安,就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应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适时评估,如有心理问题,应在化疗前与患者一起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成为患者的坚强后盾。其中特别要加强对家庭成员,尤其是丈夫以化疗有关知识的教育,给予患者生理与情感支持,消除化疗心理障碍,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加强患者之间的相互支持:护理时,在病房创建一种积极的气氛,使每1位患者都受到正面影响。定期组织患者参加科室公休会,如听舒缓的音乐,阅读健康的报刊等,促进患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调整心态,消除孤独感。通过对出院患者的追踪回访,了解患者生理、心理情况,获得有关康复患者或康复较好患者的资料,以便随时在临床工作中利用他们的作用,给患者作榜样示范,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1] Halsted W S.The resultsof radicaloperations for the cu re of carcinoma of the breast[J].Ann Su rg,1907,46:1.

[2] 王一彭,陈国际.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期刊,2008,43(3):35.

[3] 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277.

[4] 陈国平,夏立平,翁 阳.乳腺癌 9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2):151.

[5] 郭兰青.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25(6):637.

[6] 冉春芳.人性化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11(21):126.

猜你喜欢

肿块家属乳腺癌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慢性肿块型胰腺炎诊断和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