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体育教育思想演变与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2010-04-12戚俊娣张晓秋
戚俊娣 张晓秋
(哈尔滨工业大学 (威海)体育教学部,山东威海 264209)
对中国体育教育思想演变与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戚俊娣 张晓秋
(哈尔滨工业大学 (威海)体育教学部,山东威海 264209)
通过对中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发展进程进行考察,把握其脉络,分析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状况。根据目前中国学生健康水平的状况,对开拓体育教育方法创新的思路进行深入探索,找出适合当代体育教育思想下的体育教育创新方法。将“健康第一”、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思想更好的运用到体育教育实践中去。使得“健康第一”思想和健康教育成为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重要标志和主旋律。
体育思想;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一、体育教育思想的演变
中国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与制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学校体育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借鉴、停滞、冲击和飞跃过程,并逐步形成了我国独立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体系。大体上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前后接近十年的时间。
建国初期,现代体育,对于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而言,一切都是陌生的。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理论与实践,尽快建立中国的学校体育理论体系,成为当务之急。但是,由于当时国际条件的局限,新中国的学校体育,一开始就形成了前苏联经验“一边倒”的照搬照抄,成为单一的前苏联模式的复制品。一直到 1956年,教育部颁布我国第一部《体育教学大纲》,才标志着我国体育理论体系的初步建立。
这一时期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重点是传授知识,以培养道德为目的,强调教师、课堂、教材三中心,重视课堂教学,重视体育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重视教师作为“学生的主导者”如何传授运动技能技术。体育教学则以系统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主,主要进行动作技能的教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学校体育除了要完成体育教学外,还有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任务。学校体育目标,开始强调要根据青少年健康状况,重视健康的提高、体力的增强及身体适应外界的能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忽视了与体育教学理论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联互动作用,那个时期,也由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建设任务都十分繁重,甚至举步维艰,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所以,《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二)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间跨度在二十年左右。
这一时期,在“多快好省”、“超英赶美”、“反帝反修”、“备战备荒”、“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脱离国情,脱离规律,脱离时代,走了许多弯路,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为服从这一“大局”,作出重大调整,甚至付出惨重代价。学校体育也不例外,在服从国家建设需要的宗旨下,为生产劳动服务、为国防服务,成为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和重要目标,还一度出现过以参加工农业体力劳动和“军事体育”取代学校体育的现象。学校体育,形同虚设。
学校体育教学思想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混乱与扭曲,学校体育被否定,学校体育思想的社会基础非常薄弱。这个时期学校体育以单纯的体质训练为中心,用体力劳动来代替体育教学,用齐步走、投弹、刺杀等军训内容代替体育教学。在这种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教育思想始终难以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唯“生物体育观”的军事体育教学思想占主导地位。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学校普遍以劳动代替体育,以军训代替体育。学校体育从思想到实践上都处于大混乱、大倒退的状态。
(三)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时间大体在二十五年左右。
这一时期,我们的党和国家,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顺利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综合国力不断攀升,体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国人民实现了“振兴中华”的百年梦想,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改革开放,使国外学校体育思想和实践情况被大量介绍进来,过去曾经被批判和否定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学校体育教学思想以及实践又重新影响着我国,冲击着原来以苏联学校体育理论为主要模式建立起来的学校体育思想。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学校体育实践一方面仍以体质教育和运动技能教育为主导思想,另一方面在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中陆续引进和借鉴“快乐体育”、“终身体育”、“主动体育”等一些新思想,这些新思想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开辟了新思路,丰富了原有理论模式。这一时期,中国的体育事业,如同蒸蒸日上的社会主义事业一样,在世界体育舞台,展现了卓越的风姿。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方面,繁重的文化课学习占用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大量时间,体育教育受到挤压;另一方面,体育教学以提高竞技水平为目标,使体育的普及与提高形成了新的矛盾。
(四)从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至北京奥运会的举办。
党的十七大决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给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指明了新的发展的方向。坚持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时期,中华民族进入了“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体育教育思想由单一性向多维体育观的方向转换,除了要增长学生体质,还提出培养学生能力,发展个性。随着一些新体育政策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体育教学不断创新,以培养“健康第一”的人生理念为核心,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
在迎接 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段时间,中国接受了很多新的文化,更多的体育项目进入中国,这样更加丰富了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做好奥林匹克思想教育,通过社会传播、学校教育、网络传播、媒体传播等方面来共同完成这一任务,拉近奥运与学生们的距离,激发广大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向往,增强广大学生对奥运会的关注。因此,这个时期不仅丰富了高校体育项目,还使我国的高校体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
(五)从成功举办第 29届北京奥运会至今。
2008年借奥运会宣扬国力、振奋民族精神的使命完成后,我国政府必然要转变其体育发展的重心——由鼎力支持竞技体育转向全面发展大众体育与学校体育。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展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我国大力发展大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基石。高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大学生体质下降已成为教育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要深入落实阳光体育运动计划,满足学生身体和精神需求,对高校从实际出发切实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素质,改革高校体育教育与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举世瞩目的第 29届北京奥运会已经圆满结束,但它对于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体育等方面带来的全方位深远影响还将长期存在。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百年发展史来看,奥运会后举办国群众体育活动一般都会出现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作为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在北京奥运会后开展的各种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也同样面临着奥运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推动学校体育各项工作健康、稳定和快速的开展,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及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一)适合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育教学模式
中小学体育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好中小学体育教育才能彻底的改变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状况,预防和改善目前出现的肥胖、近视等增多的状况。中小学生正处于人体生长发育期,增强体育和身心健康水平,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将成为这一阶段体育教育目的重点。这一阶段学习和掌握正确的运动健身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的习惯,提高终身体育能力和体育文化素质,促进身体、心理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锻炼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体育教育,必须坚决执行中小学体育教育硬性规定,确保体育活动在时间、内容和形式上全面创新。确保认真执行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制订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
1、梦想鼓励式体育教学
每个人梦想萌芽阶段多处于青少年时期,没有梦想,就意味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阻碍进步与积极的变革,甚至意味着万念俱恢、失去了生存与进步的源动力。因此,没有梦想、不敢梦想的青少年,今后国家是不能对其委以重任的。一个人虽然得不到他所有想要的美好事物,如荣誉、地位、财富、知识、自由、健康、爱情、事业成就等,但却不能没有得到这些美好事物的梦想,是梦想在推动着人类的进步。细想起来,其实人类现代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自己实现梦想的过程。电话曾经是人类的一个梦想,飞机也曾经是人类的一个梦想,同样电脑和网络更是人类曾经的一个梦想,现在这一切梦想都已经实现了。然而我们现在的中小学体育教育不是一个鼓励梦想的教育,作为体育教师如果能把青少年的梦想引导正确并进行鼓励,学生上体育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出来,体育教学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作为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抓住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可以通过课上调查问卷形式来发掘每个学生的体育梦想,并通过鼓励的形式来完成预期的体育教学目的。
2、阶段性项目选择式体育教学
根据学生年龄将其分成 4个阶段:5到 7岁 (学龄前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身体处于生长发育期柔韧性和反应能力处于提高的最佳时期,这段时间应通过一些游戏提高动作模仿能力和一些简单体操练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游泳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7到 12岁 (学龄期)此阶段的体育教学工作应继续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为主,除了一些体育游戏、体操外适当增加一些球类等竞技项目,在学生得到身体锻炼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12到 16岁 (发育期)此时教师要组织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为学生选择终身体育锻炼项目做准备,此阶段应在学校开展体育选项课,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16到 18岁 (青春期)这一阶段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已经初步达成,此阶段要求学生能够对所选择的运动项目具备熟练的技能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传授大学体育教育打下基础。
(二)适合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
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培养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这一阶段我们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到两种适合自己终身体育的锻炼项目,更要培养学生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能力,让其能够很快与社会环境接轨,最终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创新体育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处理好普及与提高、教学与竞赛的关系,采用积极、高效的体育教学模式。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精神情操、品质意志、审美情趣、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以及社会责任感,直接影响着 21世纪中华民族的基础面貌。
1、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
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状况和个人爱好通过自主选择上课项目、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来学习并真正掌握一到两门终身参加体育锻炼项目的一种教学模式。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是体育俱乐部式课堂教学的延续,它将体育教学带出课堂。要想真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身体素质,光抓好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时数短,学生只是掌握技术和要领,而巩固、消化、提高的过程就需要在课外俱乐部教学中体现。实施俱乐部教学形式的教学改革后,除正常教学课以外,在体育课结课后还将进行体育课外辅导。学生为了提高专项运动的技战术水平以及发展自身身体素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涨起来,这样不但延续课堂教学内容,还通过组织俱乐部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心理素质。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用相结合,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将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利用选项课和选修课培养各个项目的裁判员,如:学校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项目的比赛可以使用学生裁判员。通过在这些比赛中积累临场裁判的经验,使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
2、“领会教学法”体育教学模式
“领会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教法指导思想的重大改革,它把体育课的着眼点从传统的强调动作技术的发展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兴趣上。这种模式尤其适合球类项目,球类项目占体育教学主要内容60%以上。“领会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项目介绍—比赛概述—战术意识培养—瞬时决断能力训练—技巧演示—动作完成六个部分。它与传统模式的最大区别是:教学内容的重点不同,它把战术意识学习置于首位,而把技巧动作的教学排在其后,更注重决断能力的培养。其主要思路着眼于把学生认知能力和战术意识的培养视为核心,将训练学生应付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作为学习的关键,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掌握情况,因人而异地教授技巧动作。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盲目完成技术动作,机械进行战术配合,从而能使学生学会技巧和战术的协调配合,并有机会付诸实践,体验比赛带给他们的快感和成功感。
3、快乐式体育教学模式
快乐教学模式是指改进教师单纯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法,从教学方法、组织等方面创新,使学生在运动中有快乐、成功的体验的教学方法模式。快乐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正确优美的动作示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语言,是维系愉悦学习气氛的粘合剂。
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通过教师自创的体育游戏,在课程的准备或结束部分安排学生做一些与主教课程有关的针对性的游戏,对课程的教学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游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等精神。在健美操等课程的准备部分,还可以利用音乐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准备运动,摆脱以往教师用口令或哨子带操,这样既能为基本部分起到准备热身的作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我们可以利用大海、高山等自然环境,开设一些特色项目,夏季开设沙滩游泳课,让学生充分享受阳光和大自然的风光。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具体条件及不同地区特点,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时间。
快乐式体育教学模式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尝试,这种教学模式的兴起对于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它是学校体育教学连接终身体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虽然这一教学模式目前尚处于不稳定、不全面、不成熟、多流派共存的松散状态,但随着我们教师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这种教学模式会进一步得到充实、完善和规范,以发挥其更强劲的育人优势。
4、CBE体育教学模式
CBE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构建的教育体系。CBE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能力本位教育,它所指的能力,是完成一定职业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这种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关键是能力图表的制定,它需要将体育项目的主要技术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其次是技能指导书,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工具。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各种能力素质,同时又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能确实提高学生的兴趣,大大调动学生主动练习的积极性,和传统的教师发挥主体作用、学生被动学习的效果相比,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能力本位教育的教学理论包括能力本位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组织三个问题。
第一是能力本位教育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能力本位教学目标的编制应基于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之间的密切联系而确定,并以课程目标为基础,体现学生主体原则、可测度原则和可操作原则。
第二是能力本位教育教学过程。能力本位教育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 (课程、内容等)和如何教 (组织、方法、教学媒体的使用等)的一种操作方案。首先是能力本位教育教学一般过程:由设趣、激趣、诱趣和扩趣等四个阶段构成;其次是能力本位教育教学具体过程:根据学习对象或所处学习阶段的不同,可分为理论知识教学、心智技能教学、操作技能教学、品性形成教学、素质整合形成等五个教学过程。
第三是能力本位教育教学组织。教学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任何教学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有条不紊地进行的,在教学活动中多种因素不同组合,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规律和效果。我们认为能力本位教育教学组织设计主要涉及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时间三方面的内容。
三、结束语
我国的体育思想是以五十年代苏联体育教育理论为基础,引进、借鉴国内外体育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朝着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体系发展。体育教育以提高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为宗旨,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体育教育教学创新的必然选择。体育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和学校实际水平进行体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的改革,充分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使得“健康第一”思想和健康教育成为 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重要标志和主旋律。在“健康第一”体育教育思想指导下,体育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涌现了梦想鼓励式、快乐式、体育俱乐部式、能力本位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分别创立了适合我国中小学和高校的教学模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既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又能培养学生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的能力,让其能够很快与社会环境接轨,最终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
G80
A
1003—4145[2010]02—0072—04
2009-12-02
戚俊娣,哈尔滨工业大学 (威海)体育教学部体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张晓秋,哈尔滨工业大学 (威海)体育教学部、讲师。
(责任编辑:陆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