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脑膜瘤 12例临床分析
2010-04-13周奋
周 奋
(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海南三亚 572000)
囊性脑膜瘤发病率低,约占颅内脑膜瘤的 2.5%,术前确诊困难,影响治疗及预后。现将我院就诊的 12例囊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患者男 7例、女 5例,年龄 15~63岁,病程 1个月 ~6 a。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表现 10例,癫痫 3例,偏瘫 1例,精神症状 1例,视力下降 1例。肿瘤位于大脑半球 6例,大脑镰旁、矢状窦旁各 2例,蝶骨嵴及后颅窝各 1例。实验室检查:行头颅CT检查 9例,确诊 4例,误诊为胶质瘤 4例、脑转移瘤 1例。行 MRI检查 5例,确诊 3例,误诊为胶质瘤 2例。 1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瘤直径 3~7 cm,术中观察 9例肿瘤为瘤内囊变(其中多囊 2例),3例瘤旁囊肿。囊液淡黄色,透明 7例,棕褐色 3例,暗红色不凝固 1例,无色透明 1例。手术全切除 9例,次全切除 3例,无一例手术死亡。术后病理:恶性脑膜瘤 2例,内皮型 3例,纤维型 2例,5例诊断为脑膜瘤(未分型)。
讨论:囊性脑膜瘤是脑膜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脑外肿瘤的一些特点,以镰旁(窦旁)、大脑凸面、蝶骨嵴等处为其好发部位。目前其分型多采用Nauta分型:Ⅰ型为肿瘤完全包裹囊;Ⅱ型为囊象结节附着在肿瘤壁上被肿瘤包膜包裹;Ⅲ型为囊壁是肿瘤与脑组织之间神经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Ⅳ型为与脑膜瘤粘连并含有脑脊液的蛛网膜囊肿。Ⅰ、Ⅱ型为囊在瘤内,Ⅲ、Ⅳ型为囊在瘤外;本组囊在瘤内 9例,囊在瘤外 3例。囊性脑膜瘤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本组 10例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5例病史中有短期内急剧加重过程,其中 1例未经治疗,症状又渐好转。急剧加重的原因可能为囊性脑膜瘤由于缺血或出血等因素形成囊肿,使肿瘤体积迅速增大,在短期内对脑产生急剧压迫而致脑水肿,使临床症状急剧恶化。因此,多数囊性脑膜瘤对机体的影响是肿瘤的囊变所致的颅内压增高等,而不是肿瘤组织的生长。至于症状突然恶化后逐渐好转,可能与囊内出血重吸收及脑水肿消退有关。部分囊性脑膜瘤因为急性囊变,加速病情进展,影像学上无特异性征象,常被误诊为颅内其他性质的病变。
囊性脑膜瘤的CT征象由于囊肿的形成,周围有明显的水肿,肿瘤的边缘粗糙及不规则的环状强化等表现,与颅内一些恶性肿瘤的CT表现难以鉴别,易误诊。但根据病灶常位于脑膜瘤的好发部位及肿瘤结节具有一般脑膜瘤的特征,如肿瘤与脑膜、颅骨内板关系密切或局部伴有颅骨改变及均匀强化等CT特征可诊断脑膜瘤。本组囊实性肿块 5例,其中伴水样低密度区 1例;囊性肿块伴瘤周水样低密度区 2例,该型极易与胶质瘤或转移瘤混淆。其 CT诊断的关键是明确壁结节的部位,仔细分析辨认壁结节,若其位于脑外,则诊断基本可以明确。囊性脑膜瘤一经确诊多应手术切除,大部分病例应连同囊壁一并切除,以减少肿瘤复发。应注意的是由于囊性脑膜瘤瘤体较大,伴急性囊变时病情变化快,进展加快,应尽早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