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四次经验总结历程及其现实意义*
2010-04-12刘要停
刘要停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党的十六大以来四次经验总结历程及其现实意义*
刘要停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善于总结经验,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共召开了 11次全委会,每次全委会都有一个研究主题,但就经验总结来说,有四次很为重要,把这四次经验的内容及总结历程作一说明,更会增加我们对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并从中能够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探讨经验总结的特点、规律,对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经验总结;特点规律;现实意义
善于总结经验,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建国 60年来,我党进行了多次经验总结,涉及内容很广泛,但若细做分析就会发现,这些经验总结都是围绕加强党的建设以及党如何领导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展开的,党的十六大以来也是如此。党的十六大以来,党更加注重经验总结,这一方面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实践迫切需要党在理论上做出思考与总结,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党的执政更加科学化、民主化,表现出中央领导集体更加理性和成熟。认真分析十六大以来四次经验总结的特点,并从中把握规律,对于我们下一步做好各方面工作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一、善于总结经验并进行理论上的升华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创造经验、善于积累经验并精于总结经验的政党,这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建国60年来,我们党共召开了十届全国代表大会和若干次届中代表会,在每次代表大会的主题报告中,经验总结往往占据重要位置,并引起广泛关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如下几次:
1956年,党的八大上,刘少奇的政治报告总结了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经验;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 32年中党对重大历史问题的认识,形成了在我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产生重大影响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92年,党的十四大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 14年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概括并深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2002年,党的十六大认真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 13年,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10条基本经验,加深了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重申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意义;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党执政 55年的实践为基础,总结了六条重要经验,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上了重要日程;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集中概括并阐述了改革开放 30年来所形成的“十条”基本经验,并深刻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探索形成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60年来这几次有重大影响的经验总结,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从历史视角看,每一次经验总结,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现实实践以及党执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关;从逻辑视角看,每一次经验总结,都是对以前所取得经验的概括总结,有其必然的内部逻辑联系,从而决定了建国 60年来的经验总结构成一个前后一致的整体。从这个角度来说,最近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在这一系列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关于执政党 60年来自身建设经验规律的总结,有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然,对于建国 60年来经验总结的特点规律的探讨,是一个大的课题,在一篇文章中是难以说明白的。本文仅限于结合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四次经验总结,来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以求教于专家。
二、十六大以来四次经验总结历程及其主要内容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共召开了 11次全委会,每次全委会根据工作需要都研究了不同的内容,有其鲜明的主题。但就经验总结来说,有几次大会体现得很为明显,主要如下:
(一)第一次经验总结:2002年 11月 8日,党的十六大报告。党的十六大报告认真总结了十三年来所取得的基本经验,即“十个坚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第二次经验总结:2004年 9月 19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其中第二部分认真总结了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即“六个必须”: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第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五,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第六,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三)第三次经验总结:2007年 10月 15日,党的十七大报告。党的十七大报告,认真总结了改革开放 30年所形成的宝贵经验,即“十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在 2008年 12月 18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对这“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作了进一步的概括说明,并认为“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第四次经验总结:2009年 9月 18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决定》认为,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即“六个坚持”:第一,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第二,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第三,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第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第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三、十六大以来四次经验总结所体现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通过对建国 60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经验总结历程的回顾梳理,可以看出,每一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报告都会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或者说是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也可以说是党的领导经验,这其中也一定会涉及党的自身建设经验;在党的每届全委会期间,都有一次全委会专门研究党的建设。如党的十六大报告形成了“十个坚持”经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专门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总结形成了“六个必须”经验;党的十七大报告形成了“十个结合”经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就专门研究党的建设,并总结形成了“六个坚持”经验。也就是说,在每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总会有两次经验总结,一次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是关于党的建设的,这应是我党经验总结的传统和惯例。
(一)经验总结充分体现了“总结运用”与“丰富发展”原则,其现实意义在于这些经验是指导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针指南
“总结运用”与“丰富发展”是经验总结的根本原则。党的每一次经验总结都体现了这一点,因为经验是对实践过程所取得成绩的原因分析,是规律性探讨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是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经验毕竟是对过去实践规律的探讨,是时代的产物,要经过历史发展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但时代是发展的,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处于不断的提高之中,所以经验本身只有进行丰富发展,才会有更大的指导作用。经验之所以宝贵,一个原因在于它是对规律的揭示,另一个原因在于它对下一步工作的指导价值。如我们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群众路线、思想路线、宗旨思想,都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经验总结,反映了党的执政规律与建设规律,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党的建设经验总结来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提出的“六个坚持”基本经验,就充分体现了经验总结的“总结运用”和“丰富发展”原则。
就“总结运用”来说,比如,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这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致胜法宝。从建国到现在,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时,明确提出了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部分中,第一个明确要求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历史实践和事实也证明:特别是党和国家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事业发展处于新的起点、前进路上遇到大的困难、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风波、国内外敌对势力借机制造思想混乱的时候,我们党更加注重思想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来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所以说,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既是党的建设 60年经验的总结,又是下一步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正是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党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建设才表现出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鲜明特征。
比如,以前提到党的建设“两大历史性课题”“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也充分体现了“总结运用”的特点。党的十六大之前和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党的建设提出了“两大历史性课题”,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党的十六大之后,在全党开展了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也取得明显成效。党的十七大报告“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关党的建设部分,分别从三个方面,即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对党的建设作了总体安排。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为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党的建设意见的贯彻落实,把它们作为执政党建设的两条重要经验,分别放在了第三条和第六条的位置,可见它们对于党的建设重要意义。
就“丰富发展”来说,在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六条基本经验中都有生动体现。比如,思想理论建设的重点是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60年来,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新时期的思想理论建设,一方面在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起到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还在于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方面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可见,这个提高包括学习与推进两方面。
比如,以改革创新精神来推进党的建设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是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选择。用改革创新精神来加强党的建设,在以往党的文件中提得不多。过去说到创新,重在指党的指导理论创新等,现在提到用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对党的建设总体思路丰富与发展。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是可以作为一种精神来提倡的,因为改革开放的 30年,正是由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倡导改革开放精神,鼓励改革开放实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于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才取得了重大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由于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才开创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立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党建工作新格局;正是由于坚持以改革创新的举措来指导党的建设,才取得了从提出和不断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到提出和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从实行差额选举、党务公开等扩大党内民主的举措,到确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新理念、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到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推荐和民主评议干部等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党的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所以,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是对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往建设经验丰富与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二)经验总结充分体现了党的建设与党的领导两个方面紧密相联不可分离,其现实意义在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目的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建国 60年的经验总结,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党的建设,二是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主要是指党的自身建设,党的领导是指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开辟的道路。一个时期内,由于党政不分,这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往往相互交织,没有明确的区分,大多偏重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而对党的自身建设重视不够。主要原因是对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地位之间的关系分得不清,有时只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只有到了一定时期,这一状况才得以改变。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经验总结,最后一条提到了“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经验总结,“第六,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应该说,这都是在单方面强调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并没有把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这方面有重大突破,体现为两点:一是明确提出“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二是明确提出建党目标,“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是,对于如何把党的建设与党所领导的事业结合起来,发挥相互促进作用,以及如何达到建党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作了部署但并没有展开,所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就专题研究这个问题。
如果对照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经验总结,有些语言表述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把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最新表述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与”“和”、“改善”“改进”、“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意思差不多,但所反映的倾向却不容忽视。“和”表示同等重要,“改进”表示更进一步,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党的建设”面更为宽泛,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最新表述为“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就党的建设来说,去了“新”字,另外把党的建设放在了前面,这样位置的变化是强调党的建设的目的在于推进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的发展,指出了党建工作的方向,这是一个变化。另一个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被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所代替,前后位置也发生了变化,这旨在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更好的发展。总结这样一些显著变化,我们认为党的建设目标是要为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服务,每个党员都要有加强自身建设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这才是我们取得一切胜利的法宝和根本所在。党的建设与党的领导有着内在的统一性,相互促进、相互联系。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十条”宝贵经验的第三条提到了“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这是党的领导本质之所在,也是加强党的建设根本之所在。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作了充分说明,他郑重指出,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充分体现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立场和工作作风。党的群众立场是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这一点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经验总结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一是方法上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提高党的自身素质和领导水平;二是执政理念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并提出了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为抓手的“五位一体”党建工作新格局,为把党的领导事业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建设目标任务更加明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于自身建设方位和所处历史方位的高度清醒,对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更加明确,对于迎接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准备充满自信。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党能够领导我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三)经验总结充分体现了党的和谐辩证、发展创新的执政思维,其现实意义在于我国的发展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从党的十六大报告经验总结的“十个坚持”到党的十七大报告经验总结的“十个结合”,都是十条经验,所侧重的内容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和框架已定,方针政策的制定有其连续性。但从“坚持”到“结合”,也能透视出党的执政思维新变化。“坚持”强调单向思维,而“结合”则是双向、多向、辩证思维。党的十六大报告经验总结中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党的十六大报告经验总结中的“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为“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等等。这样的变化,说明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方面之间关系有新的认识,善于运用矛盾的、发展的、辩证的方法来审视和把握,抓住了矛盾的关键和问题的要害,所以制定出的政策才更有针对性。“结合”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化,更是一种统筹方法的运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党的十七大之前,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问题,深刻指出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特征,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重大部署;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特征,认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从字面上理解,一是要发展,二是要科学。“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用这样一些同等重要又有递进关系、全面又有侧重的字眼,其首先表现为一种理论上、思维上的和谐辩证。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改革开放 30年的胜利,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胜利。只有理论上、观念上达到了一种境界,上升到了一个层次,方针政策制定以及理论创新才有根基,才能够真正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态势,国际范围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内经过改革开放 30年的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明显改变。但是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在观念上有大的变化,要有世界眼光和全球思维,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谋划一切。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思维,就达到了这个高度;而要发展,创新的理论、创新的实践、创新的方法必不可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都在告诉我们,中国的发展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责任编辑:周文升 wszhou66@126.com)
B038
A
1003—4145[2010]02—0142—05
2009-11-20
刘要停(197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领导科学报》总编室主任、主任编辑,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