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外部失衡影响因素的量化分解与评估*
2010-04-13魏晓琴
魏晓琴 李 超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全球的经济失衡对我国经济的外部平衡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由于国际分工的影响,我国成为一个工业品生产与出口大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导致了我国经济的外部失衡。我国外部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持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以及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已由2002年末的2864.1亿美元迅速增至2008年底19460.3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已成为令我国政府棘手的问题,它不仅使我国货币当局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货币政策独立性,而且造成较大的投资效率损失。
我国经济的内部平衡也存在明显的失衡状况。内部失衡具体表现为:储蓄率过高,消费不足;投资过热,投资效率低;国内有效需求特别是国内消费需求长期不足。
一、我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之汇率对外部失衡的影响分析
在长期内,外部平衡仍然反映为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的长期平衡归根结底取决于本国和外国商品的相对竞争力。具体而言,两国商品的相对竞争力可以用劳动生产率对比决定的实际汇率R来衡量,即:
式(1)表明,R是名义汇率、两国工资水平对比和两国劳动生产率对比的函数。假设两国的工资水平不变,则R的变动取决于名义汇率的变动和两国劳动生产率对比的变动。假设最开始时R=1,这意味着本国和外国在国际经济交流中,对劳动产品进行的是等价交换,没有哪一国的产品特别便宜,也没有哪一国的产品特别昂贵,此时国际收支平衡。当R<1时,本国的产品价格相对昂贵,本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当R>1时,本国产品价格相对便宜,本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当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时,需要通过政策调整,使R回到1的水平上,实现外部平衡。[1](P48-66)
图1 (长期的外部平衡曲线)
长期的外部平衡曲线刻画了在本国或外国发生技术进步冲击的情况下,为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汇率水平需要作出的反应。在图1的坐标系内,外部平衡曲线向右下倾斜,即随着本国相对于外国劳动生产率提高,为了平衡国际收支,本币需要升值。[2](P79-91)
外延式经济增长是指通过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带来的经济增长,内涵式经济增长是通过要素生产率提高而带来的经济增长。对比外延式增长与内涵式增长的定义,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二者兼而有之,但是以外延式经济增长为主,即通过投入大量生产要素,来带动经济的增长。[3](P41-49)因此,由以上理论可以得出:我国应该让本币升值,以此来促进内涵经济的增长来缓解外部经济失衡。
我国的产业结构以加工业和制造业为主,这种产业结构使得我国资源消耗严重,以大量的自然资源换来经济的增长,却不适合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货币升值还可以促进国内资源的节约。[4]
以上的分析都是建立在内外部平衡的长期调节理论基础上的,在短期内,我国货币的升值对外部失衡的调整却不是非常明显。自从2005年7月汇改以来,我国货币不断升值,至2009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升至1美元兑换6.8347元,自2005年7月以来已经累计升值约17%。但是我国的进出口差额却并没有减少,反而每年大量增加,外汇储备也以较快速度每年大量积累着。所以说,在短期内,人民币的升值无法立即调整外部经济失衡。[5]
尽管如此,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依然会在调整外部失衡上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缓解贸易顺差过大的矛盾,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更平稳和持续发展。[6]
(二)内部因素之消费、投资对外部失衡的影响分析
国际收支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需的大小。所以说中国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是由于国内的内需不足造成的。我国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旺盛,会引起生产要素从消费部门流向投资品生产部门,消费之后的剩余产品便转化为存货或出口。虽然内需和外需并不是确定的正向或负向关系,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两者表现出来的关系会有所不同。但我们在基本面上可以肯定的是:在开放经济下,如果内需过低会导致外需的大量增加,内需不足会转化为外部需求。
中国经济是典型的“双依赖”——投资依赖和出口依赖。与投资需求相比,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为稳定和明显。但国内消费率明显偏低,因此投资带动的产能剧增和国内消费不足使中国经济更加向外部市场倾斜,致使中国出口依赖度不断攀高。投资拉动是难以持续的,而且形成产能过剩,导致失业增加,收入增长困难,反过来又降低整体购买力。[7][8]
以下采用协整模型研究对外贸易差额(XM)、投资(I)、消费(C)这三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9]
1、数据处理
外部经济变量直接采取中国1990年至2007年的对外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用XM表示,(资本金融帐户的顺差基本上是由于国内积极引起外资流入,管制资本流出的不对称政策的结果,与各经济变量的关系并不是很直接,所以这里的外部失衡只采取经常账户方面的指标),内部变量指标采用消费和投资指标,即用支出法中的最终消费额(C)和资本形成额(I)来表示,所有数据均来自CCER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表1 1990-2007年中国贸易差额、资本形成额、最终消费额(亿美元)
要研究对外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XM)、投资(I)、消费(C)这三个变量的协整关系,首先必须要求这三个变量的时间序列的平稳的,否则在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时容易出伪回归现象。本文的平稳性检验采用ADF检验法,分别对3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发现这3个变量本身是不平稳的,但在二次差分后,XM变成了平稳的时间序列,而I和C在二次差分后依然不平稳。于是我们将XM、I、C分别进行处理。首先将C处理成实际消费额,即C1=C/CPI,然后将XM、I、C1分别取对数,通过相关关系检验,发现LNXM,LN I,LNC1之间相关系数较高,有较强的相关关系。
2、平稳性检验
为了防止伪回归现象发生,采用ADF检验法对变量LNXM,LN I,LNC1的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借助于Eview s3.0软件,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LNXM、LN I和LNC1的ADF检验结果
由表2可知,原始变量LNXM,LN I,LNC1的序列,在相应的显著性水平下,在ADF检验下都明显不平稳,而通过对三者进行二阶差分变形后都在其相应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平稳性检验,所以这些变量都是二阶单整序列,说明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可以作协整分析。
3、协整检验
由于变量LNXM,LN I,LNC1都是二阶差分平稳序列,采取EG两步法做协整回归,检验进出口差额与消费和投资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首先用OLS法进行回归,建立如下回归方程如下:LN XM=0.6711LN I+0.5972LNC1-4.9128(3)
表3 OLS法回归方程测算
t: (0.789132) (0.636733)(-1.4504)
模型拟合优度较高,且不存在异方差。若变量序列LNXM,LN I,LNC1存在协整关系,则模型估计式(3)的残差序列E应具有平稳性,对E做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残差序列E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表4可知,残差序列E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可认为残差序列E为平稳序列,这表明变量LNXM和LN I,LNC1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关系所对应的长期方程为式(3)所示,此方程显示变量LNXM与LN I、LNC1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表示投资和消费对进出口差额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具有明确的经济意义。LNXM与LN I的回归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它表示我国的投资和消费都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差额有显著的拉动作用,投资、消费每增长1%,进出口贸易差额将分别增长0. 6711%和0.5972%,进口增长相对较快。
二、我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因果关系检验
通过检验两个内需变量与贸易差额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以判断是我国内部失衡影响了外部失衡,还是外部失衡导致了内部失衡,或者两者同时存在。
表5 LNXM和LNC、LN I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各变量的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从上表可以看出,LNC1和LN I是LNXM的Granger原因,而LNXM是LN I的Granger原因。这一结论意味着,我国的消费和投资拉动了贸易差额增长,而贸易差额的增长又带动了投资的加速增长。
这一结论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的增加与出口贸易的飞速增长,与此同时伴随着消费不足与贸易依存度过高的问题。这个因果检验印证了之前的理论说明,即国内经济作为内因导致了外部经济的失衡。最终消费和投资以相当高的置信度接受了它们是贸易差额的原因这个假设,而且贸易顺差也是投资增加的原因,但是从上表看来,贸易顺差对消费的影响不大。
三、储蓄、投资对外部失衡的影响的量化分解
(一)数据与变量
这一部分考察储蓄、投资这两个内部经济变量对进出口差额的影响。其中储蓄是按支出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最终消费的剩余部分,投资采取的是中国的资本形成总额的数据,经常项目差额采用的是进出口差额指标,各项数据均来自于CCER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
表6 1990-2007年中国投资、储蓄、进出口差额 (亿美元)
对我国1990-2007年的进出口差额(XM)及储蓄投资差额(SI)这两个时间序列进行了ADF单位根检验,XM和SI在经过两次差分后均为平稳。
2、协整检验
本部分同样采用EG两步法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由于变量XM、SI都是二阶差分平稳序列,所以可以按EG两步法做如下的协整回归,从而检验进出口差额与储蓄投资差额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首先用OLS法进行回归,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对XM和SI进行协整回归得到的结果如表7所示。于是,得回归方程:
表7 回归方程测算
若变量序列XM与SI存在协整关系,则模型估计式(5)的残差序列E1应具有平稳性,对E1做单位根检验,ADF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残差序列E1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表8可看出残差序列 E1是平稳的,这表明XM与SI存在协整关系。这个协整方程体现的是两个经济变量之间长期的稳定关系。从方程(5)可知,XM随着SI的变化而正向变化,并且它们之间的系数为0.164,增加一单位的SI会使得XM增加0.164个单位。这个协整方程表明在中国由于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多余的储蓄转化为净出口,这才是导致贸易盈余的国内根本原因,是国内的储蓄投资关系失衡引起了外部的失衡。
3、Granger因果检验
表9显示,XM是SI的 Granger原因,SI也是XM的 Granger原因,我国国内储蓄投资差额与进出口差额之间互为因果、互相影响。长期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的储蓄投资差额为正,即储蓄大于投资(S>I),国内需求小于国内供给,过剩的产出为了寻求其他出路必然要抢占外国市场,因此会表现为大量的巨额贸易顺差。由以上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可知,储蓄大于投资是我国贸易大量顺差的内因,而且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差额也对储蓄投资差额造成了影响。
表9 XM和SI的因果检验结果
四、结论和相关对策
我国经济的外部失衡是由两方面因素造成的,即外部因素对外部失衡的影响及内部因素对外部失衡的影响。
1、汇率因素在长期内可以对经济失衡造成影响,并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来对经济失衡进行调节。当我国外延型经济较为发达时,应该通过货币升值来促进内涵型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汇率政策上,我国应适当扩大汇率波动的幅度,通过本币持续小幅度升值,减少或消除过多的国际收支顺差,减缓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压力。[10]通过汇率的调节,来使我国达到经济的内部和外部的平衡。但是短期内变动汇率对经济失衡的影响不大。
2、内部经济失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外部失衡。一方面,我国消费和投资发展不平衡,投资相对过快增长而内需不足,使得我国产品供给大于需求,在国内无法全部解决出路,只能依靠出口海外市场消化,出现了大量的贸易顺差;另一方面,我国的储蓄大于投资,使得国内消费不足,无法合理利用的资源也不得不转化为出口,也形成了贸易顺差,从而导致了外部失衡的出现。同样,外部失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内部失衡,长期的贸易顺差造成的财富效应不自觉地调整了国内的产业结构,从投资者角度来说,他们更加愿意投资那些见效快、赚钱多的项目,而产品的出口就是这样的项目,因此他们在增加投资的同时,也导致了进出口差额的进一步加大。
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实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经济政策,让消费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需要改善国内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状况;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消费预期,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和他们的消费倾向;提高农民的收入,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1]
[1]J·米德.国际经济政策理论(第一卷)[M].北京:商务出版社, 1990.
[2]蒙代尔.蒙代尔经济学文选(第三卷)[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4]陈传兴.我国外部经济失衡调节的政策趋向[J].求是学刊, 2007,34(2):63-68.
[5]翁舟杰.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在内外均衡中的困境[J].财经科学, 2005,(2):21-23.
[6]华民.应对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开放战略[J].学术界,2007, (1):7-9.
[7]姜巍.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内外失衡及其调整[J].国际经贸探索,2006,(4):18-20.
[8]谢升峰.在失衡与均衡之间:破解宏观调控困局[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5):28-31.
[9]苏盛安,赵付民.我国GDP、消费、投资和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协整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5):32-35.
[10]陈传兴.我国外部经济失衡调节的政策趋向[J].求是学刊, 2007,34(2):22-24.
[11]陈新平.我国宏观经济外部失衡及财政税收应对之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6,(1):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