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的实践与创新
2010-04-13陆维平
文/陆维平
“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神宁公司大胆创新实践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新方法、新方式、新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9年,神宁公司党委从健全党的组织入手,对41个基层党委(总支)进行全面改选换届。
目前,神宁公司已有1/4的基层党委、137个基层党支部、21个基层团组织在换届选举中实行了公推直选。一些基层单位已将公推直选办法推广到行政干部选任上。
主要做法
选择试点,精心筹划。公推直选在全区乃至全国都处于探索试行阶段,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又没有可供借鉴的作法。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认为枣泉煤矿建矿时间比较短,党委班子团结,凝聚力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职工队伍比较年轻,党员人数适中,整体文化素质比较高;党群、干群关系比较融洽,没有遗留问题,作为试点单位比较合适。
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开展公推直选前,实施单位党委都调查了解了企业党组织内外基础和工作情况,摸清党员、职工的思想动态。通过召开会议、个别谈心等形式开展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达到沟通思想、统一认识的目的。利用广播、电视、局域网、黑板报、班前会、党课和公告栏等宣传阵地,积极向党员、职工宣传开展公推直选的目的和意义,通过不同渠道使普通党员和职工了解和掌握公推直选工作的进展情况,调动广大党员参选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党内民主政治氛围。
充分酝酿,稳妥推进。为了保证公推直选的严肃性,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结合各单位实际,在“两委”委员党龄、年龄、学历、工作经历、党纪等方面设置了必备的资格,既民主又集中,既保证了每名党员的参选机会,又尊重了党员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严格程序,公开直选。经过充分准备,实施单位都召开了党员(代表)大会,“两委”正式候选人在党员(代表)大会上现场脱稿竞选演讲和答辩,阐明竞选的目的、任职工作思路、任期工作目标及承诺等。党员根据竞选演讲和答辩情况,采取直选的方式现场选举产生“两委”委员和书记。新当选的全体委员在党员(代表)大会上进行宣誓。当选者的竞岗承诺经梳理后,以正式文件下发基层党支部监督执行,并在次年的党员(代表)大会上述职。
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枣泉煤矿公推直选试点工作成功后,公司及时总结经验,将实践经验、作法提炼总结、充实完善后,积极在公司基层推而广之。基层所有条件成熟的党委(总支)都积极采用公推直选的方式进行改选换届,所有基层党支部和基层团组织换届改选全部采用公推直选方式。
亮 点
2009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作出批示,宁夏大型国企推进“公推直选”的经验值得重视,并要求中组部调查总结。现场观摩和调研总结后,中组部认为公推直选实现了“五新”:构建了选人用人的新机制,探索了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新途径,树立了基层领导干部的新形象,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发展,实现了党的政治优势向促进企业发展优势转化的新突破。
改革创新
改革了候选人提名方式,变组织提名为群众提名。传统的选任方式是“组织提名、党员举手”,群众没有候选人推荐权,选出的干部缺乏群众基础。公推直选采取“海推”方式,由全体党员直接推荐候选人初步人选,上级党组织进行资格审查和初步考察,经公示后确定初步人选,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群众公认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落实了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扩大群众参与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改革了民主推荐方式,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传统的干部选任方式的主要弊端是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忽视了群众公认度。公推直选要求在确定企业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候选人初步人选时,由过去党员选民没有推荐权改为由党员民主推荐,并将推荐结果作为党员(代表)大会推荐企业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的重要参考。考察确定正式候选人时,党员推荐票相对较低或没有推荐票的,不能列为正式候选人,在提高群众公认度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改革了选人方式,变“事前选人”为“目标选人”。传统的换届侧重看候选人的资历、素质和能力,往往只注重事前选人,而不注重目标选人,不注重看候选人提出的目标是否可行,措施是否具体,是否代表职工和企业利益。公推直选要求候选人初步人选要提出自己的任期目标,并围绕自己的任期目标进行竞选演说和答辩,让广大党员、群众来质疑和监督自己。这种方式把对好干部的选择和对好的任期目标的选择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了选举方式,变等额选举为差额直选。传统的选举制度是先由党员选出党委(总支)或党支部委员,再由委员等额选举书记、副书记,缺乏竞争性,无法实现优中选优、选贤任能。公推直选是由正式候选人在党员(代表)大会上进行竞职演说和答辩,由党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直选出企业党组织班子成员,把最终的选择权交给党员,在扩大党内民主、增加透明度和竞争意识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成效与启示
公推直选是发展党内民主、落实群众“四权”的有效途径。公推直选改变了以前 “上面定人头,党员举拳头,群众皱眉头”的做法,使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落到实处,拓宽了党员权利和利益的表达渠道,从源头上有效防止了干部问题上由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激发了广大党员的参政权和正确履行民主权利的积极性。
公推直选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走群众路线的有效保证。公推直选的程序和规定渗透了走群众路线的精神,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管干部的要求,在较深层次和较高程度上达到了坚持党的领导和走群众路线的内在统一,能够保证按照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把广大职工群众信赖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使党管干部的原则落到了实处,实现了由 “伯乐相马”到“赛场选马”的转变,变“上级选”为“上下级一起选”,打破了以往干部任命论资排辈的陈规,激活了干部的动力源泉,为优秀干部搭建了脱颖而出的平台。同时,通过公推直选还发现和储备了一批优秀后备干部,为解决基层党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公推直选是强化宗旨意识、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的有效方法。公推直选实行了任期目标责任制,并且在选拔上把推荐提名权和目标实施的评议权、监督权交给了党员、群众,突出强调了领导者的职责意识,强调了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统一,实现了由传统的干部职位管理方式向职责管理方式的本质转变。当选者既要贯彻上级的决定、指示,确保任期目标的实现,也必须代表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实实在在为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
公推直选是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科学发展优势的有效选择。公推直选充分发扬了党内民主,扩大了选人用人的视野,拓宽了干部选拔的渠道,充分体现了党员、群众的意志。一方面,当选干部有了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工作比较容易得到群众的认同,其信任和支持度都会增强。另一方面,当选干部内有推力,外有压力,从体制和机制上使其关注民情,关注民生,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和科学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
完善与探索
神华集团党组对“两总部”的科学整合,不仅是强化神华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也是科学发展、再造神华的战略选择,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董事长张喜武在整合动员大会上要求“两总部”整合人员的安排要打破传统观念,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原则,部门副职和处长都要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部门和员工也要实行双向选择。这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集中体现。
国有企业推行公推直选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这种民主的方式,推动企业人事制度的深化改革,形成一种民主、竞争的选人用人新机制,真正把能力强、能干事、干成事、大家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
公推直选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比如,如何建立公推直选用人长效机制,保证选出的干部上得来、干得好,而且干得比承诺的更好,并形成相应的考核、管理、监督长效机制;如何在党代会闭幕后,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管理和党内民主决策;如何实现更充分的竞争、实现更有效的知情和真正意义上的公推直选等方面,是下一步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