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文化与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
2010-04-12谢金平
周 涛 谢金平
(上海理工大学 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
论儒家文化与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
周 涛 谢金平
(上海理工大学 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 200093)
本文从儒家文化对世界的深远影响、加强儒家文化教育的紧迫性、儒家文化对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论启示和方法论意义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阐明了在新时期,高校应当重视和挖掘儒家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儒家文化;大学生德育教育
正如我们在世界任何角落都无法切断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血脉一样,我们在任何发展阶段都无法回避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相对于西方文化以“求真”或“求智”为传统的“真理之学”,中国文化则以“求善”为传统,故“求善”的价值尺度成了中国人行为的基本指南。从总体上讲,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可概括为:“以人为本位,以道德取向(儒家)为主导,以功利(墨家)和权力(法家)取向为两翼,以自然无为(道家)为补充,以群己和谐、天人和谐为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境界的多元价值取向体系。”以崇尚道德为基本特征的儒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所以,传统文化对于今天国人的影响也更多在于道德领域。我们在道德教育领域向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汲取有益的营养,应该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一、儒家文化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1997年9月,由世界许多著名政治家、学者及知名人士组成的“国际行动理事会”把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进了《世界人类责任宣言》,呼吁人类要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个体和整体、眼前和长远的关系。西方一批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包括7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9年的一次集会后发表的宣言认为:人类如果在21世纪继续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汲取2500年前孔子的道德智慧。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在16至18世纪,随着西方传教士往来于中西之间,欧洲知识分子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欧洲就出现过一个“中国文化热”。在这一时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思想,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为近代以来欧洲的崛起奠定了必要的思想支撑。
受儒家文化影响最深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儒学已经融入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情感及生活方式之中,成为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形态可以用“日用而不知”来概括。尤其是近年来,上述国家纷纷对青年学生加强了儒家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教育,以抵御日益明显的西化倾向。
儒家文化通过构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来为社会发展的进程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这也正是儒家文化自诞生至今2000余年,仍然广泛地影响着世界的根本原因。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和重视我们的儒家文化,把它排斥在德育之外,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二、加强儒家文化教育的紧迫性
从历史的维度看,没有一个经济上处于强势的国家是蔑视自己国家文化传统的。在美国高校,教育部门重点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塑造“我是美国公民,我热爱这个国家”的思想意识,力图使生活在这个国家中的人特别是青年人具有优越感和自豪感,愿意为这个国家而奋斗。这种优越感和自豪感的激发主要是通过美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和西方文明史教育实现的。英国是这样,俄罗斯也是这样,我们中国当然也不例外。
从根本上说,上一世纪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对德育的价值的深层原因,是在于我们国家的贫穷落后。在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看来,是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未能从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上探讨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依然是一种文化决定论的思想。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提高,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共识,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现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十七大的这一号召,也是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指针。
我们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某些弊端限制了儒家文化在德育中所应发挥出来的作用。高校大学生,尤其是工科院校的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识多停留在中学的水平,通过听相关的学术报告或阅读相关书籍能够加深一些了解之外,其余的理解也就基本停滞了,这些都造成了高校儒家文化教育的缺失。
无法将道德素质与道德知识有效地结合和区分,也是我们当前德育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高校“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课步入一个误区,它导致了一种结论的产生:道德知识的获取数量与道德素质的提高成正比。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所以,当我们一次次用道德宣讲甚至比赛的形式来试图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时候,事实上,我们提高的也许更多的是“讲述道德的能力”,其结果有可能使得道德的表现形式与道德的实际状况日益相脱离。
如此培养出的人才是不完整的,缺少了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底蕴,导致大学生很容易接受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在尚未建立一个被大众普遍接受的价值体系的情况下,许多人内心的迷茫和空虚需要传统的文化精髓去填充。在这种情况下,重视并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成为了我们每一位高校德育教师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儒家文化对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目的论启示
第一,“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的进取精神,对于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建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论语·述而》中指出“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孟子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荀子说“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种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
第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思想武器。
西汉的贾谊在《治国策》中强调“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范仲淹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无不体现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强调为社会尽责,为天下人尽忠的献身精神。这对于如何培养青年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 厚德载物”、“ 贵和持中”、“团结和谐”的人际观,为大学生构建新型人际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周易· 乾· 象传》说“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孔子说过“ 君子和而不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古人这种宽厚之道包含了理解、宽容、善待他人的精神,是中国优秀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这对于大学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有着重要意义。
第四, “ 贵德重义、坚守气节” 的崇高思想境界,为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全高尚人格、促进全面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思想教育养料。
古代先哲并不反对追求物质利益,但是认为道德人格的价值远在物质利益价值之上,反对为了物质利益而牺牲自己的道德人格。孔子就主张“见利思义”,“ 义然后取”,“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要求“ 见利思义”,必要的时候“ 舍生取义”。这完全可以作为当代大学生德育的素材,它有助于大学生澄清对金钱的片面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华民族向来十分重视一个人的名节、节操,孔子说“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也说“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崇尚气节以及民族自尊的精神,对于今天我们的人格修养来说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它有助于青年一代培养自尊、自立、自强不息的现代人格。
四、儒家文化对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方法论意义
1. 以身作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强调教师自己的道德品貌对学生有重大影响。我们广大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该要向古代那些教育家那样,注重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风范。
2. 循序渐进、启发诱导
孔子说求“仁”的过程,就是一个从低层次向最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孔子与孟子都很注重教育的循序渐进性。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推崇思想教育要注重启发,循环渐进。
3. 注重个性、因材施教
在《论语》中,孔子对颜渊说:“回也好学”,“回也不愚”,“贤哉,回也”,“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等等。这是孔子根据颜渊比较喜欢表扬的心理特点而对他进行教育的。孔子还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这是孔子根据人们喜欢约束别人的心理特点而说的。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这是孔子根据人们喜欢归罪于他人的心理特点而说的。可见,孔子的教学方法处处都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精神和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亦是同理。
4. 强调自觉能动性
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里强调的是自己要“深思”,对是非进行思辨和选择。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力行近乎仁”,意思是不能靠别人,而应该靠自己。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关键在于自己反省、在于自己选择。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告诫我们学习的过程关键靠学习主体的自觉能动性,通过自觉性的培养,使得大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思考、去行动,反之如果没有这种自觉性,那么德育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失败的。
[1] 刘智运.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教育[J]. 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2)
[2] 薛继红.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2)
[3] 赵吉惠.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4] 曲洪志. 我国传统文化是德育的重要资源. 山东社会科学,2006(4)
[5] 吴勇. 试论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德育资源[J]. 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Discussion about Confucian Culture and the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Period
Zhou tao Xie Jin-p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Medical Instrument and Food Engineering,Shanghai200093)
This article explored from the confucian culture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world, the urgency of strengthening confucian culture education, teleology enlightenment of confucian culture o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period and methodology significance。Try to clarify that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mining the important value of confucian culture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Confucian Culture;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