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止嗽散加减治疗咳嗽 86例

2010-04-13王桂如

陕西中医 2010年8期
关键词:紫菀内伤荆芥

王桂如

广西自治区北海市西塘卫生院(北海 536000)

2004年 10月至 2008年 10月,笔者用止嗽散化裁治疗咳嗽 8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86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例,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咳嗽的诊断标准[1]:①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②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③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④急性期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⑤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⑥肺部 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其中男45例 ,女 41例,年龄最小 1.5岁,最大 76岁;病程最短 2d,最长 6个月,其中 2~7d者 32例,8~14d者27例,14~30d者 21例,1个月以上者 6例;西医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5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28例,慢性支气管炎 16例,支气管肺炎 7例。

治疗方法 基本方:炙紫菀、炙百部各 15g,白前、桔梗、荆芥各 10g,陈皮、甘草各 6g,儿童用量酌减。偏外感风寒者加麻黄、防风、杏仁、生姜以祛风散寒、宣肺止咳;偏外感风热者加银花、桑叶、菊花、杏仁、桔梗以疏风清热、利咽止咳;痰热壅肺者加黄芩、鱼腥草、栀子、全栝楼以清肺化痰;夹燥邪者加沙参、花粉以润燥止咳;痰浊咳嗽者去荆芥,加半夏、茯苓、枳壳健脾化湿,化痰止咳;肺阴亏虚者加乌梅、南沙参、花粉、太子参以益气养阴、润肺止咳;肺气亏虚者加人参、北芪以补益肺气。每日 1剂 ,水煎分 2~3次口服。 7d为 1个疗程 ,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无效:咳嗽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或加重。

治疗结果 治愈 52例 ,好转 26例 ,无效 8例 ,总有效率 90.1%。

典型病例 陆某,女,5岁,2005年 11月 12日初诊。患者于 2005年 9月起反复咳嗽,鼻塞,曾用抗生素及止咳糖浆类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诊见:咳嗽夜甚,痰少色白,伴食少气短,面黄不泽。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稍粗,肺部 X线摄片检查,两肺纹理增粗。舌质淡,苔薄白 ,脉弱。证属咳久肺虚 ,宣肃失司。治宜补益肺气,宣肺化痰。用止嗽散加味:炙紫菀、炙百部各10g,桔梗、五味子、防风、白术各 5g,黄芪、党参、白前各 6g,陈皮、甘草各 3g。水煎服,每天 1剂。服药 3剂复诊,咳嗽明显减少,诸证减轻。守方继服 3剂,再诊时夜间无咳嗽,唯见晨间有少许咳嗽,能正常进食及玩耍。守方加减调治 3d,诸症悉平。

讨 论 咳嗽的主要病变在肺,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致病原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无论邪从外入,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2]。外感咳嗽属于邪实,治疗当祛邪利肺,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当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止嗽散方中紫菀、百部温润,入肺经,二者微温而不热,润而不寒,可理肺化痰止咳;桔梗辛苦,能升提肺气以利膈;白前辛甘平,能降气化痰而止咳;陈皮宣肺利气祛痰;荆芥疏风解表;甘草缓急止咳,调和诸药。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

[2]张 健.止嗽散加味治疗外感顽固性咳嗽 30例 [J].陕西中医,2009,30(8):955-956.

猜你喜欢

紫菀内伤荆芥
内伤内服
萎软紫菀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润肺、通二便的紫菀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止咳通便话紫菀
藏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
疏风解表说荆芥
憋出内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