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趋同性

2010-04-11秦琬媛黄太艳

关键词:实力国家政治

秦琬媛,黄太艳

(湖北工业大学 商贸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趋同性

秦琬媛1,黄太艳2

(湖北工业大学 商贸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国家和社会日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内容表现和实践载体之一,它的重要性和地位也将日益凸显。文章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研究为出发点,力求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的趋同性,从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也将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起到重大的作用。其次,旨在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角度。

思想政治教育;国家文化软实力;趋同性

近些年,随着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由硬实力向软实力的过渡和转化,文化软实力正日益成为全球认同的衡量国家或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新兴领域。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1]给人们带来的理性思考也随之而来。文化的软性力量即“文化软实力”是通过“文化人”得以体现,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目的也是促进人健康的发展。既然思想政治教育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对象和目的都是“人”,那么,在这二者之间便具有了一些趋同性。

一 对象: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人”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江泽民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思想政治教育揭示了“使人成为人”的教育本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方法在人的社会实践当中形成;另一方面,在人的实践当中积累和形成的理论及方法又反过来为改善人和促进人的生存与发展发挥作用,在这样反复习得和实施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不论是在理论的丰富还是方法的多样性上都得到了有力的拓展和丰富。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对象也是人。国家是由一个个的人合成凝聚起来的集体,人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细胞。国家的任何一项政策或是制度都需要考虑到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并围绕这一问题的解决而制定和执行的。这就要求国家不仅要从物质上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还要通过文化来丰富人们的精神和内心世界,以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向心力,因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凝聚力,是中华民族最大的财富,是国家最牢不可破的“城墙”,更是国家最强大的实力表现。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

二 原则: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是社会的人,国家是人组成的国家。我们不能离开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来谈人的发展,同样,社会和国家的建设也离不开对“人如何更好的发展”这个最终问题的思考。所以,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还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它们的原则制定都是围绕如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逐步展开的。

国家是由个人构成,个人是组成国家的有机个体。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建需要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换言之,也就是个人文化软实力的构建和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中国人民的幸福、自由和解放,也就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党的十七大讲到,“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出发,强调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1]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当今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和我国文化建设地位的准确把握,体现出国家要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使人民群众得到自由和全面的发展。由于以人为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全面提高人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当一个社会所有的人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都提高了,这个社会的文化软实力自然会得到增强。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时,更应自觉地把促进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价值取向,这符合社会主义的性质,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人学,更符合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要求。江泽民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一切工作都要落脚到促进人的发展上;[2]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对人本身的尊重,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1]这些都蕴含着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学旨归。而且,就发展进程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人民迫切的、现实的发展要求。因此,在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时应该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追求和价值取向。在这一点上,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三 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诚如文中强调的,国家是由人组成的国家,人若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也就失去了根基。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导人的意识和行动,目的是为了帮助人的发展,那么,人能够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和国家也自然随之同步发展。从这点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我国走向社会主义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也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直至实现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目标。

社会主义强国的建立不是梦想,而是基于中国发展现状之上的远景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此相一致。“强国必先强兵,强国之下无弱兵”。每个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份子,是国家建设的工兵。“欲强其国先强其兵”,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必先围绕“强人”开展理论和实际工作,最后才能“强国”。

当今世界的竞争已从硬实力逐步将中心转移到了软实力竞争上。软实力在国际政治较量中就是力争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更关键的在于屈人之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亟待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使人偏重于物欲的满足而放逐了精神追求。与此同时,公民社会逐步兴起,人们对民主政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等也使人的生存处境更加复杂。在社会总体进步的同时,还存在许多不和谐的因素。这些都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绕不过去的坎。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解决人的思想问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正确面对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坚持现实性原则,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角度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四 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本身就代表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高度重视。作为先进文化的精髓,“科学发展观”把准了时代的命脉,顺应了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明确表达了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确立和强化了文化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软实力的战略地位。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身就包含着对软实力的重视。同样,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必须体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

同样,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其理论探究和实践发展中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展开。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每一步过程,不割裂每个环节的作用,才能环环相扣,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到突出和彰显。胡锦涛指出,“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3]那么,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靠什么?还是靠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精髓之“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待人的发展问题上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为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离开了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于提高人民素质,着眼于塑造人的高尚精神,使人们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

我们知道,在中国,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都产生出了巨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正是由于发挥了“政治生命线”的强大力量和重要作用,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已经被赋予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历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当中形成富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注入了新的元素和能量,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我国文化软实力,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两者的趋同性让我们认识到,对思想政治教育重新审视和对其作用挖掘,也是对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新路径和新角度的探索与思考。

[1]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江泽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nt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05/12/ content-1465109.htm.

[3]胡锦涛.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扎实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EB/OL].http://news.xinhuanet. com/politics/2008-01/22/content-747670oh.h tm.

(责任编辑:李 莉)

Abstract:W ith an increasing focus on the soft power of national culture in society across the countr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ill be paid to the importance and po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action--the embod iment of and one of the practice modes for the soft power of national culture.Starting from the studies on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ispaper attempts to illustrate the homogeneity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soft power of national culture so as to exhibit the great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nhancing the soft power of national culture.Moreover,some new approaches and perspectives have also been proposed to cope with the iisue in the paper.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soft power of national culture;homogeneity

The Homogeneity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oft Power of National Culture

Q IN Wang-yuan

(School of Business and Trade,Hubei University of Industry,Wuhan430079,China)

D64

A

1674-5310(2010)-06-0157-03

2010-10-20

1.秦琬媛(1980-),女,湖北黄石人,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基础课部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2.黄太艳,(1980-),男,湖北大冶人,任教于长江学院,研究方向:景观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实力国家政治
软实力致胜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实力抢镜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把国家“租”出去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