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管神经冷冻联合中药外用治疗过敏性鼻炎36例
2010-04-12李瑞垣
李瑞垣
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以翼管神经切断术及电灼术为主的治疗方法。由于手术操作复杂,并且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术后并发症,影响了该项技术的推广。我们在总结以上经验的基础上,采用鼻内窥镜下翼管神经冷冻术加自制中药纱布条外用,治疗过敏性鼻炎36例,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和操作简单的特点,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56 例均符合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 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18 ~65岁,平均39岁;病程2 ~10年,平均3年;冷空气诱发30例,饮食及气味引发6例。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7 ~64岁,平均41岁;病程1 ~9年,平均3年;冷空气诱发16例,饮食及气味引发4 例。 56例患者均有鼻塞、打喷嚏、鼻痒和流清涕等症状。鼻腔检查见双侧下鼻甲肥大、苍白,有清水样分泌物,分泌物涂片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存在。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①手术治疗:手术在30℃鼻内窥镜引导下进行,患者取半卧位, 1%丁卡因棉片表面麻醉鼻腔及中、下鼻甲,放入长鼻镜,用剥离子将中鼻甲推向中隔侧并充分暴露中鼻道。在鼻内窥镜引导下用银制圆头探针探及蝶腭孔所在部位,触及翼管神经位于后鼻孔外上方约1 cm外的漏斗状凹陷处后,撤回探针。将特制的加长冷冻头插入蝶腭孔,由于对蝶腭孔的刺激,患者此时可出现同侧臼齿疼痛、流泪及鼻部酸困感[2]。沿此路径抵达翼管,观察无明显出血后启动液氮冷冻器开关3 s,等复温后抽回冷冻头。在鼻内窥镜下观察出血情况并同法施行对侧冷冻。 ②中药治疗:选用具有温肺固表、祛风散寒作用的细辛5 g、白芷15 g、辛夷15 g、川芎15 g、薄荷10 g共研细末,然后倒入装有20 g凡士林的无菌容器内加热5 min并拌匀,再将经高温高压消毒的15 cm×5 cm大小纱布4条浸入,待放冷后即得外用中药纱布条。治疗组患者,在施行鼻内窥镜下翼管神经冷冻术后立即将纱布条填塞到两侧鼻腔内,每侧1条, 48 h后更换1次,共使用2次。对照组:单纯采用鼻内窥镜下翼管神经冷冻术。
1.3 疗效标准痊愈:鼻阻塞、打喷嚏、鼻痒及流清涕等症状基本消失,下鼻甲由苍白转红润;有效:鼻通气改善,打喷嚏及流清涕明显减少,下鼻甲稍苍白;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治疗组36例术后1年随访结果如下:痊愈20例,有效14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20例中,痊愈6 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0.0%。对照组第1 次冷冻术后复发6 例,时间多在术后20 d内,第2次冷冻术后复发1例。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 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中1例过敏性鼻炎伴哮喘者,病史10 年,发作无季节性。旅行手术前由于哮喘发作,静推氨茶碱0.25 g,每日1次, 15 d后症状仍不缓解。施行冷冻术加纱布条填塞24 h后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症状均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3 讨论
鼻腔的植物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前者兴奋时可使血管扩张,分泌物增多,翼管神经属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因此,应用翼管神经冷冻术可有效降低鼻腔黏膜表面敏感性,从而可消除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1]。
中医认为本病因肺气虚弱、卫表不固、感受风邪所致。治宜温肺固表、祛风散寒[3]。配制的药物纱布条中所含的细辛、白芷、辛夷、川芎、薄荷有祛风散寒、辛香通窍的作用。临床观察鼻内窥镜下冷冻术加中药纱布条填塞鼻腔,可明显提高疗效。由于冷冻翼管神经属不完全性破坏,困此对副交感神经的正常生理功能没有完全抑制,而且通过鼻腔给药,在改善鼻塞等症状的同时还有驱邪外出之功效。所以,临床未发生干眼等术后并发症。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学会.中华耳鼻咽喉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J].中华耳鼻咽喉杂志, 1998, 33(3):134.
[2] 王忠植.经鼻翼管神经电灼术[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87, (1):12.
[3] 李富强,林友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68例[J].河南中医, 2008, 28(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