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2010-04-13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00孙志慧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0年4期
关键词:珍珠母方选茯神

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00)孙志慧

江苏省中医院(210029)吴明华

失眠,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轻者入眠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入睡;重者整夜不眠,并反复数年不愈,属祖国医学“不寐”范畴。中医疗法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对失眠症的治疗独具特色,现将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概况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关于失眠症的病因病机认识[1]:①化源不足,心神失养;②阴虚火旺,阴不敛阳;③心虚胆怯,心神不宁;④痰热、实火扰动心神等。病位主要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张云程等[2]认为湿热之邪亦属本病的病因之一。陈己明等[3]认为气滞血瘀是导致本病的病机之一。王翘楚[4]认为五脏功能失调皆能导致不寐,尤以肝为主。招萼华[5]介绍了祝味菊、徐小圃、陈苏生等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提示肾阳虚衰,虚阳浮越亦是病机之一。董德懋[6]强调阴阳在睡眠中的主导作用,认为人体阴阳失于和调,如老者之气血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肺气盛、胃不和,则卧不安宁。

2 辨证施治

裘昌林[7]强调从整体出发,临床按邪正虚实辨证将本病分为9型,其中虚证分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型;实证分为肝郁气滞型、心火亢盛型、痰热扰心型、肝胆湿热型、食积胃气不和型。虚实夹杂者分为阴虚火旺型、心肾不交型。虚证以补气养血,养心安神为法;实证以疏肝理气、清热泻火、涤痰化湿、消食和胃、活血化瘀等为治则;虚实夹杂则补虚泻实,揆度阴阳以安心神。王翘楚对临床多变的失眠症以八证三型而分治。八证即肝木偏旺、肝阳上亢、肝郁瘀阻、肝胃不和、肝气横逆、肝郁化火、肝肾两亏、胆气虚怯。其中,肝木偏旺为失眠症的发病基础,而肝郁瘀阻是其病理转归。三型即虚型、实型、虚实夹杂型,并指出临床上以肝郁瘀阻最多见,故治则需着重于平肝解郁、活血安神。邱德群[8]将失眠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由痰热引起,多见于青壮年,治以清热化痰为基本法,同时顾及疏肝健脾;另一种为阴虚火旺,多见于素体虚弱或久病之人,治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刘义生[9]将失眠分为七种类型:中老年人失眠,治以活血化瘀,改善脑循环,自拟心脑通用方;青壮年男性失眠,自拟连理温胆汤;青壮年女性失眠,方选甘麦大枣汤合二至丸;更年期失眠,自拟调肝安神汤;精神病早期以失眠为主者,方选加味礞石滚痰丸;焦虑综合征,方选温胆汤合栀子豉汤;考试综合征,方选补中益气汤加麻黄、生龙齿。郭赛珊治疗失眠主要从调脏腑和祛病邪两方面入手:调脏腑以肾肝脾为重点,滋补肾阳、疏肝健脾、三脏兼顾、辨证论治失眠;祛病邪以湿热瘀血为先机,注重清热祛湿和活血化瘀两法的运用。黄寿人将失眠总结为四型:虚火凌心型,治以滋阴泻火,自拟三子养心汤;胃气扰心型,治以调理肝气,方选逍遥散加味;血瘀阻心型,治以活血化瘀,方选血府逐瘀汤;血不养心型,治以养心安神,方选归脾汤加远志、茯神。牛永义在治疗顽固性失眠上分三个方面:疏肝理气安神,方选柴胡疏肝散;活血化瘀安神,方选血府逐瘀汤;祛痰化湿安神,方选温胆汤。胡思荣在治疗失眠中主要运用以下三种方法:一以清热化痰为主,兼顾疏肝健脾;二以化痰为主,理气为辅,寓行气与活血之中;三依据中医情志相胜的理论,运用“喜胜忧,忧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之以情胜情法。

3 基本方加减

某些医家报道以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失眠取得较好疗效。如姚杰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虚证不寐72例,基本方:桂枝、白芍、龙骨、牡蛎、生姜、大枣、生甘草、当归、炒酸枣仁、夜交藤、琥珀、远志。心脾两虚者加生黄芪、白芍、茯苓、山药、薏苡仁等;阴虚火旺者加生地黄、龟板、知母、磁石等;心肾不交者加柏子仁、生地黄、玄参、五味子等;心胆气虚者加石菖蒲、茯神、党参等,总有效率达88.9%。梁春香以交泰丸加味治疗不寐60例,基本方:黄连、肉桂、当归、酸枣仁、浮小麦、琥珀。心脾两虚者加黄芪、茯神、山药、柏子仁;肝郁气滞者加柴胡、香附、焦栀子;胃失和降者加厚朴、炒枳实、陈皮;阴虚火旺者加生地黄、龟板、龙骨、牡蛎;瘀血内阻者加丹参、赤芍、丹皮,总有效率为92%。董梦久以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失眠34例,基本方:丹皮、炒栀子、柴胡、白芍、当归、炙甘草、茯苓、白术、薄荷、生姜。肝郁气滞较甚者,加香附、陈皮以疏肝解郁;血虚甚者,加熟地以养血;兼见肝胆湿热、目眩口苦、苔黄厚腻者,加龙胆草、石菖蒲;兼见阴虚,有五心烦热、苔薄舌红少津等症状者,加知母、麦冬、鳖甲;兼见胸痹心阳不振,有心悸气短、舌紫暗等症状者加丹参、党参、黄芪、五味子,总有效率88.9%。唐妙以黄连阿胶汤加味治疗失眠30例,基本方:黄连、黄芩、白芍、生地、生龙骨、生牡蛎、阿胶、鸡子黄。肝郁化火者加钩藤、夏枯草;潮热盗汗者加黄柏、地骨皮;腰膝酸软甚者加杜仲、菟丝子;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血虚者加熟地、鸡血藤,总有效率为93.3%。

4 专方专药

张继岚自拟安神汤(柴胡、丹皮、栀子、佛手、珍珠母、灵磁石、丹参、苦参、黄连、合欢皮、夜交藤、炒枣仁)治疗失眠30例,有效率100%。陈涛等自拟益肾养血安神汤(生熟地、山萸肉、怀牛膝、桑寄生、枸杞子、远志、五味子、党参、当归)治疗失眠症52例,总有效率82.6%。胡宾以高枕无忧散加味(太子参、炒酸枣仁、法半夏、石膏、丹参、龙眼肉、茯苓、枳实、竹茹、陈皮、麦冬、生姜、鹿角霜、甘草)治疗顽固性不寐症28例,总有效率92.7%。江晓生自拟首乌合衾汤(何首乌、珍珠母、夏枯草、百合、郁金、石菖蒲、茯苓、浮小麦、栀子、丹参)治疗郁火不寐42例。李燕自拟珍珠母眠安汤(珍珠母、酸枣仁、白芍、丹参、郁金、五味子、甘草、黄连)治疗失眠,总有效率91.4%。任向毅自拟养血清肝安神汤(党参、生白术、茯神、炙甘草、龙眼肉、全当归、黄芩、炒栀子、青龙齿、炒枣仁、远志、香附等)治疗失眠,有效率为95%。张志峰自拟清心安神饮(黄连、川芎、莲子心、赤芍、当归、远志、猪茯苓、生牡蛎、生龙骨、滋石、珍珠母、合欢皮、夜交藤)治疗失眠实证,总有效率为90%。刘荣东自拟安神方(琥珀末、合欢皮、夜交藤、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珍珠母、生龙齿、生牡蛎、刺五加、山茱萸、茯神)治疗慢性重度失眠,总有效率91.1%。叶世龙、刘爱芹用镇脑养心舒肝汤(珍珠母、磁石、龙齿、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茯神、合欢皮、远志、麦冬、白芍、柴胡)治疗失眠,治疗组59例,有效率83.05%,对照组56例,有效率为80.36%。

5 针刺和耳穴疗法

5.1针刺治疗 黄应飞用针刺风池穴,得气留针5min~20min,治疗85例失眠症,有效率100%。傅晓蓉用针刺相应的脏腑经络之原穴、背俞穴治疗不寐症32例。取内关、神门、三阴交、安眠穴为基础方。心肾不交者,加心俞、肾俞、太溪;胃不和则不眠者加胃俞、脾俞、足三里;肝火上扰者加肝俞、太冲;心虚胆怯者,加心俞、胆俞、大陵、丘墟。除肝火上扰用泻法外,其余多用平补平泻法及补法,并各选两对主穴通以脉冲电流,痊愈18例,好转12例。饶忠东等用丝竹空透刺率谷穴治疗顽固性失眠50例。丝竹空透刺率谷穴,常规手法针刺百会、风池、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总有效率98%。张风华以皮内针治疗不寐29例,取穴百会、印堂,虚证百会穴针刺方向顺其经络走向,实证针刺方向逆其经络走向,总有效率达89.7%。曹仁俊等以电针头部奇穴为主治疗不寐30例,取穴四神聪、印堂、神门(双)、内关(双)、中脘、足三里(双)、丰隆(双)、三阴交(双)、太冲(双),治疗有效率为93.3%。沈莉等以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失眠86例,显效率50%,有效率38.4%,无效率11.6%。

5.2耳穴治疗 伍晓萍观察发现耳压对失眠、嗜睡有双向调节作用。取耳穴神门、内分泌、心、皮质下为主穴,辨证取配穴,耳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失眠40例,总有效率85%。罗志平等取耳穴心、神门、脑、枕、肾为主穴,肝郁化火配肝区,心胆气虚配内分泌区,治疗失眠367例,总有效率93.5%。刘丽萍在耳根敏感点点刺,出血如绿豆大,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刺一侧,两侧交替进行,5 ~7 次 为1 疗 程,治疗54例,总有效率88.9%。卢文取耳穴神门、心、皮质下、交感、神经衰弱区、垂前为主穴,辨证取配穴,分耳压王不留行籽组、耳压磁珠组,耳压磁珠组疗效明显优于王不留行组。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失眠症方法多、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可见中医治疗失眠症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但是,目前的中医治疗失眠症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临床分型不统一、诊断标准不统一、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在科研设计上不严谨,亟待进行严格的随机、对照、盲法研究;有些方剂中使用的药味多、药量重,缺乏相应的安全性、耐受性观察;基础实验研究鲜见,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机理研究尚不深入;多数报道仅限于经验总结,对药物作用机理等有深度的研究不多。期望相关研究中能引起重视,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失眠的疗效。

猜你喜欢

珍珠母方选茯神
茯神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我国提出增强仿生陶瓷韧性的新方法
模仿珍珠母强度和韧性的新材料
仿“珍珠母”玻璃完胜钢化玻璃
治神经衰弱
《伤寒论》之呕吐治则探析
红枣+茯神+猪心一碗补心汤定心神
辨治支气管哮喘避开刺激因子
Overview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on the Poria with Hostwo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自汗盗汗的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