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与保守治疗效果的比较研究
2010-04-13石宜乐蒲国兴
石宜乐,蒲国兴
(谷城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谷城441700)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1]。而高血压病是脑出血的最常见的病因,其起病急,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目前病死率为40%左右,且约有 3/4的存活患者遗有不同程度的残疾[2]。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已成为目前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新方向,为进一步客观评价微创术的疗效,笔者对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微创术和保守治疗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谷城县人民医院脑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入选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②经头颅CT证实;③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及发病时血压高于正常上限。均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肺疾患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在患者及其家属自主选择的基础上,选择微创术的患者(观察组)44例,男25例,女 19例;年龄36~78岁,平均54.2岁;选择保守治疗的患者(对照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35~74岁,平均53.6岁。2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出血量、临床症状及体征、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止血、营养神经、支持治疗及防治并发症等传统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发病6~72 h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CT下定位,选择穿刺点,对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局部麻醉,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驱动下穿透颅骨及硬脑膜,插入针芯,缓慢进入血肿中心,连接引流管抽吸,引流血肿,此过程反复抽吸冲洗至引流液清亮,注入含2万U尿激酶的生理盐水,夹闭引流管,3~4 h后开放引流;根据术后引流情况行头颅CT复查,待24 h内引流液明显减少且基本清亮,头颅CT示血肿显著缩小时,可考虑拔管。术后14 h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
1.3 疗效判断标准
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标准[3]:①基本治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③好转: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6%~45%;④无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或增加15%。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著进步+好转)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基本治愈18例,显著进步12例,好转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基本治愈12例,显著进步8例,好转 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9.1%。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高血压脑出血时,由于颅内血肿的占位效应、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或伴有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导致颅内容物迅速扩张,当超过颅内容积有效代偿功能时,颅内压在短期内就会快速升高,可迅速形成脑疝而致死亡。这种情况单纯依靠脱水药物降颅压治疗效果差。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对患者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要求高,适应证局限。开颅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现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所取代[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1%,表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优于保守治疗。可以说,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颅内血肿抽吸清除术与立体定向手术相结合的产物,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降低了病死率[5]。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等优点,必然成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新途径。
[1]吴江.神经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0.
[2]章翔.临床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74-380.
[3]张延平,吴铁军,张攀,等.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7(4):16.
[4]阿布来提艾则孜,吐尔地阿里木江.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效果比较[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8,5(1):42-43.
[5]勾俊龙,毛群,邢复明,等.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治疗与开颅手术治疗预后对比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5):42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