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合用治疗盆腔炎性包块7例
2010-04-13李雪琳
李雪琳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云南普洱 665000)
笔者以中西药合用方法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效果尚可,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例均为已婚妇女。年龄最小 23岁,最大 41岁;发于左侧 5例,发于右侧 2例;已生育并有过人工流产 1~3次 4例,已生育但未做过人工流产 2例,未育但有过人工流产 1例;病程最短 1月,最长 2年;急性输卵管卵巢炎 2例,输卵管卵巢囊 肿4例,输卵管积水 1例。均经妇科检查及彩色B超检查确诊。
诊断标准为下腹坠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子宫及附件区触痛、一侧附件区肿块。超声检查一侧附件区混合性肿物、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积水。
2 治疗方法
根据病程长短、包块大小、年龄体质加减用药。①中药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瘀消癥、清热解毒为主,拟桂枝茯苓丸与自拟消瘤方加减。药用黄芪 30g,党参 15g,桂枝 12g,茯苓 30g,牡丹皮 15g,赤芍 15g,桃仁 15g,莪术 10g,大黄5g,鸡内金粉 15g,冬瓜仁 20g,败酱草 15g,厚扑 15g,牛膝10g。每日 1剂煎服,另用甲珠粉 5g、三七粉 5g兑药汁服,随症加减,共用药 20天。②西药以抗炎、抗菌、活血化瘀、消肿。5%GS250mL+PGNa640万 U,静滴,qd;甲硝唑200mL,静滴 ,qd,7~10天 ;5%GS250mL+丹参粉 0.8g,静滴,qd,10~15天。③包块一侧微波治疗或暖水袋温热敷等。治疗 20天后停药,查血 Rt、B超检查。
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炎、B超证实炎性包块消炎。有效:临床症状消失,B超证实炎性包块明显缩小。无效:临床症状未减轻,肿块无变化。
4 治疗结果
治愈 2例,有效 5例,总有效率 100%。
5 典型病例
王某,女,27岁,已婚。育有一男孩,人工流产 2次。下腹坠胀 1个月,腰骶部酸痛半月,加重 1周。伴头昏、乏力、口苦,心烦失眠,月经未行,白带稍多、色黄有味,大便干结如羊屎已 1周、每 2~3日排出数枚,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左下腹压痛,查血白细胞及中性偏高。妇检阴道中量黄色脓性分泌物,宫颈Ⅱ度糜烂,子宫活动性可、压痛(+),于左侧附件区触及约鸭蛋大小肿块、活动性,左附件(-)。B超示盆腔炎性包块(左侧输卵管囊肿)。中医诊断为症瘕(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西医诊为盆腔炎性包块。中西药合用治疗,用药 3天后排出干结羊屎大便多枚,接着每日排出大量干结羊屎便、有时每日 2~3次,症状亦随之减轻,7天后开始排出条形软便,症状进一步减轻。15天后腰腹痛已明显消失,左下腹压痛不明显。中药随证加减治疗 20天停药复查,血 Rt正常,B超示包块消失,痊愈。
6 讨 论
本病属中医“症瘕 ”、“积聚”等范畴。为经期、产后、房事,感染湿热邪毒,湿热蕴结客于胞脉,气血运行不畅,日久湿热瘀血互结所致。《妇科经纶》云:“妇人之病,有导于丈夫者,或因产后血虚受寒,或因经水往来取冷过度,非独因饮食失节,多挟血气所成也……此为胞中有恶血,久则积成血瘕。”《妇人良方》谓:“妇人腹中瘀血者,由月经闭积,或产后余血未尽,或风寒凝瘀,久而不消,则为积聚症瘕矣 ”。因此,气虚、血瘀、痰湿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治疗当用攻补兼施、益气活血、化瘀消症、清热解毒除湿治疗为主。桂枝茯苓丸合消瘤方加减方中党参、黄芪益气扶正,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活血化瘀、缓消症块,大黄、莪术活血化瘀、消症散结,大黄、冬瓜仁、败酱草清热除湿解毒、泻下积滞,厚朴行气活血除胀,牛膝引诸药下行直达病所,穿山甲粉、三七粉、鸡内金活血化瘀、消症散结、通络止痛。
西医认为,盆腔炎性包块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浆液渗出物积聚而形成。或由发炎的输卵管与卵巢相互粘连,盆腔腹膜、结缔组织充血、水肿、渗出、纤维组织增生形成。或内生殖器一处或多处炎症加重、蔓延所致。盆腔炎症多为混合性感染,病原体为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故用青霉素联合甲硝唑治疗。另盆腔炎腹膜充血、水肿,故用丹参粉针剂以活血化瘀,促进肿块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