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母止嗽汤化裁治疗久咳 48例
2010-04-13刘惠霞叶永利陕西省佳县红十字会医院内科佳县719200
刘惠霞 叶永利 陕西省佳县红十字会医院内科 (佳县 719200)
笔者从 2004年~ 2009年采用清代医家陈士择的补母止嗽汤[1]化裁治疗久咳 4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48例中,男 28例,女 20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 78岁,平均年龄 52岁,病程 2~ 5年 12例,5~ 10年 24例,10年以上 12例。其中,西医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 (慢支)者 43例,慢支并发肺源性心脏病3例,,慢支并发支气管扩张 2例。全部病历均符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第五版《慢性支气管炎》[2]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属脾胃虚弱肺失宣降。
治疗方法 补母止嗽汤:炒白术、茯苓、麦冬各15g,党参 30g,陈皮、桔梗各 12g,甘草 6g,苏子、紫菀、肉桂各 10g,半夏 9g。咳嗽甚加葶苈子、白芥子、款冬花各 10g,若表证明显则加苏叶、前胡各 10g,每日 1剂水煎取 400mL分早晚温服,连服 4周为 1疗程。
疗效标准 痊愈:在 1疗程内,症状消除,X线示病灶吸收;有效:在 1疗程内,症状明显好转,X线示病灶吸收好转。无效:在 1疗程内,症状不消除,X线示病灶不吸收或加重。
治疗结果 痊愈:25例,有效 20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 93.7%。
典型病例 付某,男,72岁,农民。2005年 12月 6日初诊。 10余年前始出现咳嗽、咯痰、气喘、每遇寒冷季节加重。频繁就医,中西药杂投,咳吐如故,甚为痛苦。此次发作,咳嗽较重,吐白色粘痰,面浮目胀,胸闷气短,咽部干痒,彻夜难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滑。西医诊断为老慢支并阻塞性肺气肿。中医诊断为咳嗽,证属脾虚肺失宣降。以补母止嗽汤化裁:炒白术、茯苓、麦冬各 15g,党参 30g,陈皮、桔梗各 12g,甘草 6g,半夏9g,苏子、紫菀、肉桂、葶苈子、白芥子、款冬花各 10g,7剂煎服。 12月 13日二诊,12月 19日三诊,12月 25日四诊,咳嗽、气喘、咯痰依次减轻,饮食,睡眠,精神如常,前后服上药 28剂,症状完全缓解。
体 会 本病病程较长,多具脾胃虚弱症状。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不足,不能输精于肺,致肺失充养。所谓肺金之母,脾胃二经土也,土旺则金旺,土衰则金衰[3]。而久咳之治不仅要散肺之邪,而当急补肺之气,不可仅补肺之气,而尤当急补脾胃之土矣。然不可徒补脾胃也,盖补胃必须补心包之火,而补脾必须补命门之火[1]。心包生胃土,命门生脾土。方中人参,伏苓,白术,甘草乃补气健脾的基本方四君子。加陈皮、半夏即六君子,侧重于补脾气,化痰湿,使其从扶脾治本中兼化痰湿。《名医方论》张路[4]:“若合二陈则补中微有消导之意。盖人之一身,以胃气为本,胃气旺,则五脏受荫;胃气伤,则百病丛生,故凡病久不愈,诸药不效者,惟有益胃补肾两途,故用四君子随证加减。无论寒热补泻,先培中土,使药气四达,则周身之机运流通,水谷之精微敷布,何患其药不效哉?是知四君、六君为司命之本也。”麦冬可养肺阴,润肺燥;苏子、紫苑止咳、化痰、平喘。加入肉桂以补心包、命门二火,一味两得也。可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桔梗辛散苦泄,可开宣肺气而祛痰,引诸药入肺经。综观全方,补脾胃之母,又增补肺散邪之味,则子母两得,久嗽安得不速愈哉!临床可随证加止咳化痰之品以加强疗效。
文献综述
[1] 清◦陈士铎.辨证录◦卷之四.北京中国中医院出版社,2007:(8)133.
[2] 叶任高主编.内科学.第 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17.
[3] 邓铁涛主编.中医诊断学.第 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10-114.
[4] 许济群主编.方剂学.第 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