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2010-04-13夏文利易德平
夏文利,易德平
(1.宁乡县房屋产权管理局,湖南 宁乡 410600;2.宁乡县农业机械管理局,湖南 宁乡 410600)
据统计资料,2008年我国县域经济GDP为6.45万亿,占全国GDP的55.15%。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目前已达300个,包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西部百强县、中部百强县和东北十强县。这些经济强县或者具有区位优势、或者具有资源优势,是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县域经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力军。全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形成了“7-4-3-2”格局,即县域经济强县的数量约占全国行政县总数的1/7、人口约占全国县域总人口的1/4,而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国县域总量的1/3,提供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约占全国县域总量的1/2。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县域经济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石和支撑,是地方经济腾飞的基础和保证。近几年,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探索实践与理论研究已成为政府和理论界的重要课题。
1 县域经济的概念与功能
县域经济的概念,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宏观改革的调整才出现的。从广义上看,所谓县域经济,是指县域范围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总和。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包括理论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潜在生产能力、生产竞争力、创新力等;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关系,生产要素的组合关系。
1.1 县域经济是一种区域性经济系统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经济区域为地埋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高焕喜提出,县域经济是赋税经济、民生经济、区域经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具有区域性、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复合性、层次性、开放性、行政性、历史性、易变性等特点;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地位、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具有担纲地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关键地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强国富民的重要作用。
冯德显认为,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以县域经济为载体的“三农”问题由此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焦点。“县域”是政治性较强的地域单元,“县域经济”是指县辖范围内,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系统,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特殊重要的地位。相对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县域经济基本上体现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相对于城市经济,县域经济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身发展规律,应当把县域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用企业理念来经营和运作;相对于农村经济,它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相对于一般经济区域,县域经济是以政治单元组织起来的区域经济发展系统,是一个政治性较强的政治与经济的矛盾统一体。县域经济的独特地位和特征主要表现在:基础性、独立性、过渡性、稳定性等几个方面。县域经济问题的提出,是我国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体现社会公平的需要。同时,解决“三农”问题,也必须从县域经济开始。
1.2 县域经济发展的本质是民生经济
许宝健认为,县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其经济活动内容的广泛性、综合性和丰富性。县域经济是以农村为主体的经济,其发展的本质就是民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调整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无论是解决“三农”问题还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县(市)这个层次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应该下移到县(市)一级。刘福刚认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充满活力和蕴涵潜力的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将为国民经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1.3 发展县域经济是构筑城乡统筹平台
许多学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传统农业效率低、中小工商业发展不足、城镇化滞后;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农业比重大,财政比较困难;文化教育程度比较低,农村人才不足;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经济结构不合理。因此,县域经济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平台。高新才认为,县域经济是实现“五个统筹”,特别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的一个基本的工作平台。只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才能有效的把城市与农村、农业与非农产业、农民与市民等问题统筹于区域发展当中。只有县域经济发展起来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两大难题。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王海燕认为,发展县域经济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只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才能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
2 县域经济发展对策与保障机制
2.1 发展基本对策
王敏认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对策包括:一是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把握发展的内涵,制定促进发展的政策,要更多地把增加人民收入、扩大就业、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放到重要位置。二是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发展特色经济。三是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投入力度,为县域经济开辟更广阔的投资空间。四是发挥项目支撑和聚合作用,倾力发展项目经济。
孙维义、张斌认为,坚持以人为本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应该从确立“富国强民”目标、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和自主创业精神、提高群众科教文化素养、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等四个方面切入,联系实际提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方赐德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重视循环经济是解决当前资源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郭素良认为,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工业经济、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和创新体制等五个方面发展县域经济。
2.2 发展动力机制
县域经济如同缩小的国民经济,其发展的动力因子复杂多样,且各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共同作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王曼认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主要由传统经济驱动力、政策驱动力和知识驱动力三部分构成。刘以安则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的不同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演绎归纳了不同区位因素、区域结构、资源禀赋条件下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特点,构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的系统模型,分别从内生动力因素、外生动力因素和非经济动力因素三个层面分析了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3 发展保障机制
发展县域经济,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角色真正界定到规划、协调、服务、监督和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上来。陈栋生认为,在壮大县域经济中,地方政府有重要作用,而其实效又在于政府是否完成了职能转换、是否告别了“衙门”习气、是否实现了廉洁务实高效服务。王一鸣认为,要推进县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清理对企业和农民的不合理收费,切实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塑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重视市场体系建设。岳文海认为,鉴于“市管县”体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却越来越明显,因此须改革“市管县”体制,不断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
3 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几种观点
3.1 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由于区域地理与自然条件的不同,地域伟承文化的不同,受周边环境影响与交流不同,各地现状的差异也自然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这也决定了它的发展道路选择而非同一。闰天池认为,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按经济地理区及主导产业来划分不同的县域经济。可以根据区位发展的不平衡和复杂性,因地制宜地选择自己的主导产业,由主导产业带动县域经济的增长。不同的县域经济可以选择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是县域生产力、县域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方式、资源组合方式的具体体现。王曼等将我国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概括为:县域的区位优势发展模式(沿海型、沿边型与内陆型)、主导产业模式下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与服务业主导型)、不同市场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外向型经济主导县与内向型经济主导县)、不同所有制类型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集体经济主导县、个体、私营经济主导县与外资经济主导县)等。
3.2 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关键与重点
柯美录认为,发展县域经济要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使工业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行业,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第三产业体系;要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改革导向,增强县域经济结构优化的活力。乔颖认为,抓好经济结构调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杨荫凯、黄冬梅认为,新时期,发展和壮大我国县域经济应当在把握突出特色、市场导向、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和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五大原则的基础上激活土地、资金、人才三大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进程;完善现代企业、市场机制、政府管理三个制度。
3.3 要把培育特色经济集群经济作为突破口
蔡剑辉、张春霞在探讨县域特色经济发展中认为,县域经济发展要立足“特”字,要根据区域比较优势,确立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培育和生成核心竞争力,进而依托核心产业向相关产业拓展,走专业化生产下相关多元化的发展路子。提出了“你无我有、你小我大、你泛我专、你弱我强”的十六字发展准则和4个环节:选准特色产品,启动特色经济;培育特色产业,壮大特色经济;依托科技进步,提升特色经济;塑造适度政府,服务特色经济。戎承法、张正河认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培育是一个整体提升的过程,要贯彻重点培育、整体协调的原则。
而贺耀敏认为,发展县域经济要走一条不同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道路,就必须把培养和扶持县域集群经济作为突破口。谷家栋认为,县域经济加快集群化发展,要突出四个重点:把特色产业作为发展集群经济的方向,凸现区域经济的优势;把工业园区作为发展集群经济的载体,促进同类企业的地理集中;把创新作为发展集群经济的动力,蓄积产业发展的强大势能;把政府推动作为发展集群经济的支撑,加快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
3.4 要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载体
闰恩虎认为,县域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通过县域经济增量发展来实现;要积极招商引资,内引外联,以此弥补县域资源、技术、资金的不足,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开创空间;新型工业化必须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卢荣善认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将工业化重心下移到县域。李容根认为,县域经济发展要搞好农产品加工业和资源开发性工业;推进农村工业化,要以加工工业为龙头,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的步伐。冯德显认为,要把工业化作为重点,积极融入国家和省级工业化体系中。条件不太具备的,不必苛求工业绝对量的增长,要充分发挥当地优势,通过做强第一产业或第三产业,发展绿色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样可以获得县域经济的发展。
3.5 要以提高县域城镇化水平为支撑
目前,我国县域的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加快推进城镇化战略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有效途径。齐子忠认为,县城作为城乡的结合部,起着集聚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作为县域发展的中心,又起着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辐射带动作用。县城的作用就是带动县域全面进步、协调发展,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载体。
王一鸣认为,县域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从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发展县域经济,小城镇这个层次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培育城乡统一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整合城乡各种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小城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小城镇发展,是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的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域内,以农民为主体、以特色产业为主导、以农村为载体、以小城镇为纽带的一种特定的区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全面小康和促进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关键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加强地区分工与协作;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富民强县、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1]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8卷).中国县域经济网(www.china-county.oxg)[DB/OL],2009-04-15.
[2]刘国斌,刘静,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思考[J].东北亚论坛,2009,(2).
[3]高焕喜.县域经济有关墓本理论问题探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4).
[4]冯德显.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4).
[5]许宝健.县域经济发展:本质、关键和措施[J].农业经济问题,2009,(4).
[6]刘福刚.专家解读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DB/OL].中国县域经济研究网,2008-01-09.
[7]高新才.关于壮大县域经济的几个问题[R].在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上的报告,2004-08-16.
[8]王海燕.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J].理论学刊,2008,(6).
[9]凌耀初.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12).
[10]邱晓华.努力壮大县域经济[R].在全国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的报告,2003-09-06.
[11]肖静尧.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桂海论丛,2008,(5).
[12]王敏.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县域经济协调发展[J].党政干部学刊,2008,(8).
[13]孙维义,张斌.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促进县域经济发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
[14]方赐德.重视和发展县域循环经济[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7).
[15]郭素良厂.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J].嘉兴学院学报,2009,(7).
[16]王曼.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7]刘以安.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与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
[18]张金锁,康凯.区域经济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19]闰天池.浅国县域经济的分类发展模式[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
[20]柯美录.加快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DB/OL].http://www.gsei.com.cn,2004-11-01.
[21]乔颖.对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DB/OL].http://www.gsei.com.cn,2004-09-20.
[22]杨荫凯,黄冬梅.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J].经济纵横,2005,(8).
[23]闫恩虎.县域经济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DB/OL].http://www.sannong.gov.cn,2003-08-21.
[24]卢荣善.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大思路:工业化重心下移到县域[J].中国农村经济,2005,(4).
[25]李容根.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新农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6]冯德显.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4).
[27]贺耀敏.集群式经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兼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几个认识误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28]谷家栋.拓展县域经济集群化发展之路[J].决策探索,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